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①探秘价值千亿珍宝馆》

生活家Daniel

<p class="ql-block">我经常弄长篇的图文游记。这又是一篇长文,点进来看要有准备哟!😄😄😄</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珍宝馆1958年开馆。是故宫博物院重要的常年开馆的陈列馆之一。与钟表馆一道以展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为主,并同书画、陶瓷、青铜、工艺等各馆共同组成故宫陈列体系,与古建筑原状群展示相互辉映。</p><p class="ql-block">故宫珍宝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部,进入检票口后,便能看见这举世闻名的九龙壁了。</p><p class="ql-block">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p><p class="ql-block">珍宝馆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还有四座大型玉雕(玉山),最大的重达五吨。在本文最后有展示。</p> <p class="ql-block">金镶珠宝帽顶,清,高14.2cm,底径4.5cm。</p><p class="ql-block">帽顶金质。所分三部分均累丝制成。上端为一朵花形顶托镶嵌大红宝石一,中部东珠之下是累丝四龙戏珠,再下端东珠之下圆形底座之上亦为四龙戏珠,底有螺旋圆托。</p> <p class="ql-block">孝端皇后凤冠,明万历,高35.5cm,径20cm,重2.95kg。</p><p class="ql-block">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元配,生前当了42年皇后。</p><p class="ql-block">凤冠是皇后的礼帽,是皇后在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的。据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明会要》记载,当时规定皇后的凤冠为“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结珠,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数”。</p><p class="ql-block">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编制,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18朵以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环绕其间。冠前部饰有对称的翠蓝色飞凤一对。冠顶部等距排列金丝编制的金龙3条,其中左右两条口衔珠宝流苏。冠后部饰六扇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冠口沿镶嵌红宝石组成的花朵一周。</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皇后冬朝冠,清代。</p><p class="ql-block">上一顶凤冠是明朝的,这一顶是清朝的,专为冬季大典设计,装饰了大量被清廷视为无上珍宝的“东珠”,即东北珍珠。</p> <p class="ql-block">点翠嵌珠宝五凤钿,清,高14cm,宽30cm,重671g。</p><p class="ql-block">钿以铁丝、纸板为架,其外缠绕以黑丝线编织成的网状纹饰,表层全部点翠。前部缀5只金累丝凤,上嵌珍珠、宝石,口衔珍珠、宝石流苏。金凤下排缀9只金翟,为银镀金质,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等贯串的流苏。钿后部亦有几串流苏垂饰。</p><p class="ql-block">钿又称钿子,是皇后、妃、嫔们平时戴的便帽。这种帽子一般用藤丝编成帽架,也有的在纸板或细铁丝上缠绕黑色丝线为胎并编成方格纹、钱纹、盘肠等形式,再用各种宝石、珍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此钿子用大珍珠50颗,二、三等珍珠几百颗,宝石二百余块,珠光宝气,珍贵豪华,主要是在吉庆场合和传统节日时戴用的。</p> <p class="ql-block">(左)碧玺珠翠手串,清,周长30cm。</p><p class="ql-block">手串由18颗粉色碧玺珠穿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10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p> <p class="ql-block">青金石朝珠,清,周长98cm,清宫旧藏。</p><p class="ql-block">此朝珠已残缺,计青金石五十八粒,碧玺佛头四,佛塔一。椭圆形金嵌碧玺背云一个,背云框已折断。背云下垂金点翠累丝盖托的随形碧玺一个。珊瑚记念三挂,各十颗,下垂金累丝点翠托红宝石坠角三。</p><p class="ql-block">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天坛祭天时佩挂青金石朝珠。</p><p class="ql-block">清代朝珠,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得以佩戴,又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穿珠的绦带,帝后用明黄色,其他人则用金黄色绦或石青色绦。朝珠制作材料多样,有东珠、青金石、密蜡、珊瑚、绿松石、玛瑙、水晶、翡翠、琥珀、沉香、象牙、碧玺等。根据身份、等级和场合各异而相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p> <p class="ql-block">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高6.9cm,长15c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盒用金成色较高,盒上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318粒。</p><p class="ql-block">清代金器承袭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纹饰较明代繁缛复杂。据记载,1928年12月5日,北平特别市政府清查颐和园物品委员会在仁寿殿共清点出两件与此件相同的金盒。</p> <p class="ql-block">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久盛不衰。作为贵重金属,金和银的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宫廷里的金银器采用了铸造、锤鍱、錾刻、累丝等多种技术,还有的镶嵌着珍贵的宝石,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极富宫廷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金镂空大吉葫芦香熏,清,高42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13.5厘米。