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 .8 忘年读书会~专题讲座③:红色文化系列讲座(一)

老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王治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音频:王治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老 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我们邀请了原灵宝市朱阳镇革命老区办主任,三门峡革命老区红色追梦人,并被授予"民族脊梁,华夏功勋人物",被灵宝市教育局命名为"百姓学习之星",被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老干局,河南省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也是我们读书会的副会长~王治恩老师。做红色文化系列讲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王治恩老师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治恩,男,中共党员。灵宝市朱阳镇人,中国中央电视台华夏之旅河南招商部成员,中国砚委会会员,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河南省欣赏石协会会员,三门峡市作家协会理事,三门峡市忘年读书会副会长,灵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灵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代表作《我给红军带过路》、《朱阳镇第一支革命武装形成和发展》、《犁牛河,我心中的赞歌》等,曾获国家和省市优秀作品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红色朱阳 铁血铸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各位领导,各位书友,同志们:大家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叫王治恩,原朱阳镇老区办主任,先后被三门峡日报及河南省老促进会.国家老促进会报道为:三门峡革命老区红色追梦人,并被"民族脊梁,华夏功勋人物"授予奖章,被灵宝市教育局命名为"百姓学习之星",被灵宝市社区学院聘为导师,被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老干局,河南省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在2021年10月18日被"河南省卫视华耀好少年栏目组聘任为制片主任。2022年1月受聘中国中央电视台华夏之旅河南招商部,并被聘为弘农源景区红色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其代表作"我给红军带过路"荣获庆祝建国7O周年作家报践行中国梦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大赛“银奖”,“灵宝朱阳镇第一支革命武装形成和发展”入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办出版的"在党旗指引下"一书,参与三门峡党史办“豫鄂陕第四军分区史略”编辑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开场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第一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红色朱阳 铁血铸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第一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红色朱阳 铁血铸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红色历史,传承未来使命当,红色江山,热血铸就宏图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朱阳78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革命英烈的鲜血,染红了这里丛山碧草,山涧溪水,青石黄土......这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都凝结着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辉煌,见证了革命先辈的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求索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舍死忘生,赴汤蹈火的英勇献身的伟大贡献。朱阳红色历史是红25军及七十四师,在朱阳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原解放军在朱阳进行革命活动,创建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陈谢兵团在朱阳进行革命活动,创建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之一。2008年3月13日,朱阳镇补划成革命老区,下辖老区村29个,红色革命遗址53处。其中红军革命遗址13处,抗日革命遗址4处,中原解放军遗址30处,陈谢兵团遗址6处。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朱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红二十五军及七十四师,中原解放军及陈谢兵团密切配合,并肩作战,抛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光昭日月的牺牲和贡献,在红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一、鄂豫陕朱阳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一)红二十五军来朱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1934年1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部分战士化装成木匠、货郎、泥瓦匠和扛活的雇工,从卢氏县的官坡、木桐陆续到朱阳的秦池、大村、黑山、干沟、蒲阵沟等地。传播革命思想,点燃了朱阳山区星星之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1935年4月18日,红25军攻占了洛南县城,紧接着派出数支小分队,宣传抗日主张。1935年4月20日,一队红军战士来到朱阳南部山区,访贫问苦,张贴标语,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二)红七十四师首次来朱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1935年10月16日,红74师一部经卢氏官坡、小河口、梁木沟、木桐、秦池等地在挺近灵宝朱阳途中,将两名重伤员托付给大村贫苦农民刘永福、李月婷夫妇照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1935年10月17日,红74师来到朱阳附近,朱阳保安团尾随追击红军队伍,伺机进行骚扰袭击,红军将其引到西边山梁一举击溃。