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两副三基地·乡村振兴看龙溪——蕲春县青石镇龙溪村新发展纪实(策划:李林 范敏燕 作者:陈济喜)

红玺寶

<p>  龙溪村的名字,来自一个与中国龙有关的传说,因为有龙的神佑庇护,自古繁衍不息,源远流长。至今汇集成一个口号或达成一种共识:魅力龙溪,异军突起!美轮美奂,乡村传奇!</p> <p>  龙溪村地处蕲春县青石镇东南部,大别山尾部云丹山度假小镇脚下。全村版图面积16平方公里,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C;年降水量 1352毫米。春秋两季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季凉爽,盛夏最高气温28°C左右。三面环山,中间夹龙溪和独冲河,有全县最高峰烂泥滩海拔1244.2米,距县城约50公里,四季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不同类型的原生态森林植被,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地形多样,地貌神奇,地理复杂,层峦叠峰,深涧含幽,云奇石异,险绝突兀;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植物众多,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村下辖邹家垸、徐家垸、柳家垸、叶家垸、上马山、老屋场、舒家垸、上陈凹、下陈凹、陈垸、李仓垸、何家垸、吴家垸、王家垸、徐家岩、冬瓜石等1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00多人,自古流传“走进龙溪冲,水碓日夜盅。妇女打草鞋,男人是英雄。”</p> <p>  龙溪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文资源丰富,古迹众多,原生态景点不胜枚举。</p><p> 传统的山药种植是龙溪的支柱产业,扩大油茶种植,特别是近年来引进的银杏(药材)和白茶种植,更将龙溪的支柱产业推向新高,是兴业富民的最大亮点。</p><p> 龙溪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即“一主(传统山药种植为主导)、两副(乡村旅游业和药材种植业)、三基地(山药基地、银杏基地、油茶白茶基地)”。一期基础开发初具规模,二期转型建设闪亮登场,三期创新扩建形势喜人。</p> <p>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沐浴党的“乡村振兴”的大好春风,感恩县老区促进会领导们扶贫帮困的“快递东风”,又恰逢2022年清明时节,阳光明媚,家乡游子齐聚一堂,热血澎湃,出谋畅谈,合力打造宜居、文明、和谐、富裕的新龙溪,努力做好乡村振兴的八篇文章,新一届村委会在年轻书记李林的带领下,起步正好,风景正好,发展正好!</p> <p>  第一篇:探寻古迹·旅游天堂</p><p>一、碓臼河古村落遗址</p><p> 碓臼河,地处青石镇龙溪村东南部,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虽以河得名,却有山有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纯原生态绿植覆盖率达90%,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p><p> 碓臼河的碓臼不是村落里那种普通的用来臼粑的碓臼,而是能装下一匝篓砍成小块的杂木的水碓臼,在碓臼里装满小块杂木后再利用水力推动碓鼓。只要河里有水,碓臼长年累月不间断的臼杂木块,直到杂木块臼成细小的粉末,也就是叫香木粉。这种香木粉(蚊香、神香等原材料)运到汉口后,再远销全国各地,那时是集体经济,生意十分红火,龙溪村是那个时代有名的“富村”。据老辈人讲,当年(60—70年代)的碓臼河闹热的很,在那个年代是我们龙溪的“小汉口”。整个碓臼河的河道建了几十连水碓,每连水碓最少要两个人工作,还不算在山上砍杂木的人,一百多人聚在一起,想不闹热都难!这可能是碓臼河得名的缘由吧!</p><p> 改革开放后,碓臼河遗失成古村落,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连忘返!</p> <p>二、凉亭洞古文化遗址</p><p> 自古太平一条路。 紫藤缠绕,芒花掩映,方便古今过往行人的凉亭洞,还有洞内存放食品的窗口,古朴自然芳香,记载着传承着中华民族好善乐施忠厚勤劳的传统美德。</p> <p>三、重关寨古战场遗址</p><p> 了解历史,传承文明。 相传太平天国后期将领陈玉成率军在此筑重关寨,抵抗清兵和外国的“洋枪队”。历经风雨,现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正大光明”的寨门,城墙,石臼,石庙等。