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疾控人——每天都在忙什么!

辽源市卫生健康委

  每每遇疫情必有疾控人,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让疾控人从无人知晓变成家喻户晓。但大家知道的也仅仅是三更半夜敲门、不分昼夜打电话、排查风险场所、问这问那的让你烦、让你不舒服……。却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到底在忙些什么,对疫情防控究竟起什么作用。<br>  首先介绍一下在疫情处置中,动辄一个多月不能回家,经常几天几夜不能睡的疾控人负责但又不限于此的工作: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收集、报告撰写、疫情研判、密接人员调查与判定、跨区域协查、风险人员研判、重点环境部位、物表及食品采样和核酸的实验室检测并出报告、进行追踪溯源……<br>  <div> </div><div> 这些文字,你可能既看不懂,也没耐心看,那么,请看下面这些一看就懂图文并茂的介绍吧。<br> 整个疾控中心包括司机保安保洁员都在内100人,分成六个组:流调溯源组、核酸检测组、信息统计组、环境消杀组、物资保障组、宣传舆情组。每个组都有详细分工和工作流程图,以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div><br></div></div> <h1>  <font color="#167efb"><b>流调溯源组——病毒侦查兵</b></font><br></h1><h3>  这是疫情中疾控中心必须得干且非常难干,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流调人员是疫情防控中的“侦查员”、“排雷兵”,敌情未明,这个“兵种”不但不能歇,而且还得多线作战。但是,侦查一般都有方向,排雷也都有具体目标,流调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隐隐于市”,用这句话形容病毒可能有点不合适,但狡猾的病毒就是这样,它借助人的活动进行传播,而人的活动面和接触面是可以无限大的。它就像一棵树,他们不仅要找到树根,还要找出树干生出几个枝杈,还有这些枝杈继续生出的更多枝杈。他们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快地把这棵“树”所有枝枝蔓蔓查清楚,不能有任何遗漏,在这些枝杈还没有再生出枝杈之前,就得掐断这个“繁殖”链条。其工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h3>   她们通过一层层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抽丝剥茧、拨开迷雾,逐步让“真相”浮出水面,避免疫情的更大范围传播。它需要大家的全力配合和理解,倘若调查中有一人某一个环节隐瞒不说或漏掉,都将影响后续很多工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甚至让前期大量的工作都前功尽弃。面对突发疫情,多抢一秒钟就多一分安全,就能保护更多的人。   因此,这个工作不能等到白天,必须是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流调人员就要行动,并对这个人前14天的行动轨迹做一个详尽的调查: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方,接触了什么人,接触人的身份信息,接触的时间、地点、频次、防护情况等等,要求时间闭环、地点闭环、事件闭环,当接到一份初筛阳性的报告或者协查函,紧急行动就开始了。   因为,按照国家防控要求,围绕一个阳性感染者,要牢牢把握2-4-24的时间节点。就是2小时完成核心信息,4小时完成初步流调报告,24小时形成完整流调报告。之所以时间要求这么高,是为了跑在病毒的前面及时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和风险环境,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所以,为迅速开展流调和采样工作,队员们在办公室支起行军床,24小时在岗,夜里合衣而卧,流调采样所需物品一直在行军床边备着,听到命令,无论昼夜,立即着二级防护,前往风险人员所在地开展面对面流调和采样。身经百战的流调“侦察兵”,秉承“决不漏掉任何一个风险点”的信念,用敏锐的洞察力辨别瞒报、谎报,用爱心耐心安抚调查对象的情绪、缓解恐惧和抵触心理,通过反复核对、多方沟通掌握真实行程轨迹,争分夺秒地完成精准流调,快速梳理核心信息,第一时间完成流调、采样和送检…,织密这张流调排查网,高效完成每个紧急任务,为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病毒传播争取宝贵时间。真正做到流行病学信息全链条、精细化、可溯源。 <h1>  <b><font color="#167efb">信息数据组——信息统计中心</font></b></h1>  这个组24小时专人负责接收各地协查函,秉承着“快、准、全”的原则,与流调组和核酸检测组无缝对接、通力协作,针对流调队员调查的风险人群信息进行收集、梳理,对照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及重点人群划分原则进行分类统计,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准确做好信息推送,不遗漏任何风险人员。   面对不同部门、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关注点、不同口径等庞大的需上报数据信息,信息数据组开启昼夜不停歇高频次上报各种疫情数据模式,一个个肉身组成了疫情数据的统计中心、上报中心。针对风险人群分类、核酸检测结果等多维度做好分类整理按需上报,全力做好对上、对下的统筹,确保及时、准确、高效的报告统计数据,为疫情研判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h1>  <font color="#167efb"><b>核酸检测组——病毒排雷兵</b></font><br></h1><h3>  疾控的核酸检测组主要负责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全市阳性标本的复核以及环境、物品的核酸检测工作,可以说是直面病毒几率最大的检验人,每次检测都可能存在阳性风险,而每次疫情发生核酸检验组都要开启24小时停人不停机日夜奋战的检测模式,一进实验室就要4小时起步。