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读后感

暖眸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既然选择做妈妈,那么我们便只好一路风雨兼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就在:为什么要生个孩子出来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没生娃之前我们的画风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日常逛街、唱KTV;</p><p class="ql-block">购物车里都是成套的衣服、护肤品;</p><p class="ql-block">没事儿来个郊区游,长假来个国内游。</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完宝宝之后,我们的画风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宝宝这个便便的颜色好像不太对,发白是什么问题来着?</p><p class="ql-block">唉,今天宝宝只吃了120ml的奶奶,是不是不消化了?</p><p class="ql-block">人家孩子都已经快100厘米了,我家宝宝怎么这么矮呀?</p><p class="ql-block">生娃前我们都是精致的猪猪女孩,而生娃后我们眼里心里都是娃,慢慢那个精致的女孩儿就变成了焦虑的中年大妈,看孩子哪儿都是问题。</p> 推荐你来读 <p class="ql-block">妈妈是一个特殊的物种,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旁观永远不会懂得这个物种的坚强与脆弱,理性与感性,温柔以待与歇斯底里。男人永远不懂女人挥之不去,说之即来的情绪化,有太多的莫名其妙在两个物种之间无法解释,无法沟通,更无法理解。</p><p class="ql-block">但是有一点,妈妈的情绪真的影响着孩子对于周遭和世界的认知,所有的反馈直接决定着孩子看待人生和未来的方向。不是说男人就没有责任,或是没有影响力,只是妈妈这样骨肉分离的孕育过程和哺乳过程,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因此给孩子更多的依赖和信赖。婴儿时期,妈妈就是全世界,妈妈的表情就是世界的色彩。</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妈妈的情绪其实有一部分来源于爸爸的回应,更多时候会因为盟友的默契而化解,也会因为盟友的不给力而爆发。妈妈的更多情绪里是想要一种接纳和承载,想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尤其是面对孩子成长问题,妈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和后盾。</p><p class="ql-block">所有你想摆脱的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你而无法摆脱,就像女人明知道自己情绪化却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适合的场合遇到适合的导火索就随时爆发,显得不可理喻。最近听了一个讲座,关于内观自己的内在,也叫冥想,我觉得挺适合女人们。有觉知的关注你的情绪的当下,去接纳和理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根源在哪里,你其实内心真实的表达是什么,然后旁观你自己,这样的情绪和所带来的结果是都是你想要的,如果不是,何必徒劳,内耗自己。我觉得挺有效的,有时我会突然有某种情绪,一旦自我认知,立刻反观自我,去揣摩自己内心真实的感知,然后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绪,然后找到情绪的新的出口,自然而然的化解。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挺可笑的。就这样,慢慢地发现,有很多事其实没那么好,但也不至于那么糟,可理解的尺度宽了,可接纳的范围广了。当你自己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自然能安稳的感知妈妈给予的安全感和想要给予的爱,自然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信从容的面对未知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我是读完整本书后又读了一次前言,我一直说孩子是第一位的,从孩子出生我希望他平安健康,孩子慢慢长大,我又希望他多才多艺,孩子没有变,是作为母亲的我要求太多了,慢慢的偏离了我原本单纯的小愿望,变成了一个随时可以原地爆炸的坏妈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放慢脚步,蹲下身子,欣赏孩子,无条件的爱他,支持他,信任他吧!</b></p> 不生气: 别让担心和爱转化为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自己首先要有平稳的情绪</b></p><p class="ql-block">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首先自己要成为一名情绪平和的妈妈,自己先不乱发脾气,给孩子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孩子愤怒的时候,妈妈要理智 </b></p><p class="ql-block">学会接纳孩子的愤怒,容忍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让孩子的不满得到更多的宣泄。要避免用愤怒去响应孩子的愤怒,因为那会使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最好的做法是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响应孩子,如此,你才能引导孩子的行动,同时,你也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示范了你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不抱怨,养成阳光性格的小天使 </b></p><p class="ql-block">妈妈要想做好子女的灯塔,首先要懂得给予自己希望。希望不是回忆过去,而是憧憬未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抱怨的人,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妈妈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拥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从容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b></p><p class="ql-block">在相对尊重和理解孩子调皮行为的基础上放教孩子,加强正向引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激发他的进取心 </b></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做某件事的坏处,从而让他们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任性行为。对叛逆的孩子,家长要禁忌唠叨和无休止的指责。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迁怒孩子 </b></p><p class="ql-block">迁怒于孩子,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避免踢猫效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教孩子理智面对负面情绪</b> </p><p class="ql-block">尊重和疏导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无原则地满足和忍让。在恰当的事情上和时机下,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调整情绪。</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有宽容心的孩子,人生之路更开阔 </b></p><p class="ql-block">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p> 不溺爱:学会放手,宽严有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适当宠爱孩子,但不能过度 </b></p><p class="ql-block">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们有时必须“狠心”一点。可以适当地宠爱孩子,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不过分关爱孩子,孩子应该会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现实是很残酷的,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如自己所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自立的品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润物细无声”,让孩子感觉不到你在教育他 </b></p><p class="ql-block">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的责任感在多种形式的教育下“潜滋暗长”。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给孩子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b></p><p class="ql-block">家庭氛围是由父母与孩子共同创造的。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的是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培养的是心胸狭窄、性格怪癖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不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b></p><p class="ql-block">妈妈以为事事替孩子想好是爱孩子,却没想到这等于是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放手,“狠心”一点儿,让孩子能够自强独立地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舍得放手,让孩子吃点苦 </b></p><p class="ql-block">“放手”去爱,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其中,培养个体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备条件,也是“学会生存”的重要内涵。