</p><p class="ql-block">香熏为金质,葫芦形。通体以“寿”、“喜”、“万”字相间组成镂空图案,以为散香之用。中央开光处有“大”、“吉”二字,侧饰双蝠衔链纹。香熏内有银质光素盛香胆。器下置紫檀木座。</p><p class="ql-block">在紫禁城的宫殿、寝室内,陈设的金银制品比比皆是,如皇帝宝座前陈设有金制甪端、香筒、香熏、仙鹤;而寝宫和书房等居所中则有盆景、炉、瓶、盒、如意、花瓶等数不胜数。它们或摆放在桌案条几之上,或置于大小多宝格之中,供帝后赏玩,其中许多还兼有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天球仪,清乾隆,球径29.5厘米,架高61.5厘米。这件宝物被誉为“国家宝藏”,它承载着先人的天文学知识结晶,也承载着无法忘却的历史烙印,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p><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天球仪由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组成。天球球体用珍珠镶嵌28星宿、300个星座和2200多颗星,并阴刻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围绕球体装有赤道环和地平环,北极还有时辰盘。九龙环绕的四足金支架支撑着球体。下置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四象字,座心为罗盘(指南针)。</p><p class="ql-block">天球仪又称“浑天仪”或“天体仪”。此器是流传至今唯一的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件天球仪应用了当时的实测天文观测成果并采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星等法,将中国古代星座划分方法与西方星座命名结合在一起,比例恰当,位置准确,反映出中国清代高超的天文科技水平,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的盛况。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用不同大小的珍珠来表示不同亮度的恒星,使之成为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仪器。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还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18世纪的中、西方天文学史和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史都有着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为何要不惜重金打造这样一件天文仪器呢?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天球仪是中国古代相当传统的一件天文仪器,早在元代时期就已经存在,是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代统治者制作的。到了清代,统治者对西方天文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接受这种文化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天文数学的精确与神奇,激发了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聘请当时传授西学的“老师”认真亲自研习西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乾隆朝是清代鼎盛时期,同时期欧洲的科学技术也进入大发展阶段。在康熙皇帝的影响下,乾隆也对这种新奇的西方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他更热衷的是繁复华贵的钟表与灵活奇巧的机械玩具,他是当时世界上收藏数量最庞大的钟表收藏者。他还特地在宫中设置做钟处并雇佣了数百人专门从事欧洲机械钟表和自动人偶的进口贸易。乾隆皇帝还将科技仪器礼制化,著录在册。所以制作这样一个豪华的天球仪也是一种必须的选择,里面也是充满了大量当时先进的机械技术。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清朝皇帝们对西方知识的兴趣从未减弱,体现出清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重金打造的精美金嵌珍珠天球仪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金交龙钮“奉天之宝”玺,清崇德。</p><p class="ql-block">皇太极用过的御玺,“盛京十宝”之一,曾收藏在沈阳故宫</p> <p class="ql-block">金錾云龙纹执壶,高31.5厘米,腹径16厘米。</p><p class="ql-block">壶金质,身较高,撇口,细颈。壶口上有一锥形盖,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亦錾云龙纹,盖下有一锥形榫,插入壶口。颈中部饰一周素箍,其上呈条状分割,内饰云龙纹。壶腹呈球形,以纵向条纹分割,其间亦饰云龙纹,龙尾向上,头朝下,与颈部云龙图案方向相反。壶足似倒置漏斗,圆形,上细而下阔,饰云龙、海水、火焰纹。壶流细而长,整体光素,口沿处錾花,下部饰兽面纹。</p><p class="ql-block">这件金执壶的造型借鉴了其它种类的器物,纹饰为浅浮雕,细密而少变化,具有稳定感,是宫廷使用的酒具。</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厘米,长53厘米,宽23厘米。</p><p class="ql-block">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p> <p class="ql-block">金嵌珠七珍,清,高44厘米,底径16×11.5厘米。</p><p class="ql-block">七珍,亦称七政宝,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满嵌珠石,做工精细,是宫中法器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金嵌宝石八宝,清乾隆,高49厘米,长15厘米,宽12厘米。</p><p class="ql-block">八宝为佛教中的8件法器,按照《国朝宫史·卷十八》“恭进”中的排列,依次为金花、金盖、金螺、金轮、金伞、金肠、金罐、金鱼。每件法器的上部分别用金累丝制成莲花、华盖、法螺、法轮、伞、盘肠、罐、双鱼,其顶部有一火球,两侧有绶带。法器之下为荷花莲子托,托亦为金制,上面嵌有各色宝石,再下为支柱,支柱两侧有珐琅、点翠装饰,支柱之下为圆形金座,錾海水江崖纹,最下为紫檀木座。</p><p class="ql-block">此金八宝为宫廷使用的供器,是皇太后做寿时地方官员恭进的寿礼。</p> <p class="ql-block">金嵌宝石释迦牟尼佛像,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二十日,宫中造办处奉乾隆特旨用赤金(九成金)所制。