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高迪(1852—1926),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区雷乌斯市。在他建筑专业毕业典礼上,校董幽默风趣,不知未来的你是天才还是疯子…?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慕名前来参观,高迪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元素,独一无二的几何图形设计,建筑细节的实用贴心入微,都深深震撼了我!
这真是一次让我不能不为之动容的美妙体验……
远远望去很容易发现建筑风格完全异类的米拉之家!我打开手机,啪啪,拍下了这张照片。
米拉之家La Pedrera,加泰罗尼亚语“采石场”,是高迪艺术的巅峰之作(1906—1912),也是他人生设计的最后一座自住商用民宅。
实业家米拉夫妇聘请高迪进行建筑设计,当时高迪54岁—正是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如日中天之时,他的无穷创造力在这栋房子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米拉之家外墙,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浪,石头做的篇章,巨大而独一无二!阳台窗户由扭曲回绕的铁条铁板构成。你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像海浪?像蜂窝?像岩石?像魔法神话传说……?
以下是三个立面的模型图。 它占地面积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三个采光中庭(二大一小),六层住宅,一层阁楼,一个地下车库。
其中一楼出租商铺,二楼米拉夫妇居住,三四五六楼出租。每一户都能够双面采光,每一层的间隔布局都不一样,三楼隔出三户、四五楼隔出四户、六楼三户,每户最大600平米,最小290平米;由于力学结构很特别,没有承重墙,可以随意间隔改建、不会坍塌。 一楼商铺卖各种纪念品。 米拉之家圆滑蜿蜒自然形状的岩石外墙,酷似露天采石场,通过内部的庭院和外部阳台相连通,1984年因其出众的艺术价值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庭院,活在建筑中心的大自然。
首先进入的是庭院。
在米拉之家,高迪创新地将数个小的通风内院合为两个大的空间并用有机方式把整层融合,以此获得更好的采光与通风。庭院的墙面是形状、光线与颜色的碰撞,主要以花草为题,反映各种神话中的画面,带着五彩斑斓的细节。
二:屋顶平台,一件无法归类、绝无仅有的作品。 随着耳机中听到的中文讲解声音,我排队等候电梯,登上屋顶平台。
同时期的建筑物屋顶一般竖着十字架或者圣母玛利亚的雕塑;米拉之家的屋顶建筑风格则完全不同!
造型奇特的烟囱30个,曲线洋溢的楼梯口6个,通气孔2个,依循着外墙风格和律动,充满动感,达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融合! 烟囱 自然通气孔? 看这布局,一左一右…猜测应该是。 一左一右两个通气孔,巧妙地利用弧形线条,将巴塞罗那地标建筑圣家堂框入,成为一绝! 大师高超的建筑手法,巧妙地安排,令人感叹! 这些马赛克碎瓷拼贴有年头啰…… 用瓷砖、石块、大理石、玻璃为材料的马赛克碎瓷拼贴作为表面装饰。 三:阁楼—高迪空间 高迪认为,屋顶要有两层才能达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为此,他为米拉之家设计了阁楼,专门用于洗衣房及晒衣间。
设计灵感来源于此:
他发现把这些垂直悬挂的弧形链条倒过来… 就是这样紫滴…
高迪将建筑当成整体艺术,出于对大自然与几何图形的强烈兴趣,他利用了当时所有的技术创新,成功了!
阁楼是由270座实心红砖所堆砌的悬链拱组成。 他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 整栋建筑物的承重问题如何解决?
这个模型让我看到了… 其特点是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没有承重墙。
天才啊! 公寓—活生生的百年古迹。 位于四楼的这套公寓,透过古董家具和家庭用品的陈列重现了二十世纪前期巴塞罗那有钱人的生活;同时让我欣赏到高迪设计的装饰物件。
最为贴心的细节设计是门拉手。 当时正好有几位学建筑设计的中国留学生,她给我讲解手怎么摆放,五个手指抓上去,尺寸恰好!蛮舒服。 门除了装饰线条外,还贴心安装了这个网状铜板,一旦有人敲门,不必开门,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状孔观察之后再说。 高迪的巴特约之家也是蛮怪异的,参观的游客必须提前在网上预约才有排队等候的资格。 对高迪的设计有弹有赞,天才?疯子?饱受争议的他,在十九世纪末的设计,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惊叹!别具一格的魔法创造力,试问天下谁能敌?
无论如何,他设计的圣家堂、米拉之家、巴特约之家…已经是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