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丁清海、男、1953年8月生、汉族、原籍荆州市荆州区人,中共党员,宜昌市住建委退休干部,自由撰稿人。</p><p class="ql-block">在解放军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信访杂志、四川绵阳报、宜昌日报、宜昌三峡晚报、三峡文学杂志、点军文学、长江文学、作家前线杂志、当代美文杂志、中华文艺、乡土作家、当代作家文学、星火文苑文学,天下文摘精选,等平台发表散文作品。</p><p class="ql-block">2020年获“华语杯”世界华人文学大赛(散文)二等奖;另有散文入选《新时代文学人物作品精选》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地址:宜昌市胜利四路56号</p><p class="ql-block">电话: 13972594509</p><p class="ql-block">微信:wxid一q5w8bov7ft1921</p><p class="ql-block">QQ:529041181</p><p class="ql-block">邮箱:529041181@qq.com</p>  <p class="ql-block">散文/寄往天堂的家書</p><p class="ql-block">    作者/丁清海</p><p class="ql-block">明天,是2022年4月5日清明节。</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礼敬祖先,弦扬孝道,缅怀已故亲人的时节。</p><p class="ql-block">我怀着滿腹哀思和悲伤的泪花,执笔给天堂上的父母写家書,弥补在他们生前时我没有完成的一份心结,以此表达我沉重哀思之情怀!</p><p class="ql-block">父亲于2013年12月14日凌晨1点钟逝世,享年八十四岁。</p><p class="ql-block">母亲于2021年3月5日下午17时30分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父母先后离开了我们。至今,我没有那一天不思念两位老人家。父母生前的点点滴滴都会触动我愧疚的灵魂,两位老人那年迈古稀花甲的身影,常常在我眼前晃悠,仿佛他们依旧健在的活着。</p>  <p class="ql-block">一、父亲</p><p class="ql-block">父亲滿头华发、慈眉善目、花白胡须、脸堂红润、肩膀宽厚、腰板笔直、声音宏亮、精神矍铄、瞧!八十多岁高龄老人了身子骨还很硬朗,几拾斤的煤气罐扛在肩上走路有风……我曾经为有这样一位老当益壮的父亲,无不感到分外幸福自豪!</p><p class="ql-block">从孩时记事,我就从来没有听到人们叫父亲的姓名,大家总喜欢称呼父亲“丁大个子”。此绰号,在我老家地方数几十公里范围内,家喻户晓,叫得很是响亮。父亲“丁大个子”名副其实,老人家一米八三的个头,在老家地方身高独一无二。加之,父亲青年、中年、老年时代,一直是老家当地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曾先后担任集镇、公社、乡村、民兵组织大队长,武保干部,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高大的身材加上人际威望,容易让人们记住他。父亲“丁大个子”绰号,就这样让人们叫了一辈子。父亲是个大孝子,心底善良,孝敬长辈,在老家地方有口皆碑。父亲是丁氏家族中的独苗,更是我爷爷奶奶眼里的命根子,从小到大都受到格外宠爱。但父亲从不以娇子自傲,谨慎做人做事,友善待人。从小就继承了他父辈们的优秀品德,善良、忠厚、勤奋、孝道、做到“三从四德”,对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由此,父亲刚成人就成为父母包办婚姻的受害者牺牲品。我爷爷秉性耿直豪爽,在一次与人嘻酒时,竟为兑现“一杯酒一句话”承诺,就给父亲私下订了终身大事。这事让父亲记悔了一辈子。在老家地方长辈人们口中自然也把此事成为美谈。现在,只要有人在老母亲面前提起这喝酒订亲的故事,母亲还怪难为情红脸哟!</p><p class="ql-block">父亲做人正直,坚强。上世纪,在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年代里,有人污告父亲搞以权谋私,多吃多占公粮。由此受到迫害,无故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辙去民兵大队长职务並下放农村。他在一片光明大好仕途上落下伍来,没有因挫折失去做人和生活的勇气。坚信“男人有泪不轻弹”自己是清白无故的,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时,仍然坚强乐观的活着。待到冤情澄清平反后,他胸怀大度,没有找组织和上级领导去扯皮,更没有去找污告的小人算总账。