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是我的父亲卓仲先,母亲彭庆湘诞生100年的纪念日,我深深的怀念他们。用虔诚的心整理了他们留下来的,仅有的十几张照片、信件和不能忘怀的故事,以此做为诞生日的祭奠!</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都没有寻求到他们结婚的纪念日,他们也从未在我面前提起。</p><p class="ql-block"> 但我知道母亲最初是抱着独身的决心,她感恩我的外婆每天踩着一双三寸小裹脚,靠贩卖小菜供她上学,使她成为贫寒的家中唯一能读桃源师范(原名省立四师)的孩子,于是她发誓反哺父母,这成了她不婚的理由,直到遇到我的父亲,遇到懂她,理解并支持她的知音。</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位阳刚青年,虽然18岁才开始插班读小学,但他能在小学毕业前夕,一跃成为班上前三名的学生,并快速的成长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色的学生干部和活跃</span>的篮球队员。可见,父亲是聪慧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父亲成了我人生第一个崇拜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 外公——彭良才和外婆——朱潤秀,因为名字的最后各有一个才和秀字,媒婆说是一对天设地造的秀才佳缘;“秀才”夫妇一生妊育10个孩子,存活母亲兄妹六人;因母亲是小妹,不用帮家中奔波生计,有幸被家中送去读书。</p> <p class="ql-block"> 也由于是小妹,经常得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姐妹兄弟的照顾;在大军阀朱际凯(外号朱巴子)家当奶妈的二姨娘,常常将生日蛋糕等美味佳肴,偷偷的留给母亲品尝;外嫁的幺姨,看母亲读高师时衣服简陋,把自己一条珍贵的红色灯草绒婚裤送给了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上学,结识了一大批乡村绅士和县城富家的子女,也接触了满满的新思想,新潮流;源于她性情温润,深得同学们的喜欢,为此,交了很多朋友;也因为有朋友,每当在学校拮据时,常常能得到同学们无私的接济,总能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母亲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戆小(彭氏祠堂创办小学,免费提供族人学习,旨在振兴彭氏家族)、简师和省立四师(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山破国亡,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考入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免食宿学习,此举成就了一批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写得一手娟秀灵丽的文字,画得一手动山动水的好画。</p> <p class="ql-block"> 在思想上,对母亲影响最大的是大姨;她崇尚革命,积极的投身于陈独秀的革命活动中,马日事变险遭逮捕。</p><p class="ql-block"> 大姨没有学历,但识得文字,有见识,有担当,喜交有学识的新型女青年,田小春(学校老师)、蹇先任(原贺龙夫人)等都是她的闺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彭家是天主教信徒,大姨8岁被天主教选为学员,派往津市学习手工机织袜子,少年开始创业,成立机织袜商铺, 修建房屋,自立门户。</p><p class="ql-block"> 一生追求妇女解放,提倡女性自强;藐视因吸食鸦片不思进取的旧式男人,自己做主坚决退掉婚约,并在二姨横握竹扁担的威慑下,勇敢的赶跑了前来抢婚的身为旧军队排长的未婚夫。</p> <p class="ql-block"> 因此,母亲励志读书,奋发图强。</p><p class="ql-block"> 中师毕业后,为了尽快的考入高师,她不辞辛苦,步行三十多里路,到柳林铺找到毕业学生王正坤,借得一张两年前的中师毕业证(当时规定,中师毕业后需要两年后才能报考高师)。为此母亲偷拿了家中一包红糖,以表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换下了王正坤的照片,并用黄荆树烧烟,将自己的照片熏黄贴上,得以用王正坤的名字考入桃源师范,直到解放初期才将毕业证更名。</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母亲虽憨厚,但也不凡有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坎坷,幼年过继外戚家,丧父丧母后被赶回本家;</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兄和小弟都在为家的振兴刻苦读书,求取功名;家中农事接班人就被位居老二的父亲接任;每天蓝天下耕作,艳阳中忙碌,秋色时收割;</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时他不忘翻翻弟兄们的书籍,高兴之日也来一篇即兴诗歌创作;虽命运安排他务农,然心中总有期盼,期盼着外面的世界,向往着书海徜徉。</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卓家四嗲,扁担倒下不认识是一字,但有幸娶进了一位知书达礼的好奶奶——刘家四妈,虽是未进过学堂的清朝小脚女人,但能识数千字,精读数卷书;</p><p class="ql-block"> 父亲少年有幸陪伴奶奶,启蒙于灯下教导,也零零碎碎读了一些三字经,增广贤文,没少积累旷世的哲理和人生的志向,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父亲记忆力很好,在奶奶的日日熏陶下,记住了无数的故事,例如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为母割肉的孝道故事,薛仁贵征东保家卫国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也陪伴了我和弟弟的童年和少年,朦胧中懂得了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爷爷学得一手好厨艺,除勤耕土地外,总能用他的厨艺获取不少的银两,支持奶奶以读书而育人的立家思想;于是卓家四嗲的后人都崇尚食可以少吃,书不可不读。</p><p class="ql-block"> 从父辈开始,代代必送读书人,家家倍出高材生。</p> <p class="ql-block"> 2009年,卓家四嗲的后人卓昊洋,以武汉市状元的身份,一举考取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金融专业。