中轴线“故宫以东” ——景山公园

子云

<p class="ql-block">景山俯瞰</p> <p class="ql-block">景山:京城制高点,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紫玥</p><p class="ql-block">紫禁城的皇家气象</p><p class="ql-block">CBD的霓虹闪烁</p><p class="ql-block">钟鼓楼的沉着厚重</p><p class="ql-block">水立方的现代线条</p><p class="ql-block">要想将北京的魅力尽收眼底,景山向你召唤:</p><p class="ql-block">无论哪一季,登景山,</p><p class="ql-block">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p><p class="ql-block">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底朦胧处;</p><p class="ql-block">雨天,可以欣赏雨脚底长度和电光底迅射;</p><p class="ql-block">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底滋味。</p><p class="ql-block">许地山《上景山》里的一段话囊括了不同天气状况下登临景山可看到的不同景色。</p><p class="ql-block">不止可登上景山可观景,晴雪之下,景山呈现出的不同面貌也动人</p><p class="ql-block">仅仅45.7米高的景山或许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山”,但极佳的地理位置与观景体验让景山名声在外,它早已不是藏在深闺的小众观景胜地。</p><p class="ql-block">景山位于明清北京城内城的中心点上,</p><p class="ql-block">南依故宫,</p><p class="ql-block">西靠北海,</p><p class="ql-block">北与鼓楼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是北京城内地势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为帝后娱乐游赏为主的场所,明、清两朝亦为皇室祭祖追思、帝后停灵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而如今的景山公园早已是普通百姓休闲、赏景的好去处。站在山顶可俯视全城,金碧辉煌的古老紫禁城与现代化的北京城新貌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景 山 即 风 景</p><p class="ql-block">尽管一直以来景山都以“中轴线上制高点”的称呼而名声在外,但景山公园内的好风景比起外部一点也不逊色。</p><p class="ql-block">景山在明朝时称为“万岁山”。</p><p class="ql-block">相传,明代曾在山下堆放皇宫用煤,又称“煤山”。</p><p class="ql-block">因山建于元宫旧址,意在压胜前朝,故又称“镇山”。</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为“景山”。</p><p class="ql-block">一进景山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绮望楼。</p><p class="ql-block">绮望楼位于景山南麓,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称为山前殿。皇帝经常在山前殿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及公使等,这里成为皇帝宴请宾客的宴会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兴建了绮望楼。</p><p class="ql-block">“绮望楼”的意思是登高远望、观赏美丽景致的地方。楼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层,高15米,歇山重檐,黄琉璃瓦顶,皇室在其内供奉孔子牌位,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周有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建有三出陛月台,是为祭祀活动中表演周代流传下来的古老舞蹈八佾舞而设置的。</p><p class="ql-block">园中建筑当属位于景山之上的五亭最为夺目。五亭自东向西依次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其中位于景山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p><p class="ql-block">万春亭与山脚下的绮望楼遥遥相望,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和最佳观景点,被誉为“京华览胜第一处”。