因为检测结果对阻击疫情非常关键,早一分钟出结果早一步锁定传染源,就能早一分钟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h3>   大白穿在身上看着威武,厚重的防护服是对检验人员的保护也是他们的羁绊,全套防护穿戴好,听力、视力、行动都大大受限,与日常工作相比难度不止加倍,比想象中的还要难受。为及时、准确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节约一切可节约的时间,大家都自觉的不吃不喝,有的同志还悄悄穿上尿不湿。比这更难受的是由于身体循环往复长时间包裹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待在负压环境里,脸被N95口罩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红印,鼻子被磨破,脸、脖子、手及身上都过敏起疹子,靠擦止痒药坚持工作…。一个月了她们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连续数日的奋战,这班累瘫在地,下一班继续顶上…。   高风险的工作任务、高强度的检测量、密闭的防护服、压缩到极致的检测时限,他们靠毅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坚持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用一份份及时准确的检测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一锤定音”的精准依据。 <h1>  <font color="#167efb"><b>环境消杀组——病毒的克星</b></font><br></h1><h3>  环境消杀组负责全市风险人群居住场所、活动场所、隔离场所、转运车辆、重点公共场所及交通卡口的环境终末消杀工作,以确保环境的安全。</h3>   消杀工作不仅仅是细致的技术活也是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因为它全靠人背着四五十斤重的喷雾器作业。凡是需要消杀的都是重点场所也就是存在疫情风险的场所,全套二级防护穿在身上不动都胸闷气短,何况还要背着四五十斤重的喷雾器不停的走动,每次消杀完一个场所,消杀队员们都浑身湿透,脱下防护服即便是四个大男人寒风一吹也冷的直打颤。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消毒液刺鼻的气味,对呼吸道刺激和伤害特别大,因此,疫情期间嗓子疼、眼睛痛、双手干裂红肿、头部过敏已是他们日常状态。 队长王子臣还肩负指导全市医学观察隔离点消毒技术的任务,今年疫情以来就培训了近800人次,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他就自己开车,哪里需要就赶到哪里亲手教。他带领的消杀组号称“铁人组”,他时刻不忘提醒组员,在疫情面前,我们要始终保持铁打的身体、铁打的精神、铁打的意志,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环境消杀对时间有严格要求,因此,消杀组也是24小时待命,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闻令即动,今年8月份就要退休有41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子臣带领“铁人组”现场消杀不分昼夜、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他们不讲条件、不畏风险、全力以赴,哪里需要消杀,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用责任与担当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h1>  <b><font color="#167efb">后勤保障组——前方给养兵</font></b></h1><h3>  <b></b>“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必然要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做支撑。<font color="#333333">疫情中的后勤保障不仅要保障生活物资供给充足,以确保整个中心人的给养,还要保障中心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供给充足,以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转。</font></h3>   面对疫情防控物资需求缺口巨大、市场上资源紧缺、运输不便等严峻形势,在周边城市疫情形势严峻的阻力下,物资储备队积极沟通、多方协调筹措应急物资,确保物资供应不中断;司机队员们无畏风险、昼夜待命、星夜兼程,随时奔向高速路口、采购点等天寒地冻的物资“战场”,消杀、搬运外地转运的检测试剂、采样管、防护服等各种防疫物资,确保第一时间运到疾控防疫一线;食堂人员不辞辛劳、尽己所能,变着花样,24小时供给不同时段回来的防疫人员,确保他们营养充足。后勤保障人员用自己的行动为抗击疫情注入自己一份力量,是疾控中心的幕后英雄。 <h1> <b><font color="#167efb"> 宣传舆情组——疫情消防兵</font></b><br></h1><h3>  宣传舆情组不但要负责整理和发布疫情防控科普知识,还要负责接听疫情防控咨询电话。</h3> <h3>  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疫情信息、管控措施,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给公众带来负担,也给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咨询电话带来极大压力,为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传递正确信息,缓解公众恐慌情绪,疾控中心开通8部咨询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负责接听,强化服务态度和疫情管控政策培训,主动收集、分类整理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高频对接两县疾控中心、县(区)疫情防控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研究解决办法。 </h3>   很多时候,电话咨询无法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只能成为一个发泄渠道,我们的接话人就成了接纳群众发泄的垃圾桶。有被无理要求气的说不出话的、有被恶毒语言气的放下电话憋屈哭红眼睛的、有被无理取闹没完没了不放电话也只能强忍着礼貌接听的……,他们每个人这辈子说的话也没有这一个月多,每个人的嗓子都在沙哑状态下超负荷工作,仍用耐心、包容心、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处理、解决、落实好公众提出的每一个疫情防控问题及相关诉求,做到及时准确解答政策,正确引导诉求解决渠道,有效缓解公众压力和避免恐慌,没有因为咨询电话发生任何舆情事件。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疾控人——钢铁炼成的疫情防控“先锋官”</b></h1><p class="ql-block"><b> </b></p> <h3>  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辽源市疾控中心这些兵的冲劲、干劲、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全是因为她们这个由铁娘子们撑起的精明能干、业务过硬、和谐团结的领导班集体。她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急、难、险、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24小时坚守岗位,与她们的兵同吃同住。她们既要坐镇指挥当将军,又要冲锋在前当士兵,哪里紧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h3> <div>  他们是人不是神!抛去疾控人的身份,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是女儿、儿子,是妻子、丈夫,更是一位母亲、父亲。家里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看,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有中考高考的孩子需要陪伴……。<br></div>   但是,疫情来袭,他们就变身肩负神圣使命的健康卫士,抛下2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幼子、丢下80多岁需要照顾的父母亲、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过七旬的老人、明明可以享受退休前的闲逸生活、明明可以休病假在家……,但他们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危险重重的各项工作中。他们的家庭、孩子、父母需要他们,但这个城市更需要他们!他们既要承担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抽身支援兄弟城市,先后派出15人支援长春和吉林两市。   因此,她们昼夜坚守,随时待命,忙到吃喝拉撒的时间都没有、忙到嗓子沙哑说不出话来、忙到一个月寸步不离单位,忙到神经衰弱生物钟紊乱……,没有一劳永逸的防疫经验,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他们随“疫”而变,艰苦战斗,直面“新情况”,解锁“新技能”,揪出线索、遏制疫情蔓延。无论前线还是后方,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无需任何仪式,连续奋战、持续熬夜,虽已是疲惫不堪,但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只有迎难而上,默默付出,默默承受,靠根植内心的责任和毅力坚守在抗疫一线,却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   为了守护这个城市的健康,他们不曾退缩、不曾放弃,毅然决然的无惧风险、全力以赴、勇毅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疾控卫士的职责与担当,诠释了“一群人的勇敢,便是一个民族的勇毅”!   这就是疫情中疾控人昼夜不歇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介绍这么多是想让大家了解疾控人,了解他们的默默付出。因为,“了解,才会带来理解与共情,进一步带来参与、支持、合作、共赢”!<br>  因为,抗疫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疾控人只是其中的一块积木,从政府到社区,大家都拼尽全力。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唯有勇往直前的凡人</b></h1><h1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只为爱一座城,护一方人</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只因风月同天</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们疾控人</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便披上战袍挺身而出</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风雨同舟!</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只盼疫情早日散去</b></h1><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共待春暖花开……</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