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同城】真实故事:刚迈进省科协的门,就迎來了一次"大考"

张承恩-奋斗一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公开招聘,我被辽宁省科协正式聘用。1986年8月,我前往省科协报到。 </p><p class="ql-block"> 我到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时的王春兰副主任向我布置任务,要写一篇新闻稿 ,向《辽宁日报》投稿, 尽快向全省公布省科协、省财政厅近日刚刚联合簽发的《辽宁省科协系统咨询服务费用收支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个工作考验来了,这是新单位给我安排的一次"大考"!</p><p class="ql-block"> 刚刚跨进省科协的大门,一切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猛然间,要写科技咨询服务方面的新闻稿,我还不知道科技咨询工作是怎么回事呢?啥叫科技咨询?他们前一阶段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这次两个部门联合发文,对今后科技咨询业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时候,真有些脑筋急转弯。我首先想到了:向知情者请教。</p><p class="ql-block"> 首先请王春兰副主任谈谈上述疑点与问题 ,好让我心中有数。</p><p class="ql-block"> 经过向她讨教,从中使我明确,这个《细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文件精神,在省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又经省内13个市级科协征求意见反复酝酿制定的。</p><p class="ql-block"> 结合我省开展科技咨询工作实践,《细则》明确了开展了科技咨询工作指导思想,注意加强财务管理并提出具体要求;在业务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全面振兴辽宁经济作贡献。特别要求我省从事科技服务人员,要自觉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保证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沿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细则》针对以往工作中发生的偏差,还着重在技朮合同签订、财务收支、发放咨询津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p><p class="ql-block"> 隨着《细则》的贯彻执行,必将使我省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这中间,我还反复精读《细则》原文,认真思考和领会文件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实施具体政策等。経过这么一番"临陣摸枪",为动笔起草有了初步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为征求了王春兰副主任的看法与提示,是她较深入地畅谈了对这个《细则》的一些认识与观点,我就想到了这篇新闻稿的作者,应该是由她和我共同完成的。因此,应签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也曾想过,这篇新闻稿,对我来讲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应聘到省科协工作 ,就是要专门写点东西的。我这篇新闻稿,是我给省科协的第一个"见面礼";也是省科协领导特别关注、当面考核我的一场最实际的"大考"!</p><p class="ql-block"> 我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在家里特别认真地撰写了这篇新闻稿,还做过多次推敲、反复修改、直到我认为还算满意了为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到班上,我就将文稿送给王春兰副主任审阅,她频频点头表示满意;她又送给胡中乙主任审核批准,这篇稿子没怎么补充修改,就在单位通过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王副主任让我直接去辽报送稿。我在辽报科技组,见到了一位叫亢树常的科技编辑,向他说明此次投稿的來龙去脉,请他帮助审定稿件。</p><p class="ql-block"> 亢编辑大致看过了整篇文稿, 基本上了解了我们送稿的意向。他附带说了一句,科技版的稿件,今天周五已经发完,看看下周版面吧……</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编辑只说到此,就把我给打发了;对于文稿是否可用,却一字没提。</p><p class="ql-block">  新闻稿被送出去了,能否被选用?要看下周五的辽报科技版。</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还要等一周时间,才能见分晓。这一周的时间可真让人难熬啊!</p><p class="ql-block"> 它让我心神不宁,寑食难安,整天都想着这件事,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简直成了"热㶽上的蚂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一周的期盼,周五的一大早,我就来到省科协的收发室,等待当天的《辽宁日报》……</p><p class="ql-block"> 好事成真!1986年8月29日《辽宁日报》登了!</p><p class="ql-block"> 辽报的文章标题是:</p><p class="ql-block"> "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签发</p><p class="ql-block"> 我省科协系统科技咨询管理细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好事成双!</p><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22日《辽宁科技报》,也全文刊发了此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省科协的"第一炮"打响了,初战告捷,我的第一次"大考"取得成功!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也想过 ,这是我到省科协这个新工作单位的头一次"亮相",第一次投稿见报了,大家皆大欢喜;反过來又想,若是相反结果,那将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生不顺常八九,順风顺水只一二。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曲折、不顺,却常常地充滿着人世间,不完美才是人生。凡事想到这些,人们都要有一些思想准备,特别是在步入社会、人生转換、工作变动等非常时期,多设想一些困难与不测,也许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7日曾作修改,</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3日再次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29日《辽宁日报》刊登新闻稿。该稿原样保存在王春兰副主任处。</p> <p class="ql-block">1986年9月26日《辽宁科技报》也刊发了这篇新闻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