</p><p class="ql-block">万春亭亭高17.4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黄琉璃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p><p class="ql-block">从万春亭沿山脊向东、向西分别建有观妙亭和辑芳亭,两亭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亭高14.2米,重檐八角攒尖顶,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p><p class="ql-block">再沿山脊向东、向西稍低处分别建有周赏亭和富览亭,两亭亦是东、西相对而建,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亭高11.3米,重檐圆攒尖顶,蓝琉璃瓦覆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p><p class="ql-block">景山北部的殿堂建筑群,分布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集祥阁、兴庆阁、寿皇亭等多处古建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寿皇殿。</p><p class="ql-block">寿皇殿正殿覆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p><p class="ql-block">寿皇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在中轴线以东,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建,仿太庙规制而建,并移置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景山正北今址,建筑规模、等级远超明代。每月初一和四时节令、先帝忌辰,清皇室子孙都要前往寿皇殿行礼祭祀。每逢皇帝婚丧大典,更要来此祭祖。</p><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老城内城的中心点,万春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皆被老城包围。而又因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这个身份,登上万春亭即可饱览四周胜景。</p><p class="ql-block">底层石台护栏内正对亭门的中心刻一圆形标示图,标明此处为北京城中心点。</p><p class="ql-block">鸟瞰城市的最佳方法也许就是从宫殿后面煤山上的亭子里向下看。此处是这一带的最高点,离北城墙很近,能对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向下望去,皇城的绮靡光彩和壮丽辉煌展现于眼前。城市沿中轴线对称的规划设计很独特,其中有如宝石那样的城中城,金碧辉煌的屋顶衬托在各大园林的葱郁繁茂的绿荫当中。城墙上有城头堡和灰色的胸墙,三点五英里以外的内城门楼高大雄伟,耸入云霄,五英里外的外城郭门楼更像幻影一样消失在云中。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远处的外城城墙……</p><p class="ql-block">如今时代变化,景色几度更替,早已不见如明清两代的内外城墙等景色,但北京城的新风貌依旧动人:</p><p class="ql-block">由近及远,老城新城风貌在眼前依次铺展开来,低矮但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与远处高大的摩天大楼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p><p class="ql-block">南</p><p class="ql-block">景山万春亭是观赏紫禁城的最佳位置。向南望,宏伟的紫禁城便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中即将分别的少年恋人登上景山,俯瞰下的紫禁城全景更显宏伟,地标性建筑紧扣电影主题“北京”</p><p class="ql-block">由于故宫北门与景山公园南门仅有一条马路之隔,距离近,因此看得格外真切。牌匾上“故宫博物院”五个字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更不必说神武门、护城河和宫墙了。</p><p class="ql-block">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鳞次栉比分路延展的宫殿。红墙黄瓦的建筑是色彩的撞击,而整齐对称的布局向世人展现的是一个秩序感极强的皇家世界。</p><p class="ql-block">眼底的辉煌晨昏有别,四时之景亦不同,俯瞰的画面各有各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从日出到日暮,在景山俯瞰光影之下紫禁城的不同面貌</p><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紫禁城,更感辽阔与壮丽。</p><p class="ql-block">北</p><p class="ql-block">万春亭北面的石台地面上,圆形标识上箭头指向正北方,箭头下“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几个大字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作者:许地山(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1919年(二十六岁)</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爆发。被推举为燕京大学学生代表,参加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及“火烧赵家楼”义举。