</p> <p class="ql-block"> 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最爱听的是父亲在桃源师范读书期间,做为学生干部,在地下党老师的指示下,一身正气,敢于号令,带领全校学生浩浩荡荡奔扑桃源县城,成功捣毁国民党管辖下的桃源金银米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他一举成为了校内的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 也因这个故事,他成了我一生都褪不去的气宇轩昂的霸气将军!</p> <p class="ql-block"> 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里,常常能听到他背诵朱自清的《背影》,通篇下来,总能在他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找到泪湿后的悲凄,也能体会他意境之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伤情。</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桃师毕业,因贫困家庭的牵绊,没有随学友王恩翠、王春翠、田帝满等去闯荡世界,投身革命队伍当女兵。</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慈利,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促进社,并成为慈利应变委员会成员,听从地下党组织王育久的指示,为迎接县城解放,白天出去宣传发动,夜深串城粘贴标语,积极的为党做着外围工作。</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政府安排他就职慈利一中(校址在今慈利大草坪彭厨附近);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30岁,于1952年与父亲结成伉俪;<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斤糖果,一群同事,一场茶话婚礼在校长盛情主持下举行,成就了两床旧铺盖,两个新时代青年的一个新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 婚后,各自又投入到火热的教育事业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由于父亲工作出色,被慈利县孙县长首次亲点提拔为首届九溪完小校长,而当时全县仅有两所完全小学,第一所是慈利城关完小,第二所是九溪完小。</p> <p class="ql-block"> 父亲总是忘我的去工作,力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教育生涯,遍布慈利的山山水水,到过金慈学校、南山坪学校、零阳学校(雷峪垭山下,校名有待考证)、九溪完小、溪口完小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也是一位活动家,常常被组织外派,参与了常德四清工作,组织过教师培训,运动会集训等等。 </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都是东奔西走,以至我,迟迟不能降生……</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母亲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村,支援基层,在她多次反复的积极申请后,终于被组织批准,调动到了溪口——慈利三中。</p> <p class="ql-block"> 父亲后来也调来溪口完小任校长。</p><p class="ql-block"> 1957年6月,轰轰烈烈的反击右派运动开始了。第一天组织发动了热爱党,为党提意见活动;第二天开展了揪出右派的无数个大会。</p> <p class="ql-block"> 很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着一颗爱党的心,积</span>极发言的有志智士都躺枪了。</p><p class="ql-block"> 我善良而书生气实足的父亲在这次运动中,经历了钢与火的淬炼,接受了无数次的批判与教育,在右派分子的边缘走了一遭后回到人民内部,仅仅给予了降一级工资的处罚;</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是上苍的安排?万幸,儿女们逃脱一劫。</p> <p class="ql-block"> 1958年5月6号,母亲终于在她36岁那年拥有了我。伴随着我的出生,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7号,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大炼钢铁运动,我的母亲每天带着一个小脚保姆,挑着哺乳期的我和尿片衣物等,领着全班学生,行走在乡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 妈妈暮年后曾对我说,当时她哭了,实在是挑不动担子;万幸班上有一个大龄学生,主动的帮着母亲挑着担子走完了那段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祈福那些在天堂和人间的爸妈的学生,世世代代永远安康!</p> <p class="ql-block"> 五岁那年,我随父亲母亲一起走过十八道弯,翻过雷峪垭的山,来到了龙潭河完小,爸爸恢复了职务,成了那座学校的校长,我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听亲人们说,每年开学时,我都会被幺姨娘家的四表哥或者大舅舅家的大表姐顶在脖子上送去龙潭河学校。那个时候,母亲在家族很受尊重,托母亲的福,我也从亲人们那儿收受了很多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 母亲老婆婆18岁守寡,彭家三代单传,人丁不旺,加上两次火灾,烧毁了药铺和银匠铺,将这个从江西迁移慈城的富商家庭,从兴盛一步一步走向了衰落,最后连安身的房子都没有一间,只得被天主教堂收留;而我的母亲全年生病,三岁还不会站立,是老婆婆细心的照顾着,直到婆婆生命的尽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彭家的败落,成了每一个人心中深深的伤疼。</p><p class="ql-block"> 母亲很关心娘家的侄子侄女和外甥子们,更注重他们的成长,希望彭家人丁旺盛,扭转乾坤。</p><p class="ql-block"> 于是,常听母亲说:算命先生算过,彭家七代翻身,快了!</p> <p class="ql-block"> 感谢新中国,感谢好时代,大表哥精心培养了三个大学生,大侄子彭智勇做为应届高中生在恢复高考后成功的考取北京航空大学,并于美国拿到博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 表哥彭澎,也不负重望,从一个小学文化底层职员,不懈努力,靠勤勉自学拿下大学文凭,凭真才实学,担任多层次多岗位的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幺姨的朱家,也不甘落后,受彭家的影响,出了北师大毕业的朱家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朱家雄等一大批高学历人才。