在朱阳引起了极大轰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红七十四师第二次来朱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1936年10月8日,红军侦察员化妆成鼓乐手,以讨要饭名义,来到秦池村将联保处人员装备及布防情况进行了侦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1936年10月9日,红74师师长陈先瑞率领第6团从木桐沟南坡翻山,经大石崖来到下河村铁匠驮,将师部设立在该村。红军战士在西龙眼、蒲阵沟、青岗坪、马家湾、小川等地,发动群众除暴安良进行一系列革命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3、1936年10月11日,红74师第1团,从卢氏木桐经下河向秦池挺进,吓跑国民党联保主任吴凤仪及保安队。在秦池村麦场上操练唱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爱民政策,涂写革命标语。现遗存有红军用过的炊具,群众称为红军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4、1936年10月12日,红军烧毁了秦池联保处炮楼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5、1936年10月12日早上,红74师第1团经大村、清水河与第6团经麻林河小川会师美山村,在新店村校场坪打垮朱阳保安团100多人。在此期间,黑山村许战荣为红军当向导,从秦池分水岭引路到美山,绕过岭西寨、现坡寨,来到朱阳村烟火崖;美山村槐树下村民冯金钢、刘志功、梁振方、梁风舟将红军牺牲战士抬到村庙后葬埋;干沟村村民埋葬了被秦池村保分队杀害的掉队红军小战士。10月12日下午,红军会师烟火崖与朱阳保安团发生激战,撵朱阳保安团龟缩莲花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6、1936年10月13日,红军经西寨子、运头前往董寨,途中在郭道口击溃偷袭红军的小河保安分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7、1936年10月13日,红军在烟火崖村民贺黑蛋带领下夜宿董寨、董家埝一带,在胡庄山神庙墙上写“抗日救国,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当晚红军首长夜宿董家埝胡庄黄永贵家,并把红军引到老虎沟,红军走后国民党地方保安团将黄永贵杀害于胡庄村外河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8、1936年10月14日,红军从董寨出发,经寺上、小河,夜宿老虎沟,把受伤战士杨百顺留给村民照料。寺上村村民将被反动分子杀害的两名红军掉队伤员葬埋于寺上村田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9、1936年10月15日,红军途经洛南陈耳街,与国民党陈耳保安队相遇,击毙三名反动骨干,在朱阳老虎沟岭上,活捉了伪保安队长闫学贤,第二天处死于陈耳街戏楼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四)红七十四师第三次来朱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1936年10月18日,红74师第5团从洛南三要出发,经陈草峪、灵口于19日到达朱阳小河,消灭了地方反动武装,镇压了土豪劣绅,打开了地主粮仓,把粮食财物分给了穷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1936年10月20日清晨,红军从小河南峪翻越佛山在朱阳两岔河双驼岭和国民党朱阳保安团相遇,击毙保安团长亢崇禧,消灭保安团骨干10余人,解除保安团全部武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3、1935年10月下旬,国民党陈耳保安中队,因两岔河村民王有子曾经为红军带路协助抓过陈耳保安中队长闫学贤,因而对王有子施以酷刑,并抢走他家所有的牛羊,致使他倾家荡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4、1936年10月20日下午,红军在犁牛河街,捣毁了“三兴宫”、“德胜昌”、“德玉昌”3个商行,扣押三个商行的掌柜周立同、周金海、周甲盈,没收商行的财物和铜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5、1936年10月21日,在犁牛河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穷苦农民团结一致,同地方恶霸做斗争。红军赠送犁牛河窑子村屈海朝一条被子和一把雨伞。被子上写“红军是人民的军队”,雨伞上写“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6、1936年10月22日,红军将没收的银元和铜元分给穷苦百姓,因村民不敢要,红军将银元铜钱撒河里巧济穷人,10月28日返回洛南灵口。途中在犁牛河洞沟村,写下了“红军是抗日抗捐分土地的军队”的标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7、1936年10月29日,犁牛河民间医生王景云、犁牛河中脉村黄新云发现村痞流氓正在毒打受伤掉队红军小战士,他们愤然出手并收留到家中养伤,之后扮作挖药人巧妙将红军小战士送回红军大部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红军所到之处,利用刷写标语的形式,广泛宣传红军政治主张,在沿途的树上、石头上、墙上刷写红色标语,下河、蒲阵沟等地打富济贫,分田分地,秦池散发油印小报和传单。红74师在朱阳镇下河、秦池、蒲阵沟、大村、老虎沟、犁牛河、两岔河为中心,发动周边群众展开革命斗争,军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主动烧水做饭、热情招待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伤病员,三五成群、二八结伴帮红军打土豪、分财物,成为穷苦人民的自觉行动,朱阳人民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党秘密发展地下党员20余人,组织了红色革命力量近千人,开展了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事迹。朱阳人民在艰苦的岁月中同抗战部队一道,布防小秦岭、血战郭家沟,展开了朱阳抗击日寇保卫战,阻挡了日军“穿越朱阳进军陕西”的西进步伐,支援了全国抗战。在那些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为了革命的胜利,朱阳老区人民与亲人子弟兵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浴血战斗,不畏牺性,鲜血染红了大山的丛林碧草,染红了山涧溪水,染红了朱阳的青石沃土。留下了不少“红军洞","红军墓"这样的遗址、“红军锅”、“红色标语”这样的遗物,以及"红嫂"红小鬼”这样英雄故事。无数英雄和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晖,彪炳千秋,永载青史。这不仅是灵宝历史上光荣,也是三门峡人民的光荣,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二、豫鄂陕朱阳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946年7月,我中原人民解放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到达豫西和陕南之后,开创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边区党委、政府和军区,下辖5个地委、军分区和4个专署。8月中旬,在卢氏木桐沟宣布卢灵洛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在灵宝建立了秦池区和犁牛河区两个区政府以及秦池、犁牛河、蒲阵沟、石坡湾等乡民主政府和农会组织,1946年9月,胡宗南调动军队对豫鄂陕边区进行大规模“清剿”,妄图把新开创的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之中。