</p><p class="ql-block">与郑振铎、瞿秋白、瞿世英、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p><p class="ql-block">十一月,许地山参加编辑工作。</p><p class="ql-block">1929年(三十六岁)五一,婚后</p><p class="ql-block">当年,在缸瓦市基督教堂结识老舍。</p><p class="ql-block">参加教育部读音统一筹备会。石驸马大街,1932年(三十九岁)仍在燕京大学任教。石驸马大街寓所遭火灾,全家迁至景山西街。1934年(四十一岁)十二月,发表杂文《上景山》。</p><p class="ql-block">1937年(四十四岁)“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许地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走出书斋,上街头演讲;写文章宣传抗日,深夜帮流亡学生补习文化课,与汉奸文化作斗争。与林语堂、郑振铎、汤又彤、简又文等发起组织“中国非常时期高等教育维持会”,并发表“保卫文化,完成救亡使命”的宣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景山》</p><p class="ql-block">作者:许地山</p><p class="ql-block">无论那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的朦胧处;雨天,可以赏雨脚的长度和电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在万春亭上坐着,定神看北上门后的马路(从前路在门前,如今路在门后),尽是行人和车马,路边的梓zǐ树都已掉了叶子。不错,已经立冬了,今年天气可有点怪,到现在还没冻冰。多谢芰jì荷的业主把残茎都去掉,教我们能看见紫禁城外/护城河的水光还在闪烁着。</p><p class="ql-block">  神武门上是关闭得严严地。最讨厌是楼前那枝很长的旗竿,侮辱了全个建筑的庄严。门楼两旁/树它一对,不成吗?禁城上/时时有人在走着,恐怕都是外国的旅人。</p><p class="ql-block">  皇宫一所一所排列着非常整齐。怎么一个那么不讲纪律的民族,会建筑这么严整的宫廷?我对着一片黄瓦这样想着。不,说不讲纪律未免有点过火,我们可以说这民族是把旧的纪律忘掉,正在找一个新的咧。新的找不着,终久还要回来的。北京房子,皇宫也算在里头,主要的建筑都是向南的,谁也没有这样强迫过建筑者,说非这样修不可。但纪律因为利益所在,在不言中被遵守了。夏天受着解愠jiě yùn的熏风,冬天接着可爱的暖日,只要守着盖房子的法则,这利益是不用争/而自来的。所以我们要问,在我们的政治社会里有这样的熏风和暖日吗?</p><p class="ql-block">  最初在崖壁上写大字铭功的是强盗的老师,我眼睛看着神武门上的几个大字,心里想着李斯。皇帝也是强盗的一种,是个白痴强盗。他抢了天下,把自己监禁在宫中,把一切宝物聚在身边,以为他是富有天下。这样一代过一代,到头来还是被他的糊涂奴仆,或贪婪臣宰,讨,瞒,偷,换,到连性命也不定保得住。这岂不是个白痴强盗?在白痴强盗的下/才会产出大盗和小偷来。一个小偷,多少总要有一点跳女墙钻狗洞的本领,有他的禁忌,有他的信仰和道德。大盗只会利用他的奴性去请托攀缘,自赞赞他,禁忌固然没有,道德更不必提。谁也不能不承认盗贼是寄生人类的一种,但最可杀的是那班为大盗之一的斯文贼。他们不像小偷为延命去营鼠雀的生活;也不像一般的大盗,凭着自己的勇敢去抢天下。所以明火打劫的强盗最恨的是斯文贼。这里我又联想到张献忠。有一次/他开科取士,xí檄诸州举贡生员/后至者妻女充院,本犯剥皮,有司教官斩,连坐十家。诸生到时,他要他们在一丈见方的大黄旗上写个帅字,字画要像斗的粗大,还要一笔写成。一个生员王志道缚草为笔,用大缸贮墨汁将草笔泡在缸里,三天,再取出来写。果然一笔写成了。他以为可以讨献忠的喜欢,谁知献忠说,“他日图我必定是你。”立即把他杀来祭旗。献忠对待念书人是多么痛快。他知道他们是寄生的寄生。他的使命是来杀他们。</p><p class="ql-block">  东城西城的天空中,时见一群一群旋飞的鸽子。除去打麻雀,逛窑子,上酒楼以外,这也是一种古典的娱乐。这种娱乐也来得群众化一点。它能在空中发出和悦的响声,翩翩地飞绕着,教人觉得在一个灰白色的冷天,满天乱飞乱叫的老鸹guā的讨厌。然而在刮大风的时候,若是你有勇气上景山的最高处,看看天安门楼屋脊上的鸦群,噪zào叫的声音是听不见,它们随风飞扬,直像从什么大树飘下来的败叶,凌乱得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万春亭周围被挖得东一沟,西一kū窟。据说是管宫的当局/挖来试看煤山是不是个大煤堆,像历来的传说所传的,我心里暗笑信这说的人们。是不是因为北宋亡国的时候,都人在城被围时,拆毁艮gèn岳的建筑木材去充柴火,所以计划建筑北京的人预先堆起一大堆煤,万一都城被围的时,人民可以不拆宫殿。这是笨想头。若是我来计划,最好来一个米山。米在万急的时候,也可以生吃,煤可无论如何吃不得。又有人说景山是太行的最终一峰。这也是瞎说。从西山往东几十里平原,可怎么不偏不颇,在北京城当中出了一座景山?若说北京的建设就是对着景山的子午,为什么不对北海的琼岛?我想景山明是开紫禁城外的护城河所积的土,琼岛也是垒积从北海挖出来的土而成的。</p><p class="ql-block">  从亭后的栝guā树缝里远远看见鼓楼。地安门前后的大街,人马默默地走,城市的喧嚣声,一点也听不见。鼓楼是不让正阳门那样雄壮地挺着。它的名字,改了又改,一会是明耻楼,一会又是齐政楼,现在大概又是明耻楼吧。明耻不难,雪耻得努力。只怕市民能明白那耻的还不多,想来是多么可怜。记得前几年“三民主义”“帝国主义”这套名词随着北伐军到北平的时候,市民看些篆字标语,好像都明白各人蒙着无上的耻辱,而这耻辱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大家也随声附和fù hè,唱着打倒和推翻。