</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即精彩又丰富,完成过许多中心任务。例如解放初期的扫盲工作,党的四清工作等等。</p> <p class="ql-block"> 也因为这些工作,他也分别在反右运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写检查、被挂牌游街,并降了三次工资。</p><p class="ql-block"> 为此,他疼下决心戒掉了自己的老烟瘾,只为节约每一个铜版,满足湖南大学读书的大哥卓凤池的生活费用。</p> <p class="ql-block"> 但是,父亲从不放松积极要求进步,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直到晚年退休在即,组织上才结束对他的长期考验,接受了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却他毕生的心愿。并选出他当了一届慈利县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前,我托父母的福,被学校老师和同学当公主一般宠着。</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初期,母亲每天夜晚都参加文艺汇演排练,我陪着妈妈在舞台上跑前跑后,顺便被文艺熏陶一番。</p> <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进了龙潭河五中,让我认识了许多大哥哥大姐姐们,于是我有了一份爱好,每天落此不疲的为她们讲故事,把从爸爸那儿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他们听,我以为能一直为他们讲下去……</p> <p class="ql-block"> 突然有一天,他们不听我的故事了,反过来每夜开我妈妈的批斗会;妈妈被隔离了,我也成了没有人管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学生都变了,对我们由友好变成了敌意,他们变成了救世主,而我们变成了寄生虫。</p> <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么样,父母没有把我送回农村老家,他们也坚强的度过了那段时间;做为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母亲被派遣去了村里小学教书,我不得不每天跑十里路去上学。</p> <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后,我母亲调到了景龙桥,从此我陪着父亲,母亲孤独的被派遣到各个村小学。</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景龙桥中学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我父亲的学生,他们待我如亲妹。</p> <p class="ql-block"> 在景中,我被充分的放养,天性被广泛的释放,加入了学校的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参加了区里、县里的多次演出和比赛。</p> <p class="ql-block"> 我的成绩,在这儿也达到了顶峰。</p><p class="ql-block"> 景龙桥中学,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三年。</p> <p class="ql-block"> 在我离开后不久父亲恢复了校长职务,母亲因为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工作,退休后享受老干部离休待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缅怀父母的人生路程,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为国尽职,为家尽责。</p> <p class="ql-block"> 晚年,父母回归了县城,生活是幸福的,昔日的老同学欢聚一堂,每天用门球锻炼身体,用歌唱愉悦精神,生活变得如此美妙。</p> <p class="ql-block"> 回忆父母的一生,是苦难的:他们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缺衣少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动荡的:他们成长在一个战争年代,躲过日本,逃过战乱;</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幸运的:他们接受了教育,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代知识分子;</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奋斗的:幼小与生命奋斗,首先让自己顽强的活着;少年与环境奋斗,不屑逆境成长;青年在社会中奋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于是一直都在学习,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对于学习,从不放松。</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有志的:敢于接受共产主义新思想,积极参与党的地下活动,憧憬美好的人类社会。</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坚强的: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考验,不气馁,不悲观,对生活充满向往。</p> <p class="ql-block">回忆父母的一生,是光荣的:从事教育事业30年,致力扫盲工作,潜心教育研究,尽心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学习父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拼搏精神,让生命燃烧得更美丽,更灿烂;</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习父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蔑视物质生活,崇尚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习父母,倡导读书育人,提高文化修养,建造和谐社会风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习父母,谦让对待姊妹兄弟,孝顺对待父母长辈,为家庭兴旺而努力,为民族崛起而勤勉</p> <p class="ql-block">安息吧,天堂的父母!我们以你们而骄傲。</p><p class="ql-block">放心吧,可敬的父母,我们会生活得更美好,不负青山,不负阳光,不负这个太平的好世道,更不负你们给予我们的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