</p> <p>四、朝阳洞佛文化遗址</p><p>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起兵时曾经路过李仓湾后山,见一巨石,下泉涌而出,因口渴饮水,甘甜爽口,便取名“李家洞”,赐“仙人泉”。现佛教弟子释普禅师来此宝地,修庙凿洞,弘扬佛法,修心养性,普渡众生,刻石“朝阳洞”、点灯石、“仙人泉”、登天石等景点成为龙溪永远的经典名胜,常年吸引大批善男信女、户外人士、省内外游客来此朝拜观光。</p> <p>五、老屋场古砖窑遗址</p><p> 老屋场古窑,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何处觅砖瓦,三更老屋场”,该窑所烧制的黑砖、布瓦和陶瓷,成为湖广一带民间的抢手货。今天虽有点破败,但透过残垣断壁,依稀可见祖辈们艰苦创业负重前行的痕迹,建议借机恢复原貌,重修古迹,打造县级爱国教育基地,弘扬中华传统窑瓷文化。</p> <p>  第二篇:户外溯溪·网红打卡</p><p> 龙溪线粉槽瀑布是华中地区户外溯溪网红打卡地,是鄂东著名的十大瀑布之首。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形成“山奇、水秀、石险、林幽”的景中景天外天的特有奇观,让人叹为观止。“一线天”景区独具特色,令人心驰神往。</p> <p>  前往云丹山避暑圣地途中都可以远观瀑布胜景。该处地形复杂,地貌神奇,层峦叠嶂,深涧含幽,云奇石异,险绝突兀,形成30多处各具特色的景点。其中蝙蝠洞,洞深80余米,洞内水深齐腰,时有蝙蝠飞来飞去。瀑布所在山谷山高水深,山体由东北向西南陡降倾斜,酷似巨龙。遥望溪流飞瀑,林木葱茏,奇石怪岩随处可见。山间动静结合,常年溪水不断,云湖美轮美奂,有世外桃源之感。药王谷、万丈岩都在此被标记,是华中户外运动最经典的穿越、攀岩场地,在省内外驴友圈知名度非常高。</p><p> 线粉槽瀑布如其名,由于山谷两边山壁陡峭,谷深湍溪穿云而出,遇到高坎流瀑而泻,远观似旧时制作线粉的槽子,最高处瀑布落差48米,最低落差12米。</p><p> 相传东海龙王之子修炼真功之余,到碧月般的云湖边赏月,恰遇玉皇大帝的三女儿化为人身来到云湖沐浴,两人相见后互生爱慕私定终身,犯下天条。玉皇大帝羞恼之余,将小龙打落人间,肉身化为山体。小龙王悔恨的眼泪就化为山间飞瀑,因此,线粉槽的水甜中带酸,呵呵,如此说来,这小龙连野人河里的放牛郎都不如...…</p> <p>  龙溪一线天峡谷,怪石嶙峋,幽深曲折,户外探险,惊心动魄;龙溪河谷从太平飞流直下,小桥人家,流水潺潺,鹅石滚滚,清澈动听,堪称一绝。</p> <p>  第三篇:乡村样板·美丽陈垸</p><p> 陈垸人文历史悠久,现代气息浓厚,是远近闻名的山药种植大垸。垸内有陈氏祠堂,垸前有百年大樟树,古典民宅众多,文化厚重。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在蕲春县老区促进会的直接关心下,村组多方筹资,率先硬化通往湾内道路,修筑了围墙保护古樟树,新修了牛栏、厕所,改造了三大鱼塘和危房……美丽陈垸不断向现代化新农村迈进,也拉动了其他垸村走向共同振兴的步伐。</p> <p>  第四篇:山药基地·生态农业</p><p> 七律·山药</p><p> 虬龙外表惹人烦,瘠土南坡远市喧。</p><p> 促进循环流血液,降低胆固健脾臀。</p><p> 怀山此处精华显,白玉其中草木炖。</p><p> 洗净油污存雅洁,绿荫大地报优恩。</p><p> 男女老少谁最美?龙溪山药好养生!蕲春特产,桐梓龙溪山药最佳,我县传统种植作物,其生长环境独特,气候适宜,色香味俱全,内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甘聚糖、酶等多种有益的活性物质,种植历史悠久,健康养生,绿色环保,名闻神州,誉满天下!</p><p> 开展大生产,开发大产业,走好致富路。 本县企业家也是本村经济发展领头人陈彬老板,即将建成两座山药冻库,在种植大户五组陈公民组长的带动下,全村村民广种山药,村镇提供技术支撑,一年四季,货源不断,客户不断,销路不断。</p> <p>  据《本草纲目》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强筋骨、安神志、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山药有一定的抗癌功效,降低血胆固醇和抗衰老的效果,实为难得的一种菜药两用食品。所以山药可称是一种上等补品。</p><p> 食用方法:去皮后洗净,清炒蒸煮均可。尤以切成块和猪排一起清炖,营养及口味为最佳。</p> <p>  第五篇:银杏基地·药材景观</p><p>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叶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顶端宽5-8厘米,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状。