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和茶

仙仙

<p class="ql-block">  唐朝有两个最出名的孤儿,一个是玄奘法师,一个是茶圣陆羽。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到过138个国家,取回佛经657部,一路上经历的又何止九九八十一难。他的勇毅、智慧、胸襟,一想起就会让我挺直脊背,不由生出一种俯看中华文明的巨视与气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陆羽的出现,在茶文化中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陆羽之前,茶不叫茶,古人称为“荼”“茗”或者“槚”,只是众多植物饮料中的一种。陆羽《茶经》的出现,给了茶单独的定义,并完整的画出了中华茶艺一个深刻的美感结构。</p><p class="ql-block"> 陆羽从小被弃江边,容貌丑陋,又有口吃,被抚养在佛寺,干过杂役,放过牛,在戏班里演过小丑,或许因为这样,使他对生命的美感有更强烈的感受。没有人教就能泡出好喝的茶。</p><p class="ql-block"> 为了了解茶性,他走遍各大产茶区,对同一地区不同地点的茶都品评其质地,并写下深刻的评语。这对饮茶的历史是划时代的创举;为了知道茶味,他深入了解粗茶、散茶、抹茶、饼茶的制作方法,并亲手造茶、采茶、制茶;为了对茶艺有更多的体会,他还研究水,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大类,把天下的水分为20个等级,还品味瀑布、雨水、雪水。他说,“夫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攻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意思是说产茶的地方水都是很棒的,因为有水土之宜。再好的水运到远处,品质只剩一半,要靠泡茶的技术和好的茶具来补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陆羽是了不起的孤儿,他以茶为经,以小见大。即不做官,也不苟且于生活,一生都在茶与诗中度过。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他李白、杜甫、颜真卿都是好友,安史之乱后隐居于苕溪,与诗僧皎然和隐士张志和结为莫逆,常在一起品茶论诗。他对朋友真挚,对师傅常怀感恩。</p><p class="ql-block"> 在他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诗中,最让人触动的应该是他怀念养育他的竟陵禅师积智所作的诗,“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缕,不羡朝入省,不羡慕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晋陵城下来。”他不羡慕富贵荣华,只羡慕那西江的水能流动在竟陵城下,永远陪伴着师傅。</p> <p class="ql-block"> <b>  孤儿是人生最坏的出发点,但是我常会想,最坏的也许就是最好的。玄奘自幼出家,心无挂碍,长大以后飘然西行,无所畏惧。父母都已经是身外之物了,财富名位,又何足道呢?陆羽在放牛的时候,用竹片在牛背上写诗,在演小丑的时候,用最粗陋的茶器泡出最好喝的茶,在一片片平凡的茶叶中,体验深刻的美,开出极致的花。对于从人生底层出发的平凡人,陆羽是很好的启发,只要心怀天地,世界终会成为你的天地。</b></p><p class="ql-block"><b> 喝茶之际,想到陆羽,就好像听到遥远的时代传来的磬声,香茗仍在千峰,而心已然在天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