朱阳人民和中原人民解放军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取得了“透山战役”等反“清剿”斗争的胜利。12月中旬,又成立了卢灵洛中心县委,县政府,在朱阳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斗争活动,卢灵洛中心县委,豫鄂陕第四军分区司令部先后秘密驻扎在朱阳镇下河铁匠驮,黑山村西漫,犁牛河西沟,在那里指挥了无数次战斗,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壮大了革命力量,创建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47年2月,在豫鄂陕根据地部队主力北渡黄河之后,熊松柏等一批卢灵洛县委地方干部继续坚持敌后斗争,在黑山成立了中共卢灵洛工委,直到1949年6月灵宝第二次解放。期间,方正平、黄林、闵学胜,张旺午、张水泉、夏世厚、张难、霍俊亭、郭纶、陈韧、熊松柏等革命前辈在这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朱阳人民与子弟兵血肉相连、同仇敌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演了一幕幕地、泣鬼神”,慷慨悲歌的英雄壮剧,在老区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三、豫陕鄂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陈谢兵团强渡黄河,腰斩陇海,兵临灵宝县城,9月12日灵宝城宣布解放,9月13日朱阳镇首次获得解放,豫陕鄂第一地委召开了会议,决定第二区第四干部大队进军朱阳,普遍建立地方政权,组织起来闹革命。1947年10月下旬,国民党六十四师从卢灵关入小河,进发朱阳,朱阳庙沟渠阻击战,朱阳区政府保卫战、董家埝胡庄遭遇战、何家村惨案、莲花寨陷落血染透山垣,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杀敌,壮烈牺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949年6月22日闵乡县城解放,7月21日—22日对盘踞佛山的国民党李子奎发起攻击,歼敌500余人,首战告捷,紧接着对朱阳保安团苏秉茂部实施打击将其歼灭,7月23日朱阳全镇彻底解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朱阳老区这块红色的热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我们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光荣传统,重温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坚定信念,增强使命担当,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让朱阳老区精神在崤函大地,开花结果,绽放出绚丽的光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第二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执着追求 无悔人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第二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执着追求 无悔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四十年来,我钟情朱阳山区人民,情系革命历史,孜孜不倦,寻觅红二十五军在灵宝市朱阳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遗留下来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我把发掘革命历史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发扬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整理战斗英雄不怕流血牺牲的光荣事迹,整理革命历史的碎片,挖掘红色文化,被朱阳人民称为朱阳镇“活化石””活地图”,为朱阳镇补划革命老区立了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是朱阳人,追寻红色记忆,为家乡革命老区建设尽心尽力,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无怨无悔!”我是烈士的后人,这是我从事搜集挖掘整理红色资料,积极申报补划革命老区的力量源泉,是我沉迷革命红色历史、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用心血谱写红色记忆的精神动力。四十年来,我走遍了朱阳的山山水水,用双脚丈量了朱阳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他还走访了陕西洛南、河南卢氏、信阳罗山等多个县村镇的红色老区,补充佐证朱阳的革命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爬山越岭,深入农户,访问老年人,拜访专家学者,收集历史资料,先后整理出了《难忘的岁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朱阳区域资料汇集》《朱阳镇革命历史文物简介》《朱阳镇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的形成和发展》《卢灵洛县委在灵宝朱阳的斗争》《中共卢灵洛工委诞生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灵宝朱阳黑山》等多部史料,为补划朱阳革命老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给红军带过路》荣获庆祝建国7O周年作家报"金丝峡杯"践行中国梦全国优秀作品征评暨第八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银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朱阳镇补划革命老区成功后,我先后在透山村和犁牛河建起两个青少年革命活动基地,提议修建了朱阳镇“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朱阳纪念碑”以及犁牛河村和石坡湾村烈士纪念亭,带领普查小组对全镇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对53处革命遗址进行了拍照和登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2017年3月,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拥有300余幅照片,5万余文字的灵宝市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全面展示朱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光辉历史。