</p><p>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朝鲜、日本及欧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p><p>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种子供食用及药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树皮含单宁。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p><p> 宝贵的资源赢得了发展空间。银杏种植基地从2015年开工建设,村集体和个体老板陈彬合作社合作经营,累计投资600多万元,种植面积1200多亩,吸引村民长期在这里植苗、除草、灌溉、施肥、采摘,务工高峰期就有50-60人,人均年收入达5000-6000元,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打开了便捷途径。</p> <p>  建设中的省道S258贯穿龙溪全境,其中的“银杏盘山公路”建成后,山环水绕,绿树成排,路边观景,情景交融,将成为龙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第六篇:两茶基地·富民养生</p><p> 两茶即油茶和白茶,油茶是我村传统产业,扩大李仓湾后山上油茶基地建设,做强做大油茶品牌,并引进新品种白茶系列,重建村老茶场雄风,这是实现富民强村的英明举措。</p> <p>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p> <p>  白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p><p>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p><p> 白茶还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p><p> 荒地变成梯田, 产业带动就业。还是陈彬老板从浙江安吉引进白茶,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开发白茶产业链,现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油茶需要梳林,白茶、银杏要除草、施肥等,仅去年支付农民工工资就有20多万。两茶基地建设,解决了当地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的困扰,可就地就业,深得民心,搞活了经济。</p> <p> 第七篇:药材基地·梯田景观</p><p> 茯苓,多孔菌目茯苓属菌类,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茯苓主要主产于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龙溪上马山可以恢复药材(如:茯苓)种植,形成规模经济。</p><p>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p><p> 龙溪独岗冲一带,加大改造上马山传统茯苓种植基地,依托黄泥塝上叶家湾、柳家湾的梯田景观,扩大药材种植,既吸引户外观光旅游,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可谓两全其美,一举多得。</p> <p> 第八篇:圈上水库·养生别墅</p><p> 规划建设中的牛栏圈水库边休闲养生别墅群,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养生仙境。结合周边村民无公害纯天然蔬菜水果种植,开发特色农家乐,集旅游、住宿、垂钓、避暑、餐饮、休闲于一体,是户外爱好者的必经之地,是村民共享的艺术舞台,是游子回乡养老的最佳选择,是村级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是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p> <p>  规划蓝图有方向,实干快上接硕果。村支书李林在接受县电视台专访时说:</p><p> 一、短期规划抓产业发展:以三个1000亩,一个500亩为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第一,白茶发展1000亩,现有300亩(原老茶场至何家垸前山),今年计划发展300亩,前期准备工作已做好,流转李仓垸23户自留山(凤凰林至村委会,今年可以实施),形成连片规模式发展。