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月11日,星期六,天气晴,早上9点半,小区楼栋被封,外出晨跑的住户被拦在大门外进不来,做完保洁的家政阿姨被拦在大楼里面出不去,空气里充斥着她焦急的哭喊,人们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慌是无法破除的魔咒,封控第一天,大家被不明就里地关在楼里,此起彼伏的焦虑顺着网络放肆蔓延,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居家隔离生活拉开大幕。 </h3> <h3>3月20日,春分,始电,闷雷不停,朝雨不尽,大自然从默片时代中醒来,向有声有色的方向狂奔,天空里翱翔的是暴雨雷电,空气中跳动的是泥土清香。居家隔离的第9天,一如往常,洗漱完毕先去厨房榨一杯香蕉牛奶,叼一片吐司面包,晃晃悠悠往沙发上一躺,稍有点不同的是,这天是周末,电话会议终于消停片刻,宜小睡。<br></h3> <h3><br>3月27日晚,熬过16天的封闭管理,滨河南解封了!小区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声浪划破夜空,像要震碎如水的月色,隐约中,我听见了第一朵烟花的嘶鸣,人们排山倒海的呼啸瞬间静止,所有人,在窗边,在阳台,从四面八方投来目光,透过冰冷的金属、玻璃,隔着层层叠叠的水泥建筑,一同观看一场烟火,在寂静的夜里,只能听见烟花升空、绽放的声音,一颗接着一颗,有些孤寂。这是一场简陋的表演,烟花是普通款式,没什么花样,现场没有音乐,没有伴舞,但这是一场“希望”的演出。3月里的万家灯火代表了无数专注而虔诚的观众,每一扇点亮的窗,都是一双渴望的眼。人们静静凝望每一颗烟花的起落,霓虹色的光影照亮了注视她的每一张面孔。明灭掩映间,解封后放肆的喜悦,16天难耐的煎熬,在脑海里浮浮沉沉,直到最后一丝光亮在夜空中褪去,空气凝滞一秒,随之爆发出穿破云霄的欢呼。16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害怕网上抢不菜的紧张,受疫情影响而徒增的工作量,压抑着的灵魂对自由的渴望,生活的不便,生存的压力,多多少少,都让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了。这段时间,我会在半夜12点开会商议如何在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从广州到福田,也会在办公楼封控的时候寻思如何回公司开保险箱。所幸,人类的智慧总能让这些绝境中诞生的Plan B平安落地。<br><br>大灾大难面前,国人总能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友爱。说个有意思的事。封控刚开始的时候,我急需打印一份30页的汇报材料,由于不能出家门,只得在业主群里求助,“有没有人家里有打印机,有偿打印!”。这是我能想到最直接、快捷的方法,毕竟大家都出不去。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两分钟,就有楼里的邻居回应,“我家有打印机,但纸可能不够了”,紧接着有人回复,“我家有A4纸,我给你”,看到这,心中大石落地,刹时一暖。我请物管人员帮忙,先去36楼拿了纸,再送去给另一位邻居打印,一番闭环操作,以各家门外的鞋柜作为交接平台,全程实现无接触配送,谨遵防疫要求,最后,这沓凝聚了多方共同努力的文件终于回到了我的鞋柜上,拿起它的那一刻,除了喜悦,就是感动。<br><br>中国人这个群体有着骨子里的善良,邻居缺什么,需要什么,在群里吆喝一声,总有人回应,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大家从不收钱。后来的几天,有个邻居想要一包火锅底料做鱼,我想到柜子里不知摆了多久的几大袋牛油火锅底料,便摆在鞋柜上叫物管取了送去,再加个微信,聊上几句,又多认识了一位好邻居。<br><br>后来一回想,封控第一天便是我们所有负面情绪能够到达的顶峰了。随着信息公开透明,事态渐渐平息,作为人类的逻辑思考能力,作为成年人的责任担当,都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接受现实,以平和的心态处理起已知的矛盾,大家拍起小视频,把夕阳余晖下空旷的街道分享在群里,晒晒今天政府送的大礼包又被做成了几道菜,录下大白拿着喇叭每天准时喊邻居们起床做核酸的情景,这都成了这一特殊时段里独有的乐趣。我们在困境中摸索前进,接收善意,再传递出去。隔离生活似乎也从想象中的阴冷寒冬,过渡到这一室春天,光芒万丈的朝阳也会穿破云层送一缕霞光到你窗前,那是群体的善良带来的希望与力量,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相互守望的温柔默默包裹着这一小方天地,无数陌生的善意,填补了城市的空缺,此刻,爱与希望永存。<br><br>2022.3.29<br>于深圳</h3> <h3>(送给邻居的火锅底料摆在门外的鞋柜上)</h3> <h3>(上门核酸的大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