此像面容严肃,鼻梁高挺,具有中亚人的特征,身穿袈裟,衣褶呈规则的棱状起伏,双手施转法轮,全跏趺坐于莲花上。底座以繁复的莲花装饰,带有模仿古代喀什米尔造像风格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最特殊的一处,是背光嵌着玻璃。能找到正对着佛像的人。</p> <p class="ql-block">故宫收藏的宗教文物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萨满教文物四大类。汉传佛教文物以清宫旧藏的各种佛教经典为主,以及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入藏的各类佛教造像。道教文物五百多件存于钦安殿、玄穹宝殿两处殿堂,供奉道教的神像、供器、法器、经书。萨满教文物存于坤宁宫西暖阁,有萨满祭祀仪式所用的神像与道具等几十件。故宫的道教、萨满教文物一直在原来的存放的地,文物与古建未脱离,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具有比一般传世文物更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藏传佛教文物占宗教文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原存于清宫多处藏传佛堂,这些文物在佛堂内一切维持原样,反映了宗教建筑与文物组合的整体空间,藏传佛教的文物大部分来源于清代蒙藏地区的民族宗教领袖进献皇帝的珍贵礼物以及内地宫廷所造的佛教艺术精品,其中还包括有不少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域外佛教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弥勒立像,面部丰润饱满,白毫处嵌一粒红宝石,神态安详平和,头戴莲花冠。</p><p class="ql-block">弥勒上身饰璎珞、其上嵌珍珠,右臂抬至胸前,手作说法印;左臂下垂,手心向地。下着长裙,赤足立于莲花座上。身侧各立忍冬一株,缠绕而上,顶端盛开一朵莲花,左肩花蕊托一军持,右肩花蕊托一法轮,分外精美华丽。</p><p class="ql-block">冠顶的宝塔,身侧莲花上的法轮和净瓶,都是弥勒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继释迦牟尼为佛。此像菩萨装,以黄金铸成,灿烂夺目,工艺精湛,造型优雅,全身镶皇族御用的东珠共180余颗,尽显富丽庄重之美,是乾隆年间铸造的金佛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嵌珍珠宝石覆钵式塔,通高129cm,底边长62cm,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塔刹十三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一千多颗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内有坐佛一尊。三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p> <p class="ql-block">此塔共用黄金8.5万克,大珍珠293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500余块。运用了錾刻、锤揲、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长42.7厘米,柄宽5.4厘米,头最宽11.3厘米。如意头的正面为累丝古钱纹,中心嵌绿松石“乙酉”二字,背面为镂空的古钱纹并露出木胎。柄的正面亦为累丝古钱纹,镶嵌绿松石“万年如意”四字,背面为累丝六角锦纹。如意的侧边以卷草纹为饰。</p><p class="ql-block">乾隆六十大寿时(1770年),皇宫大臣们自筹经费,专门制作了六十柄金丝编织的如意。“如意”一名最早见于《晋书》,最初用以瘙痒,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古时如意长三尺左右,用作佛僧讲经指划所用。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左右,专为玩赏、馈赠、进献和居室陈设之物,寓吉祥如意之意。此如意为一套60柄之一,全套如意的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乙丑”、“癸亥”等干支记年字样,正合六十甲子一周,以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p> <p class="ql-block">金累丝嵌珠宝塔,清,通高70厘米,底径38厘米。</p><p class="ql-block">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贵,塔身通体为黄金质;二是装饰华丽,遍身嵌饰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显的西藏风格的装饰风味;三是形制独特,正中为中心塔,四周围绕着八座小塔,分别代表四方四维八个方向,是藏传佛教空间观念的体现。此塔是典型的胜乐金刚形式。</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珍妃井。也在珍宝馆内。</p><p class="ql-block">慈禧在此把光绪宠爱的珍妃溺死。</p><p class="ql-block">珍妃井现在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后期改的。为了避免有人掉进去,将井口改小,还在中间穿入一根粗铁棍。现在人看到的样子,不是投溺珍妃时的井口。</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西师诗》。爱新觉罗-弘历 (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仅次于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p><p class="ql-block">游艺笔墨,兼擅山水、花草、兰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笔法,作平远小景。间写佛像,亦只以数笔钩勒而成。然散在民间者,以松梅花果之属为较多。纵情翰墨,肆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赵孟俯。</p><p class="ql-block">宁寿宫区最后一个宫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颐和轩两</span>侧墙上各悬乾隆御笔《西师诗》和《开惑论》,歌颂大清王朝对西域疆土的征战、祖先和他自己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青玉云龙纹瓮 清乾隆</p><p class="ql-block">高70cm,宽119cm。重约2500kg。</p><p class="ql-block">俗称“福海”。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由扬州玉工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瓮雕九龙,底镌乾隆皇帝书《玉瓮记》。瓮下配海水纹铜座。