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

张勇刚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p> <p class="ql-block">《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古朴多姿,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换,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 长堤在湖西岸,从公园大门到小金山,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上书“徐园”二字。这里过去是军阀徐宝山的祠堂,现在是游人休息的处所。门内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p><p class="ql-block"> 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宜人。园内正厅叫“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画五块,外复玻璃,工艺精美。</p><p class="ql-block"> 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干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p><p class="ql-block">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p><p class="ql-block"> 凫庄在五亭桥东,是一深入湖中小岛,岛上有一临水建筑,远远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鸭子。白塔在五亭桥南,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相似。</p> <p class="ql-block">  进入小金山,可以看见前面有一座红色的小桥。过桥后是一座朝南的拱门上镶嵌着大篆“小金山”的石额。这个是江苏“印坛三宿”的桑榆写的。原为清代湖心律寺山门天王殿,1977年被拆除。门两侧的一对明代石狮是1961年从北来寺搬来的。</p><p class="ql-block"> 在关帝宫前的石桌上,一个船形的钟乳石盆非常令人惊奇。雨天积水映出山峰的倒影,而且背面还有无数钟乳石。据说这块石头历史悠久,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在古代,用于运输的船是用船编号计数的,十艘船是一纲。花石纲就是用船运的石头和花。</p><p class="ql-block"> 关帝殿正殿中间是一幅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的画像,两边是陈寅恪书写的楹联,西墙上挂着花卉四条幅:琼花、芍药、菊花、蜡梅。东侧是近代著名篆书作家谭大经所作的琴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