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所有人。春回之时,居家静止;疫情严峻,众志成城。疫情无法阻隔我们对教学一如既往的坚持与热情,同样无法阻挡我们对教研一往情深的执着与追逐。</p> <p class="ql-block"> 为集聚教师之智慧,加强交流,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实现经验共享,优化复习,提高教学质量。滨城区历史教师迎来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滨城区初二历史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这次备课是由滨城区历史教研员王玉静老师组织,各个学校历史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各学校初二老师参加,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备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由于疫情原因,这次历史备课由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由滨城区教研员王玉静老师主持。分别由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北城英才中学、滨城区第六中学3个学校带来八年级下册16-19课的备课分享。</p> <p class="ql-block"> 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陈克隽老师主备的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陈老师以旧中国的近代外交进行导入,从而得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陈老师按时间顺序,运用文字史料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历程。突出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通过史料说明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陈老师利用图片、史料等多种方式对教材进行讲述,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北城英才中学石磐老师主备的八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石老师通过用大量文字史料和图片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历程。在处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石老师重点讲解了为什么时恢复而不是加入,从而认识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表现。在讲解中美、中日建交时,重点讲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认识到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关系的重要因素。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的建交也是70年代出现中国建交高潮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石老师用大量图片展示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日益重要运用,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滨城区第六中学牛云卉主备的八下第18、19课《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科技文化成就》这课牛老师运用了大量图片展示了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的辉煌成就,通过史料从而得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用表格形式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过程,学习袁隆平不怕艰难,勇于钻研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处理《社会生活变迁》时,牛老师用对比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交通通信的变化,从而得出综合国力提高是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与党的政策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牛老师活动设计逐步渗透,条理清晰,材料使用恰当,逻辑思维连贯,展现了青年教师良好的史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在王玉静老师主持下,教师针对课件和学案的设计,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参会教师认真聆听,虚心学习,积极发言,研讨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王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各位老师的精心准备,深挖教材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创新,一点点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教师的积累成长,推动高效课堂发展。</p> <p class="ql-block"> 曾有一盏灯 用自己的微光撕破了暗夜的一角,又经过千万人接力 ,才让这个世界薪火不灭,温澜潮生 。四月伊始 ,所有人的计划又变成了等疫情结束后。持续的疫情,让我们明白健康最重要。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