父亲常常对同情他的人们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受社会大形势所为,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到极左极右思潮影响,谁人一时无犯点错误嘛。事情都过去了,做人要有良心,要得理让人。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我自认倒霉,点子低、运气差、一切算了吧!”父亲一笑解冤仇。他这种正直的博大胸襟和坚强的秉性,深深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佩!更让我从父亲身上学到悟到了,在人的一生中,如何解决好做人处事的深刻哲理。</p><p class="ql-block">父亲谦虚好学,多才多艺。他一生热衷于社会活动,用自己的一技特长,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做善事。</p><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自学一手好厨艺,老家当地名菜:农家鱼肉糕、千张扣肉、水煮大碗鱼等等,都是他拿手绝活。他生前活着的时候,隔三差五,被集镇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请到家里为其红白喜事主厨。他做到有请必到,从不推诿,义务办事,认真负责;父亲喜爱吹打乐器,他就自费购买了一套锣鼓器材,在集镇上拉起一支六人乐队。自愿为当地群众业余剧社和乡亲们家中红白喜事忙活,做到免费无偿服务。</p><p class="ql-block">父亲是慈父,更是严父。</p><p class="ql-block">父亲用一辈子心血和汗水养育了我和二个弟弟。在生活上,他宁可自己少吃少穿,从没有让我和弟弟们受苦挨冻。家里只要有,都先让我和两个弟弟享用;在做人做事上,他对我和弟弟们从小就很严厉,要求我们做个有文化的人、做个正直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我是家中老大,父亲对我更特别严厉要求,学习和做事上稍不如他意,免不了一顿痛责和打骂。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手把手教我学习打算盘,他每次只教三遍,若我记不住口诀、学不会操作,他就体罚我面壁站墙、跪地思错,不准吃饭,不准睡觉,非到我学会掌握才罢休。每当学校放星期天、暑寒假日,父亲总把我带在身边,不是下地学种田,就是下河捉鱼;不是到野外放牛,就是到荒野打柴;还手把手教我厨艺学做饭菜…… 他这样狠心折腾我,使我从小吃尽苦头,在人生生活风雨里练摔打,磨练意志,学会各种长大后能独立生活的本领。正是父亲对我养育十五年来的严厉苛求,才有了我后来一生在外打拼的成长作为。</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没有惊天动地伟绩,老人家是个平淡得不再平淡的平常人。但父亲平凡形象,在我心中是至高无上而伟大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郑氏,九十岁高龄的古稀老人。自我父亲突然患病去世后几年里,母亲一天比一天显得苍老了许多。母亲头发全白了,额头上、脸面上、手背上、布滿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耳朵听力也有点下降了,时好时蔽。原本就很清瘦矮小的身子骨更不如从前,越发显得弯腰屈背了。腿脚也没从前那么灵活有力了,走路用上了手拐仗。但她老人家精神状态还不错,说起话来脸上总带笑容,思维还很清晰,声音也还蛮响亮,日常生活完全还能自理。显然,这是我为母亲感到无比幸慰和高兴的事。更是我们做儿女的莫大好福气!</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小时候因她家贫穷,从小就没有读过一天书,一辈子目不识丁。她十七八岁那年,戴着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枷锁嫁进了丁家。</p><p class="ql-block">近七十余年以来,母亲遵从“婚配父母定,父母之言不可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逆来顺受”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在丁家含辛茹苦,历尽苦难。生儿育女,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任劳任怨,鞠躬尽碎;母亲为人忠厚老实,仁慈和蔼,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勤劳俭朴,贤淑豁达;母亲这一辈子做人做事的优秀品德,在我们当地的老家十里八乡有口皆碑,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尤其有一桩母亲孝敬长辈,詹养孤寡残疾老人的动人事迹,至今一直在老家当地被广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丁顺礼、丁姓家族爷辈老么,我的么爷爷。