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着人家勉强读了十几年书,教过自己的自然老师很多。然而,到了这个年龄细想起来记起的还是自己的语文老师,其他的不是没记住,而是因为成绩差的可怜,没有脸面再提起。要说起语文老师,第一个想到的是小学五年级时的祁德胜老师——因为他狠狠的给过我一巴掌。</p> <p class="ql-block">这并不是怀恨多是怀念。</p> <p class="ql-block"> 想来,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他了,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对老师的大不敬。</p><p class="ql-block"> 祁老师来到我们村教书那会大概就十七八左右(那会中师还包分配),中等的个子,尖尖的鼻梁,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带刺”的眼睛,开学的那天第一眼看到我就暗地里想道“这老师有戏”。</p><p class="ql-block"> 我上边说,他狠狠的给过我一巴掌,一点谎都没撒。那会咱班上《挑山工》这篇课文,里边作者有个不解之谜。祁老师叫我们回答,班里没有一个人答出,我是最后一个被叫到。我说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不用说就知道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老师气得狠狠的给了我一个巴掌,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我是鼻子出血,嘴唇往上翘,嘴角被打破,这还不算可恨的是他不准我用纸处理,犹如雨丝的血夹着大滴大滴的泪不停的往桌上掉。</p> <p class="ql-block"> 我那时恨透他了,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全班同学都回答不上来却偏偏只打我一个,一时间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可恨的人。当然,骨子里自己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语文,绝不在语文上“挨打”了。</p><p class="ql-block"> 那事后,第二年祁老师被调走了,我也进了中学就一直没有见面。</p> <p class="ql-block"> 大二那年,我回家过端午节见到祁老师,他对我说:“还在生我的气吗?”这让我着实不好意思,其实早就没有的事了,更多的是感激。</p><p class="ql-block"> 交流中他说:“其实那个问题很简单在文中作者还加了冒号表示强调,当时打你是要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就摆在你面前,看不看由你”。</p><p class="ql-block"> 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世界上有很多机会就在面前,把不把握由自己”。</p> <p class="ql-block"> 我万万没有想到事隔多年后老师仍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景,足见他是多么的用心良苦,可惜我那时没有能力去体会。就在我毕业后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同样的问题抛给学生时,他们都大声的答道“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来,那时我真的还不够聪明,真是冤枉老师了,好在我的学生替我作了回答......</p> <p class="ql-block"> 进了初中,语文老师和我同姓,但由于他吐字不清一开始我听成了“牛”。是刘不是牛。</p><p class="ql-block"> 刘华猛老师是教我初中语文的,他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板,戴着大大的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 上刘老师的课,班里总是笑声不断,一则他讲课生动,二则是他发音有些不准(这点好像被我学到了)。</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给我的最大影响是在朦胧中学了《背影》,无形中感受到亲情,无意中喜欢上了朱自清。</p><p class="ql-block"> 这是很多年后,当我停下脚步,回头看走过的路时才有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那时读《背影》仅仅是觉得文辞简单却催人泪下,“父亲”这个伟大的形象似乎在自己的视线里并不是十分的清晰。 </p><p class="ql-block"> 当我的父亲突然离世后,我才从这篇课文里捕捉到很多属于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不止一次的读,每读就有不同的感受,每读都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每读都在叩问自己“父亲”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不幸中又倍感荣幸,失去又得到了,是刘老师为我开启了对文学的热爱之门。</p> <p class="ql-block">高中时,教我语文的刘仁志老师是我所有的语文老师中最年长也是最年轻的。</p> <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矛盾。我说刘老师年长是因为他是教过我语文的老师中年纪最大的,说他年轻是由于他的精神是所有老师里最焕发的。</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上课很特别,是我所见过的唯一一个上语文课不带课本的老师(就算带来也不翻)。上他的课我是从来都不会瞌睡,我喜欢听他讲课,尤其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是怎么听都来劲,毫不夸张地说,刘老师讲的课比我在大学听的那个“华师大”的研究生讲得都要好。也正是由于受刘老师的影响我才喜欢上看鲁迅的文章,虽然自己不懂得怎样赏析。</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刘老师已经退休了。想到他那会讲阿q被人揍以及被狗追的情景就好希望可以再去感受一回。</p> <p class="ql-block">去了大学。由于学的是文秘专业,接触真正文学的机会就很少。大学语文老师讲课也就一个学期且只有四节,对此没有过多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倒是教我逻辑学的周文英教授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纳西族人,她让我对纳西民族有了深刻的认识,喜欢上纳西文化甚至被西女人身上散发的那种坚强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的那本《沙漠绿洲上鲜活的鱼》更是鲜明的阐述了女人的宿命;《骆驼祥子》中虎妞强悍而又平凡的伟大的女人形象;张爱玲美丽华袍爬着虱子的人生尴尬;以及传统中国女人的出走——到楼上去,都给我后来读书、推动乡村教师阅读做了很好的铺垫。</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单车年代,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苗族家庭里,九岁才会说汉语,有幸能有今天,真的多亏了我的启蒙恩师朱正高——一位曾经在苗族村寨的默默耕耘三十多年的苗族老教师。</p> <p class="ql-block"> 年前去拜访,谈起了儿时的故事,恩师老泪纵横。他再三叮嘱,希望我多带带寨子里面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再教过我众多的语文老师里,董清强老师是算是教的时间最短却对我影响最深。</p> <p class="ql-block"> 从教近十年,不管是在贵州盘县的大山里还是昭通的盐津、大关。我都会给孩子们讲董老师的故事,讲他的那句至理名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从来就不等于终点”,讲他硬是将一个原本没有路的小山林走成了路,讲他的随和、平易近人!</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在昆明培训,这是时隔十三年后再次见到老师。此时,老师已经在省城高就。</p><p class="ql-block"> 那个下午,我从昆明火车南站坐地铁去老师家吃饭。一路上,我想了很多见老师时要表达的版本。然而,到时老师的那种朴实一下子打消了我的顾虑。</p><p class="ql-block"> 我们聊起在上高桥中学那段艰难的岁月,老师又一次用他进几年的经历再一次诠释“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从来就不等于终点”。</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听得比较糊涂却又最明白!</p><p class="ql-block"> 的确,“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真的不等于终点”。</p> <p class="ql-block"> 我的语文老师们, 长大后我努力成为你们。前几年去参加一个语文教学建模活动。有个老师说“小刘,你讲的课好就是废话有点多”,我默不作声,可细想起来,我的语文老师们,我记住的真的半都是那会你们的“废话”。</p><p class="ql-block"> 也许,对于一个真正学语言的人来讲。如果没有“废话”只知道一味照着书本念,那真的就要成为废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