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清明立碑)

王和玮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清明,今年的清明天气格外晴朗,没有雨纷纷,只有漫山花儿点缀,一串串,一簇簇!泪洒人间忆往事,万花盛开思故人。思念故去的各位先祖,生父,爷爷,和曾祖父。</p><p class="ql-block"> 今天,曾祖父的两位外孙,曾孙女婿,和两位亲房,为曾祖父立碑,且为在一块的坦庭公,毕昌公坟墓进行修复,由于疫情,不孝曾孙不能回老家,感谢两位老表叔,堂叔,姐夫,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字如庭,讳中怡,生于晚清一八九三年,逝世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享年七十八岁高寿。</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的墓地,有三位中字辈亲房先祖,坦庭公和毕昌公,他们生前是堂兄弟,好伙计,曾经誓言,生前为伙计,逝后在一块,虽比上桃园三结义,但他们的承诺,后人给实现了,今天,也给了三位曾祖的坟墓,垒了一下新土,面目焕然一新!希老祖宗,保佑您的亲人,您的子孙,您的亲房,永远健康,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是家中幼子,母亲是文氏,贵州黔东南人,大清末年,战乱四起,高祖母被乱兵从贵州掳来湖南安化,听说是一位富家闺秀。所以曾祖父受其母文化熏陶,有一定的文采和文才。做过私塾,当过中梅王氏1936年第七次修谱编辑,曾祖父社于交流,有文化,会文笔,更喜爱讲书,扯白(安化话,也就讲天南地北的趣事趣闻)。所以我家那老木屋,每到晚上,挺热闹的,许多年轻后生喜欢听扯白,不到火炕里的火灭,半夜鸡鸣,是不散场的,如今,这些年轻后生大多过了古稀之年,还有的不在了。曾祖父眼睛有点疾病,但不妨碍他劳动,老了,做菜园,路边拾拾柴火,由于劳动,清朝过来的人,活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不错了。曾祖父,是见过曾孙了的人,我大姐卯菊的名字,就是他这个文化人所取,一九七一年的九月十三,大姐叫他吃早饭,他没应,安详的走了,那年他七十八岁高寿。</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一共育了一儿两女,长女嫁于本地,次女嫁给一位周姓乡长,儿子正科公,为了生计,到湖北来凤谋生,不幸染病逝于异地他乡,现尸骨无存,那年是1945年7月,年仅二十岁,这对于曾祖父来说,是天崩地裂,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曾祖父的一生是苦难的,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当年奶奶怀孕上我父亲,父亲生于一九四五年八月,父亲命运也不好,岀生就没有了他父亲。父亲长大了,与曾祖父相依为命。祖孙二人,一直到我母亲嫁入这个家,有了个女人,家庭稍有改变,可好日子不太长,曾祖父年老病故,父亲也病重,不幸于一九七三年六月病故,年仅二十八岁,我才四个月大。</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的家谱手抄本,没见过曾祖父,但从字里行间,字体中看出,曾祖父是位有文化,有文笔的人。</p> <p class="ql-block">  除了曾祖父的文笔外,也见到我生父的文笔,他们两人,我都没有见过,他们祖孙二人,都是很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除了能找到曾祖父的墓,和我生父的墓外,其他祖先的墓,找不到或没有,所以,在去年年底我做了块牌位,把历代祖先的名字刻在一块牌位上,以示铭记和典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周朝周武王之后,是宋末大中大夫王子明之后,中梅王氏永钊公之后裔,不忘先祖,缅怀先祖功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和故去的各位亲人,朋友天堂仙界永远快乐!故去的先烈,三.二一航空空难同胞,你们在那一边安好!</p> <p class="ql-block">  王和玮,字勇,资江乡十一都河曲溪潘家棚人,中怡公曾孙,子明公二十四世孙,从事中梅王氏家族事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