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云之端”,质量不掉线——静海区第四中学高二年级杨娜老师线上教学事迹

Alessia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徐和风,暖暖红日,本是草长莺风季,杨柳醉春时。然一场疫情突袭而来,打破安静。疫情即为命令,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各行业志愿者均奔赴抗疫一线。而线上教学,也是抗击疫情的应时之举、必要之举。静海区第四中学的所有一线教学人员,再次重返“云端”,重新开启线上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角再次吹响,这对于有过线上教学经验的他们而言,虽不再陌生,不至于手忙脚乱,但亦需紧锣密鼓地转移阵地,将书籍资料抱回家里,重新架起装备,操练技术,丝毫不敢懈怠。静海区第四中学的杨娜老师,即为其中一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线上教学,质量需时刻“在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为线上教学伊始,学校便曾多次下发通知、传达要求——身为一线教师,要将每一节线上课程,当作重要级别的公开课来对待。作为教师,大家心知肚明:公开课,考察的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线上授课,考察的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而线上的公开课的标准,二者自然是需要紧密结合。杨娜老师将此嘱托谨记心中,将每一节直播课当一节公开课来上好的教学初衷从未变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是一节公开课的标准,那么精心备课是第一要义。为此,语文课本、教学参考用书、学科质量监测、笔记本、《红楼梦》等需要的名著,这些书籍资料都被她统统搬回;为了解决一个存有疑虑的知识点,她不厌其烦地上网查阅;为了更合理的课时安排、统筹进度,她积极地和同学科教师协商探讨;为了顾及到因疫情突发而没能带回书籍资料的学生们,她焦急地搜索电子课本、将习题扫描成电子版本、将本该印发到学生手中的当堂练习题也要做成一页页的清晰的PP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授课之时,为尽可能地追求清晰的画面和音量,她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端着电脑,抱着书籍,转移多个场地——书桌、茶几、餐桌;为使自己能找到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她从一开始的坐着上课,逐渐改为后来的站着上课,因为她认为自己这样会更从容;当直播结束,她马上查看相关数据,立即查找未观看人员以及观看时长不够的学生,第一时间找家长或学生了解情况;面对学生的作业,她及时鼓励认真踏实的学生,也会“抽丝剥茧”地发现或是消极应对、或是拿别人作业照片来完成任务的现象,积极和学生本人沟通,耐心地劝导鼓励。而当课下有学生积极询问不懂的知识点时,她由衷的窃喜,因为她知道,尽管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那些自律的学生,真的在努力着;而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已足以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居家办公,亦可育出桃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走上教师岗位,杨娜老师就坚信这一教育理念:“先成人,再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因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更为迫切。所以,无论是身为一名科任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期间,她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终坚持把这些想法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在疫情期间,她更深感关于“目标” 、关于“自律”、关于“坚持”等思想教育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网课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于是教师的角色变得更为多重,这个时刻相比在线下,教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督促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线上授课以来,作为一名班主任,杨娜老师对学生的首要要求便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为此,她每天提前定好闹钟,为的是能够定时提醒学生新的一天的开始。往往在前一天晚上,她需要上网搜索鼓励打气的加油话语,猜想学生早晨起来对文字的敏感力相对较弱,于是尽量寻找并截取成醒目又标新立异的励志图片,定时发往班级微信群中。她与班长数次探讨并试验每天早晨和下午打卡签到的方式,仅为了简便快捷且高效,当发现偶有学生未能及时打卡,她便尽快联系家长或学生弄清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娜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任意的一道语文题的文字或者图片材料,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所以她始终坚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本资料之外,日常上网浏览到的好词、好句、好文,她只要意识到这篇文章或者是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有所触动,都会立即保存下来,以便寻找合适的时机分享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每天浏览的“学习强国”里,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便成为分享的第一手资料。她认为“自律”“坚持”等品质,或许正是当前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所以会特意查找相关图片、古诗、寓言、散文等,时常发送在学习群里,期待他们有所触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初心不改,挑战中及时思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突袭,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线教育工作者全部从线下转入线上教学。而老师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还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但是杨娜老师坚信,无论怎样的形势之下,一名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本色与初心,是应该坚如磐石,不能改变的;而在其他挑战方面,便是需要“随机应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是居家授课,但是杨娜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心情,转变状态。一节节的心理教育专题的线上班会与家长会,一次次的与科任教师的了解情况,一通通小心翼翼的与家长或学生的交流电话,都表现了她的不放心,也彰显了她的诚心与耐心。然而,她秉持的是踏下心来,做好良心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疫情最吃紧的紧要关头,身为班主任,她每天需要统计各类表格,排查信息,联系家长,联系学校负责人员;但是身为任课教师,她仍需要坚守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当某天晚上,她临时被通知第二天需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又担心第二天的线上课程,于是只能选择紧急录课,录完为止才发现由于心情焦急,忘记开麦克风,于是只能选择重新录制,而当完成之后,已近子夜时分。在夜晚判作业之时,发现部分学生在钉钉上的提交作业的时间是十一点十二点,甚至有些同学的提交时间是凌晨一两点钟,于是通过作业系统的回馈,及时和学生沟通,并通知家长关注此类有碍于次日正常作息、也无益于身体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且,按学校教务安排,杨娜老师需要同时教授三个班级,170余名学生同时参与直播课。闻此安排,她便愈加小心翼翼,从备课、上课,到作业、答疑,每一环节都严阵以待,从不敢打折扣。她深知,高质量的网课本就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而线上授课方式,需要语句愈加精练,连带上课风格都会大有改观,这也恰是自身提升专业授课水平的好时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无论是抗击疫情,抑或是线上教学,都需要信心,需要恒心。杨娜老师常和同事们沟通交流,自然知晓,其实每天忙于转换多重角色的,不止自己。她更懂得同仁们不约而同的感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备课的时候……为保障教学效果,而练就了新媒体教学的十八般武艺的每一名老师,都值得被致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负期待,疫情阴霾正逐渐散去,一切美好将如期而至!</p>

学生

杨娜

教学

教师

老师

疫情

公开课

线上

授课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