</p><p class="ql-block">  从山上下来,崇祯殉国的地方依然是那棵半死的槐树。据说树上原有一条链子锁着,庚子联军入京以后就不见了。现在那枯槁kū gǎo的部分,还有一个大洞,当时的链痕还隐约可以看见。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从解放这棵树,发展到解放这民族。这是一件多么可以发人深思的对象呢?山后的柏树发出幽恬tián的香气,好像是对于这地方的永远供物。</p><p class="ql-block">  寿皇殿锁闭得严严地,因为谁也不愿意努尔哈赤的种类再做白痴的梦。每年的祭祀不举行了,庄严的神乐再也不能听见,只有从乡间进城来唱秧歌的孩子们,在墙外打的锣鼓,有时还可以送到殿前。</p><p class="ql-block">  到景山门,回头仰望顶上方才所坐的地方,人都下来了。树上几只很面熟却不认得的鸟在叫着。亭里残破的古佛还坐着结那没人能懂的手印。</p><p class="ql-block">于1934年十二月发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民国十四年(1925),为了充分利用钟鼓楼这块地方,开发民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经京兆尹薛笃弼批准,在鼓楼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利用楼下各甬洞建立图书馆、讲演厅、 博物部 ;楼上则改“齐政楼”为“明耻楼”,展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人民和抢劫财物的图片、实物和模型,供人参观,以示不忘国耻。</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底政治社会里有这样的熏风和暖日吗?”这一发问,抨击了国民党统治下政治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启发读者为争取政治的清明与社会的进步而斗争。</p> <p class="ql-block">回顾景山</p><p class="ql-block">作者:金戈铁马</p><p class="ql-block">1、从故宫神武门出来,走出紫禁城那些高大建筑的阴影,走出御花园的清凉,忽然觉得阳光特别刺眼!</p><p class="ql-block">神武门的对过,就是景山公园。景山它在五百多年前,曾是故宫开挖护城河的残土堆。经过明、清两代,紫禁城取暖做饭的煤灰堆积,便成了今天的景山。每一寸地层之间,都埋藏着紫禁城不为人知的故事!大明王朝也是从这里,走向了灭亡!</p><p class="ql-block">2、登上景山的最高处——万春亭,向南眺望,让目光从紫禁城鳞次栉比的宫殿上空掠过,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向前沿伸,再沿伸!我的眼底是一片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极目之处,有一座灰蒙蒙的屋顶,那就是正阳门,这座百年皇城的南门。五百年的时光里,在这里演绎了多少刀光剑影,爱恨情仇!</p><p class="ql-block">从万春亭西望,北海的白塔就坐落在琼华岛的一片绿荫之中。宽阔的水面烟水苍茫,游船点点。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个皇帝朱由校,就因为留恋那里温柔的碧水而殒命。</p><p class="ql-block">3、走下万春亭向西,经过辑芳亭,富览亭下山,在路标的指引下,越过了景山公园的正门,一直向东,寻找了崇祯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树。</p><p class="ql-block">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53年后的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入驻紫禁城。任何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都是雄心勃勃,金戈铁马,然后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步步走向没落。到崇祯皇帝继位时,明王朝已经支撑了259年。</p><p class="ql-block">4、明代,最不缺的就是玩闹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25年不上朝,连丞相都不认识他。太子朱常洛继位29天,就因为吃红丸驾崩了。木匠皇帝朱由校继位后,木匠活儿干得特精,却把当皇帝看成是最不愉快的事儿!7年后,因为和小太监在北海划船玩耍,不慎掉进水里着凉,吃药吃死了!这才轮到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十八岁的朱由检继位。</p><p class="ql-block">朱由检上任,年号崇祯。他倒是想努力做好皇帝,史载:“诛灭阉党,端居深念,旰衣宵食,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励精图治,大有中兴气象”。奈何连年天灾,朝廷非但不予赈济,却仍横征暴敛,导致陕西农民起义;山海关外,满清已成虎势;前期朝政岌岌可危。加上朱由检的性格缺陷,猜忌多疑,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诛杀武将,扣发军饷,用匪其人,最后“毕命于三尺之组”。当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发现无钱赈灾,无钱发军饷的崇祯帝的金库里,库银竟然多达3700万锭;500两一锭的黄金,达1000万锭。