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4月5日清明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可是,都是因为新冠疫情,让我只能宅在家里来寄托无限的哀思,纪念远在天堂里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 阴沉沉的天空仿佛也在诉说着悲伤,今天网上流行的段子形象的描述了封控下的上海即景:清明时节雨纷纷…没雨;路上行人欲断魂…没人。借问酒家何处有…关门; 牧童遥指杏花村…封控。</p> <p class="ql-block"> 闲来无事,整理照片的时候看到了30多年前赴云南老山前线时的老照片,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断断续续出现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86年春节过后,受上海市总工会的委托,由上海仪表局工会牵头,以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工会、团委、宣传科为主,加上《劳动报》记者一行9人组成赴老山前线慰问团,携带当时的新产品微波炉等慰问品,来到兰州军区47军某炮团进行慰问,并帮助前线士兵修理损坏的收音机等电子产品。</p> <p class="ql-block">赴老山前线慰问团成员,前排从右至左:杜伟吴小強,第二排从右至左:张浩然、劳动报记者李醇、解山乡、周会真,第三排从右至左:厂工会主席俞开琪、王德凯、局工会陆剑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看到的军人都很年轻,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晚上没有灯火,只有零星的机枪声让我们这些上海人有点小兴奋。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来修理半导体收音真的让人崩溃,只能电烙铁放在火炉上烧红来焊接电线,能修好的是万幸,不能修好实在是无奈。一台巴掌大的收音机也许就是当时前线士兵的精神依托。当看到士兵对着损坏无法修好的宝贝时那失望的眼神,顿时感到内疚心痛,至今想起都会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老山前线兰州军区47军某炮团哨位(图为作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老山前线兰州军区47军某炮团阵地</p> <p class="ql-block"> 当时也看到了部队换防的情景,当看到从前线下来的士兵那胡子拉碴、神态疲惫的景况时顿时泪目而感叹不已。现在想想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都是最可爱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啊!正因为有当时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才让我们的国家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才能有今天的盛世繁荣。</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是我这一辈子最接近热战边缘的一次经历,至今想起真的不枉此生。</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看着近千座的墓碑时不由得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里躺着的可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啊,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我想,今天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祭奠先祖和自己的亲人,更应该缅怀那些长眠在祖国边陲的烈士们,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中作者与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上海仪表局赴老山前线慰问团成员在麻粟坡烈士陵园祭扫英烈</p> <p class="ql-block"> 拉回思绪再看今天,今年的清明节实在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是百年不遇的灾难之年下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当下的上海封控实在是中央的无奈之举,所有“躺平共存”与“动态清零”之争已经成为过去。我以为,千万不要再抱怨了,只有耐心而静静地等待,我想,时间不会太长的。 </p><p class="ql-block"> 上海抗疫战争的胜利之日,就是我们解封的欢庆之时。</p><p class="ql-block"> 如果实在有什么不平,请多关注一下当下的俄乌战争吧!看看残酷战争下的乌克兰人民的悲惨状况,你就会觉得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是多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上海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