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

海月空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疫情尚未散去,春花却不爽约。三月中旬,丁香花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3月下旬的一天,因公事申请入校,顺便去寻访校本部东北一隅的那几棵开花的丁香树。远望,白丁香花开胜雪,紫丁香花盛若霞。近观,一串串花枝清丽可爱,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幽香暗浮,如仙女下凡,衣袂飘飘,清扬婉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丁香花瓣细细密密,如展不开的愁眉,愁情郁结。所以,古人总喜欢把它想象成忧愁的化身。若是薄雨轻寒,花瓣上滴珠滚玉,让人心生怜爱和愁绪。因此,古人有“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之句,一缕忧愁含蓄蕴藉。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身旧式长衫,躅踯在江南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想象着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梦一般从身旁飘过。诗人戴望舒借用了丁香花忧愁的意象,成就了一个不朽的文化经典,也让江南的小巷多了一份朦胧的意境。北方似也有这样的朦胧意境,但那是在白露初为霜的迷蒙的大河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而不是在雨巷,也不是在桥如虹,水如空的烟雨江南的河湾。江南多雨,雨水温润,雨巷悠悠,细雨如愁。记得有一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小城雨巷》,展现了水一样的江南,水一样的女子,水一样的柔美,多少有一点戴望舒《雨巷》的元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那天,天气阴晴不定,一会儿春光澹澹,一会儿春云黯黯。疫情期间,校园内异常安静,鸟雀鸣幽,似乎很适合发呆发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这新生的花朵是美、是真、是希望,但又是脆弱的、短暂的,一阵风雨便红消香断。人的生命亦如花,终抵不过风霜雨雪的流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生命中的遇见,也是短暂的,也会如花落云散,杳然不知所踪。“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返回时,路过莘园,见几株芭蕉立于窗前,卷而未展状,原来丁香花开时,正是芭蕉未展之日,怪道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呢。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之细,令我佩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写于2022年清明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