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方舟济河》

清涧

<p class="ql-block">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极富道家哲学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心地最偏狭、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会发怒;倘若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那就会人人大声呼喊喝斥来船后退;呼喊一次没有回应,呼喊第二次也没有回应,于是喊第三次,那就必定会骂声不绝。刚才不发脾气而现在发起怒来,那是因为刚才船是空的而今却有人在船上。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人们生气仅仅是因为对方“竟然这样”“竟然有这样的人”,而非仅仅是那个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对别人、某事先入为主的偏见,不再自以为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好与坏,是与非,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容易因为外在的人与事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从而减少很多烦恼呢?</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导致我们生气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的“意向立场”。</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总有一种“妄念与错觉”,就是以为我们能“控制”别人。</p><p class="ql-block">庄子是要我们不要过于“自我”。放下内心中的这种偏见、妄念、控制欲、和自以为是,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虚己”。</p><p class="ql-block">若把这些“杂质”去掉了,那我们看别人,都是“虚舟”,自然也就不会生气了。即便不小心冒犯到了他人,在他人看来,我们也是“虚舟”,因此也不会惹得对方生气。所以,人如果能像那艘空船一样,能够“虚己以游世”,又谁能够伤害他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