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采青、做青粿,正值清明时节;研学、游学、长学识,弘扬先辈遗志。

黄克忠

<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艾草正鲜嫩。清明节,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溪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想学生之所想,圆学生之所愿,组织学生走进青青田野。编一顶柳枝帽,做一回“志愿军”,放飞童真,搜寻清香;觅一筐清明草,做美味清明粿,听老师讲先贤的故事,激发学习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研学活动开始了。学生们的第一项任务是用柳枝编一顶帽子。看他们编得多认真,不一会的功夫,帽子就编好了,开心地往头上一戴,瞬间就找到了当年志愿军的风采。现在就让我们戴着帽子,大步向田野出发吧!</p> <p class="ql-block">迈着矫健的步伐,安全地穿过斑马线,就来到了今天采青的目的地——长山背农作物基地。只见农田里一大片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她们张开了热情的怀抱,欢迎前来游学的学生。负责研学的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艾草的特征,实地辅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采集。大家学会之后在田野间开心地采到了许多艾草,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带着满满的战果,结束了采青,准备返回义乌枣非遗馆做清明粿。</p> <p class="ql-block">回到非遗馆,志愿者阿姨先忙着准备做清明粿的材料。趁着这段空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了福田街道拨浪鼓宣讲员黄以星老师为大家讲述义乌黄氏名人黄中辅的忧国情怀及其慷慨名词《满庭芳》;黄溍的史学、书画及文学的巨大成就,带领学生向先贤致以深深的怀念和纪念,一并也向所有的先辈表达哀思。同时,今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勉励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真学习,开拓创新,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p><p class="ql-block">结合今天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沿途欣赏的风景,由衷地触发了对我们村歌的共鸣。现场,文化礼堂管理员教学生唱起了旋律优美的的村歌《村边溪语》,呈现了一幅美丽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唤起了对村落500年历史的浓浓回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饱含着浓浓的乡情,承载着先贤的厚望。今天,以青团为皮,以红糖为馅,听阿姨指导,巧手做青粿。学生的实践课充满了快乐, 传承了民俗。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如青团绽放活力,如红糖甘甜怡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意犹未尽,今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圆满地结束了。但生动的场景将久久地留在学生们的美好记忆中,伴他们成长,助他们成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辑:溪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黄克忠</p>

学生

研学

清明

实践

艾草

先贤

采青

文明

田野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