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p><p class="ql-block">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细,代表着乾隆时期扬州玉器的工艺水平。</p><p class="ql-block">现陈列于乐寿堂。</p> <p class="ql-block">清代会昌九老图玉山呈青色。为一大型立雕,按高低、远近比例,以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等多种手法琢成四面相通的山水人物图景。正面山下有两老翁立于桥上作交谈状,后随一童肩负包袱。山腰有亭台,亭内两翁对弈,旁坐一翁观战,亭侧一童子煮茶。左侧石岩下一老者,手扶童子顶,两人举目,欣赏远景。右侧一老者,手执龙首杖,艰步登山,一童子捧盒随后。背后山腰平台上,一长者盘腿而坐,桌上置琴,轻轻弹奏,旁一长者和书童倾听,近山顶石壁上阴刻篆书“古稀天子”四字图形印,下有隶书“会昌九老图”五字。所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高手者八人(胡杲、吉?戈、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于洛阳香山聚会宴游的故事。山顶悬崖绝壁处阴刻乾隆“御题”隶书七言诗。山腰中亭的下部刻有“乾隆丙午年制”六字年款。并附有铜座。 </p><p class="ql-block">玉山取材于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名作《会昌九老图》,这幅图描绘了白居易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阳履道坊白居易居所欢聚,并举行“尚齿之会”的情形。所谓“尚齿之会”,指的是唐代退休后的官员举行的聚会,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北宋年间,士大夫在退休之后经常举行类似聚会。在白居易住所举行的这场“尚齿之会”,年龄最大的有136岁,最小的也74岁,平均年龄91岁,这样的聚会可谓古今罕有。 </p><p class="ql-block">会昌九老图玉山制作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已经75岁,这座会昌九老图玉山可能是为祝福皇帝长寿而做。</p><p class="ql-block">玉山通高145厘米,最宽90厘米,最大周围275厘米,重832公斤,由一整块新疆和田青玉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图”玉山,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古代玉器也在此时达到了最高峰,现藏于北京故宫乐寿堂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即是最主要的代表。</p><p class="ql-block">这件玉山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最大的玉器,重量超过5吨,耗时超过十年。它不仅是清代琢玉工艺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乾隆皇帝对自身“十全武功”进行夸耀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这件玉器高2.24米,宽0.96米,错金(嵌金丝)铜座高0.6米,重约5000千克,为青玉材质,有不少绺纹。</p><p class="ql-block">这座玉山的每一个小的局部都经过了精雕细琢。这座玉山上有山石、草木、人物、动物等等许多元素,描绘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大禹开山治水的故事,最上方有神仙带领神怪帮助大禹开山,往下有人在放火烧山,动物纷纷逃亡;有人在地上凿出缝隙,有人用杠杆铁锤撬开石缝,有人扛着工具在爬山,有人推着车子在运输,甚至还有人在悬崖间吊着铁球敲击山壁,据统计,雕刻的人物总共53人。</p> <p class="ql-block">五吨重的玉雕。乾隆在位期间,民间有人发现一块重达6吨多的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质地细腻,光润如脂,且体量罕见,世间难求。乾隆知道后非常高兴,下令将其运往京城。当时可没有现代化的吊装工具,全靠人工和畜力,前面用100多匹壮马拉车,后面有上千名役夫推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冬天则泼水结成冰道拽运,每天只能走七八里地。玉料运抵京城,用了至少3年。</p><p class="ql-block">玉雕运送到京城,设计方案早已确定。乾隆有一幅爱不释手的画作,名叫《大禹治水图》,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破损褪色,乾隆希望用玉雕将大禹治水图复刻,也希望自己能像大禹一样千古留名。</p><p class="ql-block">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话“造办处苏州的玉,作以精巧见长;扬州的玉,作以大取胜。”也就是说扬州的玉雕艺人,特别擅长加工大型玉雕。为了赶在乾隆80大寿前完成制作,扬州工匠分成几班,昼夜不停地加工,用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这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型玉雕!</p><p class="ql-block">玉山顶背部还有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隶书"密勒塔山玉 大禹治水图"以及御题七言诗一首:“功垂万古得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7no1dk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故宫:②流连天价陶瓷宫》</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4rhzlh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故宫:③国宝青花与彩瓷》</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5qalkp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不一样的故宫—《旁观者系列:②紫禁之禁》</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7nvdpv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国家植物园揭幕:⑤大名士的湮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5e6bqm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国家植物园揭幕·①郁金香大展》</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7p0ha0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天下为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