现在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已成为灵宝市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同时也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的先进事迹“三门峡革命老区红色追梦人”先后在2017年5月19日至5月22日被《金城灵宝》《三门峡日报》以及河南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进行报道宣传,并被“民族脊梁——华夏功勋人物”授于奖章,还被灵宝市社区学院聘为兼职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2018年,从朱阳镇革命老区办主任岗位退了下来,我寻革命先辈的脚步却从未停止,继续在搜集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路上执着前行,为描绘朱阳老区红色旅游的新蓝图奔波努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退职不退休,持之以恒,打造红色文化基地,为青少年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在朱阳幸福小区建起了“红色展览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在麻林河村扶贫攻坚基地建起了“红色文化基地”,亲自为其撰写碑文,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并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烟火崖”为青少年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在红色研学教育活动中感悟红军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烟火崖”建设异常艰难。在我的带领下,杂草丛生崎岖蜿蜒的山背上“长征路”开辟出来了,8公里的“红军路”整修出来了,“红军草亭”建起来了,红军横匾挂起来了,路边的红旗迎风飘起来了,古老皂角树上“红军树”几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红色文化在这里绽发新姿态。当年的红军树、红军路、红军场再次将人们拉回那个烽火燃烧的岁月,追寻红色文化历史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一支支青少年组成的“红军队伍”从这里出发,雄赴赴气昂昂翻山越岭,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穿过崎岖的山路,走进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红军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开启重走长征路,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一时间,“红色朱阳”“红色烟火崖”热潮涌动。我又从建设者变为讲解员,积极为前来参观的人义务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让大家穿一次红军服,听一段红军战斗的故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重走一段红军路,唱一首红歌,吃一顿红军饭,让青少年真正体验一次红色文化的洗礼”。近年来,组织接待中小学师生16000多人参观学习,180多个社会团体,接受实践活动教育。影响颇大的是三门峡二中,组织1100多人,行程6公里,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举行“追寻红军足迹,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灵宝三小学生在酷热的夏天,走上3公里的烟火崖,写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研学活动劲头高,烟火崖上豪情壮,三小学生显英豪”,表达自己不怕困难,体验红色精神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我专门搜集到了红军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留下来的红军歌谣“穷人歌”“穷人怨”、“望红军”“盼红军”“红旗一展红了天”等红军歌谣编印成册,让青少年学生通过参观学习,真正体会到红军当年战斗情景和老百姓盼红军的心情。做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青少年学生来到这里接受红军精神洗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以形象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歌谣,加深了孩子对红军热爱,受到了师生的热情赞扬,特别在重大庆祝活动中,各单位及学校纷纷来朱阳这块红色教育基地,我一天都要接待四五个团队,讲得累到腿难以站立,嗓子干哑,嘴上起血泡,喝口水还继续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尽管我患有腰间盘突出症,为了让研学活动搞得有实效,我忍受着疼痛,硬是坚持和师生们一道徒步走完崎岖的山路。特别朱阳一小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择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山坡地方,让师生亲临其境体验红军当年战斗情景。山坡上杂草从生,荆棘遍布,有的地方悬崖陡峭,我仍坚持爬去,给师生讲述了红军当年浴血奋战打垮朱阳保安团的经过,师生们深受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2019年,我被灵宝市教育局命名为“百姓学习之星”,同年被三门峡革命老区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21年5月11日,获得省关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授于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退休的生活,我没有忘记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门峡海关巩卫东撰写的我的“痴心不改,红色记忆追梦人”,先后被人民网、大公网、郑州今日报、大河网、河南新闻网等30多家网络进行了报道,特别是2021年5月17日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带领三门峡市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朱阳烟火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对朱阳镇的红色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我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给我注入了追求红色文化的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我永远的追求。“执着追求,无悔人生”,是我永远的信念,今后将继续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行,把英雄的历史不断传诵,让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 应部分美友的要求,现把冯敏生在《今日时界》发表的介绍红色达人~王治恩模范事迹的文章附后,以便大家更加了解王老师和他的初心使命命和执着追求。