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有些父母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能做到完美。但这样做会剥夺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p><p class="ql-block">把自由还给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比想象的更勇敢、更自信,也飞得更高、更远。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孩子跌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b></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介入其中,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孩子就会失去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成长机会,也无从掌握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b></p><p class="ql-block">父母要为孩子的长远着想,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学会承受挫折,接受惩罚,经历磨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宽严有度,“虎妈”不等于好妈妈 </b></p><p class="ql-block">权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妈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权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予以理解和尊重,给他自由。10岁之前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p> 不虚荣:孩子永远比面子重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过于功利会毁掉孩子</b></p><p class="ql-block">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少一些功利性,以免误将孩子推上远离甚至厌恶学习的道路上。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只跟自己比才是正确的提升办法</b></p><p class="ql-block">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地赞赏他人。 </p><p class="ql-block">孩子天生就有差异。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差异,然后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就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 </p><p class="ql-block">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拿自己妈妈的短处跟别的妈妈比较,妈妈们会做何感想?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孩子永远比面子重要</b></p><p class="ql-block">丢掉攀比心:孩子优秀不优秀跟给父母长不长面子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想要真正做到将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靠的不是爱与本能,而是克制与培养。“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面子”是每一位母亲必须时常追问自己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分数不能用来评判孩子的优劣</b></p><p class="ql-block">不论是看分数还是看名次,都不能正确地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别让物质奖励偷走孩子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物质奖励是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能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反之,则会让孩子变得功利,养成一些坏习惯。因此,物质奖励要有度。</p><p class="ql-block">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是精神奖励和活动奖励。社会化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和重视,孩子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带孩子远离攀比的虚荣和自卑 </b></p><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往更为健康、向上、有助成长的方向去比,那对孩子就是有益的。比如,看跑步谁能坚持得久,看写字谁更工整,看家务活谁做得漂亮,看谁能解答某一个难题之类。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孩子不是用来炫耀的道具娃娃 </b></p><p class="ql-block">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需要尊重、理解、关心、鼓励和爱,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的玩具。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坦然面对别人给予孩子的差评</b></p><p class="ql-block">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或孩子的生活中不遇到挫折、失望,不被人误解或批评,唯有锻炼出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是积极之道。</p> 会沟通:妈妈这样说,孩子才肯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心有灵犀,读懂孩子的非语言行为 </b></p><p class="ql-block">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关注孩子,与孩子成为朋友,心有灵犀真的可以出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不需要孩子如木偶般“乖乖听话”</b></p><p class="ql-block">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太顺从的孩子,会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创造性。</p><p class="ql-block">让孩子学会做自己,不要成为父母的翻版</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学会倾听,做孩子的贴心好朋友</b></p><p class="ql-block">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他词不达意,也不要接他的话头,替他把话讲出来。</p><p class="ql-block">耐心倾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父母是最可信赖的。 鼓励并引导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既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p><p class="ql-block">善于倾听的妈妈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能及时分享孩子的幸福、快乐,能在第一时间替孩子分担痛苦、烦恼。</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有技巧的说话让沟通更顺畅</b></p><p class="ql-block">避免问抽象问题,从简单的一个点开始,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继续问下去。</p><p class="ql-block">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间接了解孩子的状况及想法。</p><p class="ql-block">不否定孩子的感受,保持中立的语调,感受他的感受,了解他的需求,耐心倾听,弄清楚事情的真相。</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5.巧用鼓励,培养孩子强大的自信</b></p><p class="ql-block">真心给予孩子鼓励,用心称赞孩子,不盲目称赞,否则容易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6.纠正孩子说脏话的坏习惯</b></p><p class="ql-block">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心理。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言行,所以,要想孩子不说脏话,家长首先自省一下是否有说脏话的习惯,有则改之。</p><p class="ql-block">改掉说脏话方法:1. 眼睛盯着说脏话的人,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改正;2. 让孩子换个词重新说一遍;3. 重复孩子的话,让孩子反思自己说的话;4. 远离不良环境,包括读物,影视剧,动画片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7.教训孩子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b></p><p class="ql-block">在制止孩子不好的行为时,妈妈尽量不要生气,而应该耐心地说明自己反对的理由,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认可孩子自律性的同时,明确地制止不该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见招拆招,改掉孩子的坏毛病</b></p><p class="ql-block">孩子沉迷游戏或者故意搞破坏时,硬碰硬的对待孩子,反而会加强他的逆反心理。