着实让人瞠目!</p><p class="ql-block">5、在邻近景山公园东门,两通石碑赫然矗立在景山山麓,参差错落,覆盖在一片遮天蔽日的绿荫里。高处的一通石碑刻着“明思宗国处”。低处的是1944年,由民国政府树立的“纪念明思宗殉国300年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19日夜,攻入内城,崇祯皇帝处理完家事,和大太监王承恩爬上了景山高处,看到黑沉沉的北京城内外,一片火光,主仆二人相对而泣,最后崇祯自缢在一棵槐树上。景山那棵歪脖子树,那就是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注:作者照片网上搜的,不知道是不是回望景山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雨中,景山读景散文</p><p class="ql-block">瑞文网</p><p class="ql-block">  京城仲夏,湿闷与溽热,源于高温与阵雨交替而生。那日,长稿交付,撑布伞作雨中游。</p><p class="ql-block">  自有记忆起,在北京西城区生活了10年,总有不舍之情。因此,闲暇时段,常来这片区域散履追思。那日,来到北京西城皇家园林较为密集的“山海之间”。东望,景山高亭在迷蒙中守望,西望,北海白塔在潇潇中耸立。山水之称谓,山在前、海在后。由此,我先入景山。</p><p class="ql-block">  景山,这座挖海堆积的土堆被称为“山”,很大因素,是北京曾为辽、金、元、明、清古都。其概念远胜视感。几十米高的山,最引人赏读的,便是自东向西依次延展的五座古亭。迎着飘洒的雨帘,听着隐隐的雷声,我入山观亭,眼中饱赏靓丽,心中洋溢美感。</p><p class="ql-block">  首遇最东侧山峰间的周赏亭。但见孔雀蓝琉璃筒瓦为顶,紫晶色琉璃瓦卷边,重檐圆攒尖顶为盖。上檐斗拱,设计为重昂七彩,下檐斗拱,显现为单昂五彩。内外8根彩柱熠含蓄庄重。此情景,一个“赏”字,岂能囊括其美?</p><p class="ql-block">  走近第二座山峰间的观妙亭。但见翡翠绿琉璃筒瓦为顶,明黄色琉璃瓦卷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下檐与内外两圈彩柱,与周赏亭一致。雨景中,隐现几分春色,妙思可人。</p><p class="ql-block">  登临山巅,便迈入万春亭,进入京城中轴线中心点与制高点。但见黄琉璃筒瓦为顶,绿琉璃筒袜剪边,三层重檐展示豪威,四角攒尖顶凸显威赫。每层的层檐斗拱与“周赏”、“观妙”趋同。只是内外彩柱明显偏多,外层20根,内层12根。恍若一国之尊,其配置明显高端。</p><p class="ql-block">  从万春亭走出,西下,依次与辑芳亭、富览亭相遇。建筑形制与景观特色与景山东侧的“周赏”、“观妙”形同孪生。</p><p class="ql-block">  我在雨中观亭,继而“读亭”。五亭,虽名称不同,但皆为皇家专属的重檐或是三重檐。亭顶,皆为帝王“尊贵皇权色”——绿、黄、蓝色琉璃瓦。秀美且威严的景山五亭!以“赏”、“观”、“辑”、“览”为名,以上视下,饱览京城。峰顶之亭以“万春”为名。彰显君临天下,万代春光。</p><p class="ql-block">  饱赏翠峰间的豪威之亭,一如感知接天连日的皇家气势。撑伞四顾,见雨量时大时小,若绵绵无期。忽萌生几分担忧——倘若雨量超常、形成灾害,用土堆积的山,以木为料的亭,能否经得住漫无边际的风吹雨打、长期浸泡?</p><p class="ql-block">  联想起百代兴亡、风霜雪雨、金戈铁马、沉舟侧畔……留给后人受益、留给来者吟诵的有形或无形遗产,大多是民间智慧。皇族与官场,尽管一时富丽堂皇、飞扬跋扈,总因贪求过度、刚愎自用、高处不胜寒,而失去“本我”。</p><p class="ql-block">  想到此,忽见后山腰的西北角,有一处不大的平台,摆放着用于赏景、小憩的座椅和木桌,建筑形制与凉亭相近。于是,向正在巡视的公园安全员询问。</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座看似简陋的“无名亭”,是景山雨水池的“顶戴”。这座平台之下,深藏超量雨水的存储空间,储存从山上收集的雨水。根据介绍,我走向景山南坡和北坡浏览。在很不起眼处,发现由蓝机砖组成的挡土墙。几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正冒雨在土墙边勘察。出于数十年采编工作的习惯,我走上前去,与之交谈,细问情由……</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些人就是设计“巧用雨水”的工程师。眼前这些挡土墙,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拦截山上流下的雨水。挡土墙附近,分布有30多个渗水井,雨水可由此流入井中,并沿着地下管道汇集到景山山腰部分的2个雨水池。南北坡的雨水池可装100吨水,雨水池里面安装2个水泵。如今,收集的雨水一部分,用于浇灌山上的花草树木,达到“取之于山,用之于山”的效果;另外一部分,则用于消防。万春亭、观妙亭、周赏亭附近的4个消防水炮管道与此相通,确保消防用水。早在数年前,景山公园管理者就汲取古人在北海团城收集、利用雨水的宝贵经验,加以发扬光大,用于景山收集雨水工程,从此,景山之内,向污水管道排放雨水全部雨水被充分利用。这类既效仿古法又开启新思路的雨水利用法,已开始被全国多家古迹效仿,让“淫雨”不至成涝。</p><p class="ql-block">  走出景山公园大门,我重复以往观赏古迹后的动作——停步回望山峰五亭,浮想联翩。我在想,古往今来,有多少深藏智慧、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守护文化精髓的无名者在勤勉劳作!