</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红色达人王治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记灵宝市朱阳镇退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老干部王治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传播红色文化的模范事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今日时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1-08-1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冯敏生 /文</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021年5月17日,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带领三门峡市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灵宝市市委书记孙淑芳等领导的陪同下,在灵宝市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朱阳烟火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对朱阳镇的红色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在灵宝市,无论每次红色场馆的讲解,还是机关单位和中小学校红色教育报告会,无不留下王治恩辛苦的汗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追梦,他风雨无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1978年,王治恩参加工作后,便与革命文物结下不解之缘。30多年来,他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父老乡亲们的称赞,大家称他是朱阳镇的“活化石”“活地图”,是为朱阳革命老区立了大功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1984年,王治恩率领灵宝县文物普查组走遍了朱阳镇的山山水水,整理出3万字的革命历史资料。因成绩显著,他被原洛阳地区文化部门评为“文物普查先进个人”。1986年7月,王治恩协助灵宝县党史办组建调查组,采访了灵宝县的210个自然村共873人,召开座谈会200余次,收集资料6万多字,于次年6月刊印了《难忘的岁月》一书。2005年4月,王治恩走访了陕西洛南、河南卢氏等地,查阅收集大量历史资料,为朱阳镇申报革命老区提供了有力证据。他深入农户采访、翻阅历史资料,整理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朱阳区域资料汇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朱阳区域资料汇集》《朱阳镇革命历史文物简介》,并利用这些资料向大家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他组建了透山、犁牛河两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他建议朱阳镇政府组织“重走红军路”活动,开展“听红史、看红影、走红路”的革命纪念活动,同时提出开展红色旅游、创建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在朱阳镇申请补划革命老区前,王治恩顾不上吃饭、休息,连夜整理出申报资料。然而,申报资料递上去4年,始终没有获得批复,这让他寝食难安。为了搜集佐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朱阳镇的资料,王治恩不辞劳苦,先后去过卢氏和陕西商州市、洛南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洛南县查阅到了老兵李占堂口述的《参加红七十四师的回忆》,老兵张发胜口述的《斗争在陕南》等文献资料。随后,王治恩撰写了《红七十四师朱阳活动纪实》《朱阳镇卢灵关是红七十四师豫西游击区》两篇文章,为朱阳镇补划革命老区提供了详实有力的佐证。而在《红色铁流》和《卢氏县革命史》两本书中查阅到的资料,更是让王治恩激动万分,喜极而泣的他不禁喃喃自语:“朱阳镇补划革命老区有希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08年3月,朱阳镇成功补划为革命老区,三门峡市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工作会议也在朱阳镇召开,为此付出巨大心血的王治恩从没像此刻那样,笑得如此幸福、灿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筑梦,他孜孜不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朱阳镇成功补划为革命老区后,王治恩被任命为朱阳镇革命老区办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自知肩上责任重大,王治恩便有了新的计划——在朱阳镇领导的支持下,他开始筹划革命老区遗址保护、《红色追忆》书籍的整理出版和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为了搜集整理朱阳镇革命史料《红色追忆》一书,他奔赴卢氏,信阳市罗山县、新县,南阳市方城县,陕西商州市、洛南县、丹凤县,对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长征途中的作战地点以及中原解放军的主要活动地点进行资料收集、图片拍摄和史料求证,最后形成22万字的书稿。经过四易其稿,五次定稿,《红色追忆》于2009年6月印刷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06年,为了挖掘朱阳镇第一支革命武装在卢灵洛边界斗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王治恩多次在大山里长途跋涉,到朱阳镇芋元村访问原中原解放军独立营二排排长杨进贤,并把他邀请到朱阳镇,让老人口述当年革命斗争的经历。之后,王治恩执笔撰写了《朱阳镇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的形成和发展》,刊发在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的《在党旗的指引下》一书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09年10月,王治恩积极联系灵宝市市直单位,分别在朱阳镇犁牛河村和石坡湾村修建烈士纪念亭;建议在朱阳镇太阳鸟休闲园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朱阳纪念碑,同时提出设计方案,并为纪念碑撰写碑文。2011年3月,对全镇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对53处革命遗址进行拍照、登记,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15年,王治恩开始负责朱阳镇革命历史纪念馆项目,他夜以继日地对馆内5大板块进行设计规划,每一张图片他都过目审查,每一份资料他都要核实,确保其真实性。2016年3月,在明媚的春光里,朱阳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这里也成为省国防教育基地、灵宝市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大讲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18年,王智恩退休后,他退而不休,依旧对红色教育十分执着和痴迷。他继续发挥余热。每年给参观纪念馆做讲解的单位学校达150个人数达6000余人,做红色教育报告130余场次。有时每天还要接待七八个团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年65岁王治恩先后被评为“三门峡革命老区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许多荣誉。”。如今,现年65岁的他,依旧行走在朱阳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的征程上,风雨无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