第二,油茶发展1000亩,现有300亩(李仓垸后山),今年计划发展200亩,硬化油茶产业路1200米(李仓垸后山至朝阳寺)。第三,银杏1000亩已完成,后期需要多巩固、见效益、开发银杏茶。第四,山药500亩,现有200多亩,做通山药种植大户的思想工作,带动零星散户有规模的种植,加入合作社。四大产业要深入加工、研发、开发,带动龙溪村民致富。</p><p> 二、中期规划抓基础设施建设:1、路、桥、塘、堰与美丽乡村结合及产业发展相连。2、基础设施建设是每年都需要做的事,涉及到民生的问题。2022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①、独冲1组-3组路面加宽及河道改造工程,全长1600米,2021年已完工900米,剩下700米近期动工;②、全村三处主堰渠改造:罗家垸堰100米、王家垸堰120米、李仓垸堰160米以上三处主堰渠已全部改造完工。</p><p> 三、长期规划抓乡村旅游:1、待S258省道完工后,打造龙溪至太平沿河景点(碓臼河、线粉槽);2、牛栏圈水库周边景点开发,独冲一线天、户外漂流等;3、建设好垸组景点打造,以陈垸为试点,一个垸接着一个垸打造;4、规划农副产品一条街,形成村级特有的山药、土豆、白芋、竹笋、干野菜、油茶、茶叶、芍粉、酸米粉、散养土鸡、土鸡蛋等土特产集散地。</p><p> 李林接着说:“龙溪有大家的支持,就不愁未来发展,只是欠缺一个机会,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p><p> “我们村基础是差了点,但是我们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干求助,把资源管理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把荒山、荒地利用好。同时也希望各位乡贤不遗余力、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龙溪村的发展。”</p><p> “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乡贤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龙溪村的未来可期!龙溪村的明天会更美好!”</p> <p>  言真意切,时不我待。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龙溪村依托大别山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特色农业,打造“一主两副三基地”山水田园综合体,开辟出农民增收新路子,为蕲春美丽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p> <p> 蕲春县老促会帮村助企促发展</p><p> (2022年4月13日《中国老区报》后续报道)</p><p><br></p><p> 蕲春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把驻好“三村”“三企”作为深入基层、办出样板、有所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2022年4月13日,范建君会长率领县老促会一班人,到连续5年住点的龙溪村和连续4年住点的企业新世纪苗圃场调研和指导工作。</p><p> 蕲春县青石镇龙溪村,版图面积16平方公里,14个村民小组,520户,2216人,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7300亩,是典型的山区、库区、老区村。三面环山,中间一条龙溪河纵贯全境,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不同类型的原生态植被,构成了龙溪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山层峦叠峰,云奇石异;河深涧含幽,曲折险绝。景色优美,鸟语花香,气候宜人,真乃藏龙之地。</p><p> 线粉槽瀑布群是华中地区户外溯溪网红打卡地,鄂东著名的十大瀑布之一。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了龙溪“山奇、水秀、石险、林幽”的景中景、天外天的特有奇观,让人叹为观止。“一线天”“药王谷”“万丈岩”景区独具特色,怪石嶙峋,幽深曲折,户外探险,惊心动魄。龙溪河谷,流水潺潺,卵石滚滚,甚称天下一绝。</p><p> 独特而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路过李仓湾饮甘泉取名“李家洞”,赐“仙人泉”。传统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何处觅砖瓦,三更老屋场”,北宋老屋场古窑所烧制的黑砖、布瓦和陶瓷,成为湖广一带民间的抢手货。