他们的形象、业绩,或许永世得不到彰显,但他们的成果,却融入辉煌古建中,融入珍奇遗产内……</p><p class="ql-block">  想到此,忽觉雨霁天青。天际,一挂彩虹七色醉人……</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60年代,这棵歪脖老槐树因为曾经吊死过崇祯皇帝,所以被当作“四旧”而砍掉了。</p><p class="ql-block">1996年,景山公园管理处将一株树龄一百五十多年的老槐树,移植到了那棵曾经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树原处,成为了那棵歪脖老槐树的继任者。如今的这棵槐树仍在这里矗立着,虽然已经不是那棵槐树了,但崇祯皇帝以死殉国的气节,当永远为我们铭记和钦佩。</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崇祯皇帝的惋惜之情</p><p class="ql-block">景山那棵歪脖子树,那就是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崇祯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十七年夏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年仅33岁的崇祯皇帝绝望之中咬破手指。在自己的蓝袍上写下了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遗诏大致内容,反省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揭露了一众大臣,并没有同社稷共存亡的心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羞愧之心,没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到了国破家亡时刻,崇祯皇帝还不忘提醒李自成,让他不要伤害城中平民百姓。崇祯的身死,足见他的气节;虽然励精图治,还是没能挽救大明这艘危船。崇祯皇帝用腰带自缢身亡。很多古人都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显然崇祯帝选择在树上上吊身亡,也希望在百年之后不再继续今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重点强调的是共产党员不要学李自成,一定要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说李自成就是极好的历史参照。而且,毛主席除了重点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外,也有对崇祯皇帝的惋惜。</p><p class="ql-block">1951年11月,天津地区发生了新中国第一大贪污案,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借增产节约运动之机,勾结不法商人牟利竟达170多亿元,影响非常恶劣。</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得知后大怒,亲自批准枪决这两个人,而且明确表示:任何人都不得说情!</p><p class="ql-block">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我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是积重难返了啊!</p><p class="ql-block">“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乱摊子,只好哭天抹泪地去了呦。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搞腐败那一套,我就割谁的脑袋!我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的脑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如此背景下,为什么说“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方面,崇祯励精图治,表现出了很强的治理能力。</p><p class="ql-block">崇祯皇帝上任的时候,就是一个烂摊子,不过,崇祯以过人的胆识和稳重的魄力,一步一步将魏忠贤掌控在手里,并将其除掉,体现了崇祯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方面,崇祯特别崇尚节俭。</p><p class="ql-block">有故事记载,崇祯有一次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内衣袖子破了,怕被人看见,就不时把袖子往衣服里塞。</p><p class="ql-block">他能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想用生命的最后一缕余辉,为他的子民,照亮一线生机!就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同时,崇祯还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业余爱好,就喜欢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事无巨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皇帝,能说他不是一位好皇帝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