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旧书风波》 —— 知青生活回忆(3)

涂小奇

<p class="ql-block">  我的文学兴趣其实是在文革中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在1967年社会上的各种组织派系斗得不可开交时,我和住隔壁的发小姚姚却发现了在大院办公楼里的图书室有一个可以钻进去的窗口。于是我们每个星期天中午就偷偷从窗口爬进去带几本书出来,等下个星期天中午还回去,再带几本出来。就这样,我们从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小说、现代小说一直看到世界名著。在文革中,我们就是钻在文学书堆里的逍遥派。</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带往海南的随身行李中,除了日用品,还夹带了几本小说。当然都是官方已经认可的革命书籍。</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本《鲁迅小说全集》,也不知是从谁那里传到我手里,一看就是很有年头的老版旧书。版面是竖排的繁体字,书页又黄又粗糙。经过许多人的传阅后,封面已经残破了,被人用牛皮纸包住,更显示出它受人喜欢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天早上,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后,我搬了张小板凳,坐在宿舍门口,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这部又黄又旧的大部头。</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指导员按例巡视朝这边走来。</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是个典型的江苏农村妇女,文化水平很有限,估计小学都没毕业,但是却很能说(在我们知青眼里那纯属毫无水平的瞎胡扯),一件小事就能东拉西扯、借题发挥滔滔不绝地说上两三个钟头。而她最令人憎恨的是人前笑眯眯,背后使绊子。知青们给她取了个绰号叫“笑面虎”。</p><p class="ql-block"> “笑面虎”走到我跟前笑眯眯地问:“看书哪?”</p><p class="ql-block"> 我抬了一下眼皮,喉咙里“嗯”了一声,等着她问下面那句:“看什么书呢?”于是我就可以趁机开导一下她这个没有文化的土包子。</p><p class="ql-block"> 可是,她没问,走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全连学习大会上,指导员开始发难了:“我发现有的年轻人不喜欢学习毛主席著作,反而对那些旧书有兴趣。那些书又黄又旧,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书......”</p><p class="ql-block"> 春芳对我说:“指导员在说你呢!”</p><p class="ql-block"> 我“哼”了一声,不屑地说:“我才懒得理她!她若不点名我就当她没来,她若点我的名,我就叫她下不来台!”</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没有点名,而是借题发挥地大讲了一通阶级斗争的新动向。</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人不是打瞌睡就是开小会。</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前,指导员提高嗓门慷慨激昂地说:“从明天开始,我们连队就要开展一场清旧书运动,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把家里的旧书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把所有的旧书和不好的书统统清理出来上交到连部......”</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知青里的几个好事者晚饭后跑到连部去看到底都清了些什么旧书上来。</p><p class="ql-block"> 在连部角落的一个纸皮箱里,散落着四五本旧书。有几本一看就是破旧过期的小学课本,还有一本没了封面被撕得破破烂烂的不知什么书。</p><p class="ql-block"> 有人拿起来仔细一看,立即惊呼起来:“哇!原来真的有阶级斗争新动向哎!有人把毛主席著作当作旧书交上来了!是谁这么大的狗胆?”</p><p class="ql-block"> 几分钟后,“嫌犯”就被挖了出来,原来是大字不识半个的文盲炊事员老胡。</p><p class="ql-block"> 这伙人立即“杀”到老胡家,连唬带吓地向他声讨:“老胡!你摊上大事啦!你把毛著当成旧书清理上交,是何居心?真是吃了豹子胆了!”</p><p class="ql-block"> 老胡急忙解释说;我是文盲,你们都知道的。前些年,连里每人发了一本毛著,我不认字,只认封面上的毛主席像,后来小孩子把书拿去玩,把书皮扯掉了,时间一长,我也不记得那是什么书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又发现了新大陆:“哦!原来你还把毛著当玩具给小孩子玩,还把毛主席像撕下来!你又罪加一等了!你这回死定啦!”</p><p class="ql-block"> 这伙人乱嚷了一顿,开心完后,带着明天的新闻,心满意足地散去了。</p><p class="ql-block"> 剩下被吓得魂飞魄散的老胡,赶紧跑到指导员家里,痛哭流涕地解释、检讨、求饶。</p><p class="ql-block"> 这个晚上,人们躺在被窝里,听着窗外隐隐传来老胡那颤抖的哭腔,幸灾乐祸之余又不禁心生同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这个爆炸新闻就传遍了连队的角角落落。</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等待着看事情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可是,没有结果。</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在连队的大会小会上,绝口不提这件事,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她曾高调发起的清旧书运动,也随之偃旗息鼓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件事依然是连队人们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笑料。而倒霉的老胡也经常成为人们嘲笑“没文化,真可怕”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然而,全连却没有一个人真的把这件事与阶级斗争新动向挂上勾。</p><p class="ql-block"> 自此后,感觉指导员好像没以前那么“阴”了。</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我意识到生活在我身边的这些人,无论喜欢恶搞也好,经常来事也罢,其实都无害人之心。</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虽然是个令人讨厌的政治工作者,可是却依然保持着良心与人性。</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这个涉世不深又口无遮拦的小愤青,在这群各色各样的好人中间,无惊无险地度过了五年知青生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文章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43cih3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连队夜生活 》 —— 知青生活回忆(1)</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448deyf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记忆中的宣传台》 —— 知青生活回忆(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