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偶然读到李真微老师的文章《杜鹃红处杜鹃啼》,仿佛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了遥远的青少年时代,拉向毛田大山深处的乡村学校毛田区高中。此刻,我无比怀念离开了我们40年的刘华老师。</p><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刚恢复高考,当时毛田区教育组组长是毛建国老师,我父亲在教育组负责区高中筹建。我见证了学校落成也有幸成为了毛田区高中第一届学生,而刘华老师就是我的语文老师。</p><p class="ql-block">刘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深刻,黝黑肤色,矮小身材, 一口浓重的醴陵口音,听起既新鲜又洋气。他走路速度快,平时嘴里总是叼着一支烟,弹烟灰的动作十分轻盈优雅。</p><p class="ql-block">上课前,他习惯性的在教室门外掐灭香烟,一溜风便站上了讲台。上课时,风趣幽默,爱开玩笑。经常一手托书,一手打手势,两脚一前一后,重心在后面一脚,舞之蹈之,非常投入。</p><p class="ql-block">我每天唯一盼望的就是上语文课。刘老师在解读、分析课文时,总是透彻入理,声情并茂,精妙绝伦。台下的我们如临其境,如沐春风,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刘华老师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样样堪精,经常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如风靡全国的《华主席视察到毛田》发表于《人民文学》,《湖南日报》也整版连载他的文学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每天下午的课余活动时间,他是场上活跃份子。乒乓球握横拍打遍全校无对手,篮球场上灵活机动三步上栏百发百中。他的粉笔字,自成一体,与小个子形成巨大反差,突现深厚的艺术功底,如今仍成为弟子们仿效的范本。</p><p class="ql-block">刘老师娶村姑为妻。他的爱人许师母,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成为一时“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典型”之美谈。师母在学校食堂上班,一个人忙不过来,刘华老师总是抽空帮许师母打下手。</p><p class="ql-block">刘老师1961年从湖南师院毕业后,就来到毛田大山沟里,一直把自己完全当成了毛田人。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刘老师也离开区高,调到岳阳县一中。再后来,他评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与岳阳市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天妒英才,57岁的刘华老师1994年倒在讲台上,英年早逝。刘华老师归葬毛田时,沿途老百姓自发燃放鞭炮,整个塅畈烟雾弥漫,响声震天,哭声动地,亘古未有。</p><p class="ql-block">值得庆幸的是,几十年过去了还有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同事记得他,深切地怀念他。我想,刘老师在天之灵一定甚感欣慰。刘华老师,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一一2022年4月5日,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