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在路上

小桥流水

<p class="ql-block">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史铁生《务虚笔记》</p><p class="ql-block"> 太喜欢董卿,追看了第三季《朗读者》,却突然在第五期结尾看到了史铁生,不!准确的说是看到了他这句话,算起来,他已经离开这个百味杂陈的人世十一载有余了。</p><p class="ql-block"> 初识史铁生是因为教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读的时候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度让学生沉浸于其中无法释怀。因为太过酸辛,我也久久走不出那个情境,以前曾一度也不敢做深入触碰,总觉得我二十岁之前的际遇并不比他好多少。再见史铁生,突然有了一个不太好意思宣之于口的念头,读读史铁生吧,或可聊慰纷乱的思绪,据说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这样利用我崇拜的作家,委实有点儿不道德)。于是果断下单,《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病隙碎笔》三本书很快就摆在了我的案头,读的速度比想象得快,大约是文本和读者之间达到了某种契合。</p><p class="ql-block"> 必须要说,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领域,史铁生委实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如是说。好吧,因为截瘫无法四处奔走,寻找谋生路径,而笔和纸是现成的,所以就用它开出一条路来吧!确乎如此,一个健全人,有手有脚,可以有无数创造生活的可能,无数路的尽头都开满了鲜花,诱惑着你去采摘。而现实往往是因所求太多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反荒废了岁月,最后落得一事无成。反而上帝只留一扇窗的人却会“兀兀以穷年”,成就斐然,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史铁生,但又有谁愿意做这样的人呢?这样的成功背后又有多少无从言说的苦痛?在无边的暗夜里,又有过多少对上苍的追问?这个无法用脚走路,“而是用屁股、要不就以全身,与它摩擦”的人,这个不甘被命运驱使的布道者,以轮椅为犁,艰难地开垦着文学的荒原。</p><p class="ql-block"> 《我与地坛》问世,文学界一片惊叹,地坛安放了他因身体残疾而躁动的心灵,“看透生活后继续热爱生活”,史铁生用伤痛的文字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有一道道的黄土高坡、一群群慢慢行进的牛群、一孔孔窑洞中住着的婆姨娃娃、整天价唱个不停的破老汉,还有唱到人心里的民歌,那是只有乡土才能孕育出的美好、淳朴的情愫,生活虽然清苦,却可自寻其乐,惟其如此,特殊年代的特别记忆也被涂抹上了特别的颜色。《病隙碎笔》应该是史铁生沉淀多年后对人生的已知和未知道理的探索,其中包括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等,请原谅我浅薄的学识,这样深邃的文字,我需要找一隅安静的角落,一读再读,反复咀嚼,或可悟其万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残疾,疾病成为史铁生生命里挥之不去的存在。相较于他,更多的我们是以四肢健全的身形立于这人世间的。然而,谁又能说自己完全是个健全人呢?成为健全人又如何?一个健全的身躯未必比一颗健全的心灵强壮,因为,惟有后者,才可能直面人生的惨淡与荒凉!</p><p class="ql-block"> “皈依不是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愿所有遭遇困顿、迷惘、绝望的人,都能以虔诚的心</p><p class="ql-block">,坚定的步履,行者的姿态走完整个人生,最终获得真正的皈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