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伏羲画卦图</p><p class="ql-block"> 上古之时《易》有三焉。大宋王应麟学士所编蒙学《三字经》讲道:“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p><p class="ql-block"> 《礼记春官》记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p> <p class="ql-block">河图洛书与易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连山易》 为三易之首,相传为伏羲氏所做。是上古之时,先民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逐渐认识日月星辰、山川云气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进而引用到国家治理的一部指导规范。</p><p class="ql-block"> 《连山易》时代大约处于夏朝,属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还未结束山居时代,狩猎和畜牧是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先民们敬畏和崇尚山林,对自然的认识还局限于山川林木,于是出现了《连山易》,相比《归藏易》图形为圆,《周易》方圆皆通,《连山易》图形为方,以艮为首象征山。古人认为“山出云气,连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山中出云</p><p class="ql-block"> 根据古人研究资料,《连山易》共有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卦,以山统之。以八宫分宫取象,其六十四象如下:</p><p class="ql-block">崇山君、君臣相、君民官、君物龙、君阴后、君阳师、君兵将、君象首;</p><p class="ql-block">伏山臣、臣君侯、臣民士、臣物龟、臣阴子、臣阳父、臣兵卒、臣象股;</p><p class="ql-block">列山民、民君食、民臣力、民物货、民阴妻、民阳夫、民兵器、民象体;</p><p class="ql-block">兼山物、物君金、物臣木、物民土、物阴水、物阳火、物兵执、物象春;</p><p class="ql-block">潜山阴、阴君土、阴臣野、阴民鬼、阴物兽、阴阳乐、阴兵妖、阴象冬;</p><p class="ql-block">连山阳、阳君天、阳臣干、阳民神、阳物禽、阳阴礼、阳兵谴、阳象夏;</p><p class="ql-block">藏山兵、兵君帅、兵臣佐、兵民军、兵物材、兵阴谋、兵阳阵、兵象秋;</p><p class="ql-block">叠山象、象君日、象臣月、象民星、象物云、象阴夜、象阳昼、象兵气。</p><p class="ql-block"> 崇,即古崇国,一说在陕西西安(实际是现在的甘肃崇信县)。帝尧将大禹的父亲颛顼五世孙鲧,封于崇,故《连山易》以崇山君开头。</p> <p class="ql-block">雾气凝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上古 《三坟书》就是那时期人们揭示《三易》内容的典籍。是以《山坟》《气坟》《形坟》分类解说《连山》《归藏》和《周易》的专著。 《山坟》主要以伏羲氏的《连山易》为解释对象。《归藏易》时代,已经到了殷商时期,农业为主,大地就成了先民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归藏易》以坤开头。到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多样化,处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天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掌握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天象规律,对天的认识,摆在了首位,产生了《乾坤易》即是后来文王演变的《周易》,以乾为首。这里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 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易》的演变,反映了先民们从山居时代向河谷平原迁徙,进入农耕时代的历史。也反映了人类从顺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银河旋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人类发展到今天,掌握了量子通信,利用卫星指导生产生活,可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宇宙飞船已经绕地球飞行,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依然未脱离人类生活的圈子,我们每天依然严格的遵守着昼夜交替,日出日落,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的认知与山居时代对山的认识差不多。人类要认识和掌握宇宙,大概还要很长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太极生发</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绘图摄像精心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