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每个孩子都是 一粒花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只要用心去浇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终会有绽放的一 天……</b></p> 精心筹备 井然有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栀子花工作室魏雅丽导师、乡镇课题组指导教师王秀灵、乡镇共同体刘娜园长和任晶园长共同商议,对本次活动做了详细的部署、安排和前期筹备,并制定了活动方案。</b></p> 诚挚邀请 静待花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义棠镇中心幼儿园正式向课题组核心成员发出邀请函,并将案例提前一周分享到群内,请研讨老师们提前观看,分析思考。</b></p> 并肩前行 如期而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2年3月25日下午2:30,乡镇课题组核心成员相约来到我园,并进行登记签到。</b></p> 序幕拉开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义棠镇中心幼儿园邓英姿老师的主持下,研讨拉开了序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交流,我们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b></p> 志同道合 携手并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义棠镇中心幼儿园王秀灵园长就前期筹备活动和本次研讨的重点及目的做出了说明,同时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b></p> 走近儿童 走进儿童 室外泥游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连福二幼李敏老师带领我们畅游在孩子们的户外泥游戏中,孩子们铲土——挖土——运土——玩土,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中的“土”成为了儿童的“玩具”!它不仅带给了孩子们快乐,同时,也赋予了孩子们思维跃动,老师们心灵触动。</b></p> 室内泥游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义安镇中心幼儿园崔俊美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泥工坊,孩子们面对一块干泥,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将它切割,使其在与水的融合中变成泥浆,创意进行作画,让我们发现游戏中的儿童有着自己丰富的想象与创造。</b></p><p class="ql-block"><br></p> 解读儿童 反思思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敏老师:</b>视频太长是否要抓重点截取?反思讨论会要把问题全提出来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任晶园长:</b>我们录的时候视频很长,也有很多,但不确定如何提取有价值的平常时刻,觉得那个点都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魏雅丽导师:</b>这样的问题如果不面对会怎样?这是不是孩子自己要面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敏老师:</b>有的问题解决了,但不会波及到其他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刘娜园长:</b><span style="font-size:18px;">反思讨论会中的问题是谁提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魏雅丽导师:</b>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本位去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质疑,课程的生长力在哪儿?要经常关注儿童本身的需要和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敏老师:</b>尝试帮波波解决问题,最后我说可以尝试一下,但没有加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娜园长:</b>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他没有达到这个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魏雅丽导师:</b>当下这个话题还不够吸引孩子,但说不定哪天突然遇到一件事情时,这个经验就有机会显现出来了。如果是儿童的希望的,那顺应儿童的发展推进就可以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案或者体验,就是儿童课程的阶段性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秀灵园长:</b>现在我们老师就是想得到一个结果,更多的是纠结今天在这个游戏中要让儿童学会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魏雅丽导师:</b>儿童的生成课程,老师目前是不清楚的,儿童自我或者共同建构的课程,老师只能基于课程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价值,如:儿童把土装进了袋子里,从a移到b,但是发现拎不动。拎不动是存在的矛盾,也是基于儿童真问题,现场无法解决就去反思讨论,大家一起想帮办法推进课程发展。我们真的相信儿童吗?案例中的孩子在“传统”工具没有出现之前,是用手挖出多余的土的,甚至还要用手锤平,他们认为两边重量均衡了才能抬回去。这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并验证解决方案的过程。孩子们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p><p class="ql-block"><br></p> 答疑解惑 目交心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魏雅丽导师:</b>崔俊美老师提供游戏案例里的“小刀”的出现是特别危险的,而小刀也是恰恰是孩子找到并使用的,即是胆战兢兢来回移动,周边的小伙伴们不断地躲闪。这是他们遇到危险系数较高的生活问题。所以,反思过程中,孩子们没有提及这个问题,老师站在旁观者角度是可以提出。我们思考:和孩子聊的话题是否基于收集信息是提炼出的主要问题,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宋晓琴老师:</b>首先是我觉得看到孩子们玩泥的时候,他真的是大自然的材料,当这个大自然的材料和幼儿这个生命碰撞的时候,我就感觉它能激发出幼儿的智慧之光来,无论是从筛选的过程当中,还是孩子专注的表现当中,都应该慢慢的切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晓楠老师:</b>因为在开题报告的时候就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不用花太多钱还能创造游戏价值,为什么咱们这个省课题要选泥土。那为什么我们三所幼儿园能成为合作团队呢,因为我们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这样的,我们采用的特别的材料“土”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秀灵园长:</b>我们要充分的接触各种各种各样的泥土,因为有的地方的土是黄色的,还有的地方的土是红土,它粘性特别强,其实纯天然的才是最好最真的。我们一直在提要做真教育,“真”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第一个接触的,当他接触到真的东西以后,所有蕴藏在土里的秘密,便会一一破解,回归自然,回归儿童,回归传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秀灵园长:</b>大家不用纠结,我们研究的是不同的课程,室内与户外,季节交替,角色游戏还是泥游戏、户外游戏……,只是切入点不同,但最终的主线是不变的。因此,我们不能遍地开花,只能深入到一个点深度研究!</p> 梳理提升 深度研究 <p class="ql-block"><b>案例分享结束后,魏雅丽导师指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b>每一个案例推进的过程中,都具有它的价值,我们需要不断走进儿童的世界去思考与发现,当然,课程一定是基于儿童兴趣问题不断推进的过程,他可以随着儿童的节奏时间延长,但不会割裂,需要我们反复研读分析,提升生成课程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b>提交案例是陈述事实,而事实也会被质疑,所以前期筹备会遵循两个原则:一案例是否基于儿童为本,二案例是否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b>当日实录当日整理摘录,做到当日事当日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b>无论是课程发展还是材料支持,教师都应该回归儿童本位思考分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后,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与思维碰撞中,带着对儿童游戏的向往与憧憬,结束了此次研讨活动。</b></p> 相聚短暂 意犹未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研讨结束后,教师们梳理反思,并践行到自己后期的研究和深度推进中,真正做到支持和接纳儿童,在问题发现中不断成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希望我们在观察中领悟、在分析中解读、在反思中成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还孩子自由游戏的权利,追随孩子,陪孩子渡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