太平天国后期将领陈玉成率军在此筑重关寨,抵抗清兵和外国的“洋枪队”,“正大光明”的寨门和城墙、石臼、石庙等犹存至今。在中国革命时期,这里是蕲(春)黄(梅)宿(松)革命根据地和蕲(春)宿(松)太(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过苏维埃政权,建有后方临时医院,大小战斗十多次,烈士墓两处。</p><p> 新世纪苗圃场是蕲春县林果苗圃生产经营的骨干企业,也是县老促会住点的“三企”之一。董事长、县银杏生产协会会长陈彬,是龙溪村经济发展领头人,也是市、县两级老促会四年前引进回乡创业的老板。各种苗圃面积300多亩,果用银杏1000多亩,药用矮化银杏2000多亩,其中在龙溪村发展的矮化银杏就有1200亩,白茶面积1500亩,其中在龙溪村新发展的白茶面积就有500亩。是龙溪村规模型产业基地的顶梁柱和投资人。</p><p> 近4年来,在省、市、县三级老促会和县、镇两级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溪村兴修了23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和产业路,新修和维修改造了7座桥梁,整治河道8.5公里,修整栏河栏9处,完成垸村改造和环境整治15处,新建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了村级自来水厂,新发展了1200庙矮化银杏、500亩白茶、500亩油茶、300亩山药四大经济基地,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龙溪村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正在建设中的省道S258贯穿龙溪全境,农特产品销售十里长街将会打造形成。“银杏盘山公路”建成后,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沿路观景,情景交融。规划建设中的牛栏圈水库休闲养生别墅群,蓝天碧水,黛山红墅,鸟语花香,养生仙境。白茶、银杏、油茶、山药四大绿色产业形成四大经济支柱,托起集旅游、休闲、避暑、娱乐于一体的幸福龙溪。</p><p> 范建君会长一行冒雨实地看了白茶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听了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和陈彬董事长的汇报发言后,范会长就龙溪村和新世纪苗圃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p><p>1、短期抓四大产业</p><p> 一是白茶目标1000亩,现有500亩,今年秋冬新发展300亩。</p><p> 二是油茶目标1000亩,现有500亩,今年要新发展200亩。</p><p> 三是银杏目标1000亩,现在矮化银杏面积已达到,重点放在巩固面积、提高质效上。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银杏茶。</p><p> 四是山药目标500亩,现有300亩,要新发展200亩。</p><p>2、中期抓基础建设</p><p> 一是修路。除正在动工的过境县道工程,做好拆迁及协调工作外,村组公路加宽加固维护,产业路延伸和硬化要抓紧落实。</p><p> 二是修桥。三座危桥要争取立项动工。</p><p> 三是整堰。几道栏河堰分步改造升级,改善防洪抗旱灌溉条件。</p><p>3、长期抓乡村旅游</p><p> 一是打造龙溪河。一河两岸加固、绿化美化,游坡道建设,漂流项目建设。</p><p> 二是建垸村景点。实现一垸一景,有特色,有典故,做好亮化美化。</p><p> 三是农特一条街。利用太平旅游公路的优势,打造农副土特产品一条街。建专业门市部,建电商网点,与旅游开发配套建设,形成规模。</p><p>4、几点要求:</p><p> 一是每年要召开一至两次本村在外能人座谈会,发挥好他们出课划策的作用,发挥好他们招商引资的作用,发挥好他们牵线搭桥的作用,发挥好他重大事项参与作用。</p><p> 二是陈彬老板与龙溪村利益捆绑,要把产业做大做强,多牵线路找项目、引资金,为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多作贡献。</p><p> 三是多功能冻库要迅速在网上申报,今年要完成项目建设,迎接省老促会和省老区振兴基金会验收。</p><p> 四是白茶加工厂建设项目,要多与镇委杨书记请示汇报,争取早立项,早动工,早落成。</p><p> 县老促会副会长高永学、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孙锦,青石镇党委书记杨锦涛、镇组织委员梅淋泉、镇老促会长裴有富,新世纪苗圃场董事长陈彬,龙溪村党支部村委会全体人员参加调研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