解放前二十多岁刚成家不到半年,被原国民党部队路过家门强行抓壮丁带走。人这一走石沉大海,音讯全无。直到后来,么爷爷在一次战斗中左肩臂膀被炮弹片击中打断剧掉。一直等到全国解放后才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人走莓运,祸不单行。幺爷爷从部队回到家,竞落得个妻离子散的凄凉下场。</p><p class="ql-block">新娘子幺奶奶因长年累月收不到幺爷爷被抓壮丁后在外面死活消息,孤儿寡母生活无依靠,一天比一天十分艰难。加之全国解放后又怕被划定为国民党兵家属的阶级成份帽子,迫于当时社会现实和生计的种种无奈下,在幺爷爷还没消息期间就已经带着出生二岁的儿子改嫁他人了。</p><p class="ql-block">我母亲见到幺爷爷从部队解放回来后,身残孤单,一个人住在被废弃的破庙里,靠吃生产队弱薄的救济过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实在无依无靠,十分凄凉。母亲善良慈悲的心实在看不过去了,于是便私下和父亲商议妥后,硬是甘冒大不违风险,顶着当时社会上左倾思潮泛滥和可能被带上“屁护国民党反动派兵”坏帽子巨大的压力,主动把幺爷爷接到自己家里,视同亲人长辈般詹养,至直为幺爷爷送终。</p><p class="ql-block">我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在母亲的眼里、心里,我还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一次从外地回到老家探望母亲时,母亲总是要亲自下厨,为我做几道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家乡菜,吃饭时总是一个劲儿往我碗里夹菜,要我多吃好、吃饱;当我离开母亲返工作单位时,只要老家地方有的土特产,母亲总会悄悄地给我提前备好,强迫塞进汽车里非要我带回城里。母亲给予我的是无微备至无私的疼爱,而我给予母亲的生活照顾少之甚少,就连常年能回家一趟,陪母亲住上二天、拉拉家常话这点小事,对于母亲说来都是很奢侈了。每当我为这件事感到万分内疚时,主动想到把孤苦伶仃的母亲接到城里一起住,让一辈子受尽人间千辛万苦母亲享受几天天伦之乐时。母亲听到我这想法后,总是替我着想一再推辞,并反到安慰我说:“海儿,妈妈理解忠孝难两全。我在乡下万城老家生活得蛮好,乡里乡亲的左右邻居都很关照我,镇子里凡上了年龄还活着能走得动的老人,每天都会来家里陪我说话聊天,几个老人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开心的。这比我到你们城里住强,你那里住楼房每天爬上爬下,我年岁大腿脚不方便,加上人生地不熟,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发闷难受,我习惯了老家生活环境,那里都不去。再说吧,每个月乡镇政府还给我发老年人生活补贴费,我的生活完全可自立,无忧无虑,不用你担心牵挂。你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有家庭、有儿有女、有自己的事情做,生活也挺不容易的。只要你在外面身体好,工作稳定,家庭和睦,一家人过得平平安安的让我放心,这比什么都好。”</p><p class="ql-block">母亲这些扑实亲切的话语,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孩子无私的疼爱,深情比山高比海深。无不让我热泪盈眶!无不让我感动一生!无不让我牢记一生!无不让我感恩一生!我将以母亲优秀品德为学习榜样,激励鞭策自己和教育后代,努力做人做事,走好人生路。 </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坦然告慰父母大人在天英灵请您们放心!</p><p class="ql-block">丁氏家族先辈们那种善良、忠厚、正直、勤劳、坚强、做人做事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家风,都是我们后代人努力学习楷模!並将这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下去!</p><p class="ql-block">我深爱我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我敬佩我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由衷的祝福两位老人在天堂好好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原创/摄像/编辑/丁清海</p><p class="ql-block">音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