</p><p class="ql-block">见招拆招,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让孩子从心底认同妈妈并自愿改掉坏毛病。</p> 不拖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妈妈有时间观念,孩子才自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做个不拖拉的好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拖拖拉拉的背后是厌学</b></p><p class="ql-block">对于有拖延症的孩子,让他舒心强于给他压力。拖延症就是学生厌学情绪的借题发挥,此时切忌高压强制孩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不拖拉的孩子学习效率高</b></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重要的事情优先做,弹性时间做他喜欢的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父母可能因为没时间、太费事、不忍心等大家都很熟悉的理由“懒得教”,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慢慢转成懒惰,让孩子错失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5.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b></p><p class="ql-block">设立目标,分解任务,每一步设定完成时限,以此加强时间观念,提供做事效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6.不做“完美主义”孩子</b></p><p class="ql-block">自信,坚持自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不苛求完美,也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满意。</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7.教孩子每天做事有计划</b></p><p class="ql-block">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p> 善肯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b></p><p class="ql-block">父母要鼓励,尊重孩子,不有意无意地否定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机会去尝试任何他想尝试的事情,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尊重孩子从小事做起</b></p><p class="ql-block">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孩子惧怕妈妈,而是妈妈与孩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肯定孩子的每一分努力</b></p><p class="ql-block">父母的鼓励,赞美,信任,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可以激活孩子的潜能和天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善于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势</b></p><p class="ql-block">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创造条件,提供土壤,使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随时保护孩子的自信</b></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巩固自信心的关键在于,妈妈要能随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适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可以使孩子的自信心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不要轻易给他贴上“坏孩子”标签</b></p><p class="ql-block">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生来就坏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愿意做坏孩子。 </p><p class="ql-block">7.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妈妈都要每次只针对一个问题,具体错误具体批评,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让孩子多多体验小成功的喜悦</b></p><p class="ql-block">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让他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吧。给他机会,给他宽容和鼓励,让他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p> 懂欣赏: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用微笑陪伴孩子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妈妈们不仅自己要懂得微笑,也要教会孩子用微笑来解决问题,让微笑贯穿孩子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和孩子一起用幽默妆点生活</b> </p><p class="ql-block">将幽默风趣融于家庭教育中,构建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施教。</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与孩子共享自然之美</b></p><p class="ql-block">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领略自然界的美景,开阔眼界,陶冶性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好奇心里藏着无限可能</b></p><p class="ql-block">首先,大人要有童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好奇。 </p><p class="ql-block">其次,不要敷衍孩子,要给孩子好奇心的提问以满意的回答;如果不懂,就带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对孩子的提问,家长可以不马上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更强的好奇心。 </p><p class="ql-block">最后,允许孩子探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共同探索阅读童书的乐趣 </b></p><p class="ql-block">阅读,阅读,再阅读。天堂的样子就是图书馆的样子。”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对书籍美好的赞颂。</p><p class="ql-block">坚持温馨的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换个角度发现童真的美好 </b></p><p class="ql-block">想要守护孩子的纯真梦想,从一开始就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而不是过早地成为“小大人”。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用童心欣赏孩子的奇思妙想 </b></p><p class="ql-block">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陪孩子一起发现世界的奥秘</b></p><p class="ql-block">赏识孩子的新奇发现,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p> 不浮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急躁心态容易让孩子失去耐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急性子的小孩</b></p><p class="ql-block">幼儿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妈妈的抚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任性心理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妈妈在此阶段不应简单地否定、批评孩子。 </p><p class="ql-block">妈妈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孩子的需要有冲突时,孩子应当学会谅解。</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以前比较懂道理,这时就要耐心一些,对他讲点策略。比如,孩子平时爱说“不”,这时,妈妈可以在让孩子做什么事时提供几种方式给他选择,这样他就不能说“不”了。 </p><p class="ql-block">面对性急的孩子,妈妈的语气要平和,态度要坚决,不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对,都需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p><p class="ql-block">要有规矩,哪些规矩犯了结果怎样要事先讲好,然后大人和孩子都按规矩办。不是大人惩罚孩子,而是大人协助孩子强化按规矩办事,孩子自己要承担他选择做错事的后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兴趣转移太快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1)教育孩子学会“迟延满足” </p><p class="ql-block">(2)不要打扰孩子做事 </p><p class="ql-block">(3)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p><p class="ql-block">(4)妈妈要做好榜样 </p><p class="ql-block">(5)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p><p class="ql-block">(6)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急性子妈妈更容易让孩子失去耐心 </b></p><p class="ql-block">妈妈首先要淡定一点,不要急急慌慌地催催催,自己保持耐心,对孩子也要耐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让孩子明白,成绩是靠付出换来的</b></p><p class="ql-block">夸努力,不夸聪明: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应把观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教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一味责备</b></p><p class="ql-block">心平气和,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冲孩子发脾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教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b></p><p class="ql-block">每次只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是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专注做事最有效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教孩子学会坚持</b></p><p class="ql-block">从小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努力,坚持,才可能迎来胜利。</p> 不自满:给骄傲的孩子泼点冷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过分夸奖让孩子骄傲自大 </b></p><p class="ql-block">不盲目,过分的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形成自大心理。教会明辨是非,尊师重道,夸奖有度,正确进行赏识教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用功</b></p><p class="ql-block">如果把资质聪明比作沃土,那么勤奋就是农民的勤劳耕作,一片令人艳羡的沃土如果不经常耕作,终将颗粒无收。</p><p class="ql-block">夸勤奋,努力,不要夸聪明,让孩子懂得成功需要付出辛勤汗水,这样,孩子下次就会更加勤奋,遇到问题也会自己去刻苦钻研。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给骄傲的孩子“泼点冷水” </b></p><p class="ql-block">很多孩子因为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就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很是了不起。当妈妈发现孩子有骄傲的苗头时,应该适当“泼点冷水”,及时把孩子骄傲的火焰浇灭,也让孩子清醒清醒,学会更理性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p><p class="ql-block">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帮助孩子培养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性格,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在取得成绩后迷失自我。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让孩子学会善待批评和意见</b></p><p class="ql-block">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能适应社会,其中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为孩子安排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游戏 </b></p><p class="ql-block">为孩子提供适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对孩子来说,不仅可以让他们变得谦虚,更可以让孩子通过挑战有难度的游戏,学到克服困难的本领,间接地,妈妈也可以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心态。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给孩子创造遭遇挫折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p><p class="ql-block">面对失败和挫折,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就是抗挫折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教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 </b></p><p class="ql-block">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习惯看到别人优点的孩子比习惯看到别人缺点的孩子更受欢迎。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去欣赏别人。</p> 懂感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营造感恩的环境</b></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从小培育感恩的心</b></p><p class="ql-block">在日常小事中,教导懂得感恩,学会与人为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会感恩的孩子更懂爱</b></p><p class="ql-block">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4.留给孩子一个爱的机会 </b></p><p class="ql-block">爱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父母从小教导。 </p><p class="ql-block">真正爱孩子的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变得弱不禁风。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5.教孩子学会给予</b></p><p class="ql-block">对孩子的给予行为,妈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生活中也有很多妈妈看见孩子吃东西时逗孩子,但孩子给他东西时,又不吃,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就是给了爸爸妈妈,他们也不会吃”的印象,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给予意识。所以,孩子主动给东西时,一定要吃下去,虽然孩子的食品少了,但他的精神“粮食”多了。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6.孝顺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b></p><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父母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7.珍惜孩子宝贵的爱心</b>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父母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小事上培养和保护孩子善良的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8.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b></p><p class="ql-block">助人为乐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怎样对你。所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要帮助别人。 </p><p class="ql-block">社会交往程度越密切,越是离不开人们的互相帮助。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种子,是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开朗、宽厚、善良性格的重要基础。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能够不断收获到他人的支持、帮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怨天尤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容易畏首畏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好斗逞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怨自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消极退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满怀信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赞扬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爱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会慷慨大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慈爱中长大的孩子,会充满爱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知识中长大的孩子,会明白事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既然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那每一个妈妈就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起码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情有爱、会做人做事的“正常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