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逢年节,家中总少不了一幅红纸黑字的“福寿”,那两个字沉稳厚重,仿佛把一年的祈愿都压进了笔锋里。我见过不少书法作品,可最打动我的,还是黎国明先生写的这一幅。墨色饱满,笔力遒劲,不张扬却自有千钧之力,像是把岁月的祝福一笔一画刻进了纸上。红纸衬黑字,不只是喜庆,更像是一种庄重的承诺——愿你我皆得福,亦得寿。</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福寿”写在同样的红纸上,字形端正,气息平稳。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没有刻意的飞白,就是那样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位老者坐在门槛上晒太阳,不言不语,却让人感到安心。这样的字,不必挂在厅堂正中,哪怕只是贴在厨房门边,也能让人心头一暖。</p> <p class="ql-block">“心佛”二字则换了一种心境。不再是外在的祈福,而是向内的观照。那笔画流畅中带着顿挫,仿佛书写时心有沉吟。佛不在庙堂,而在一念之间;心若清净,字亦澄明。这二字写得不疾不徐,像是在提醒:慢一点,再慢一点,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转到“佛心”,背景换了素白,字却更加粗犷。那一笔一画,像是从心底直接涌出,带着温度与力量。白纸如雪,黑字如松,立在那里便自成一方天地。佛心非柔弱,亦可刚毅;慈悲不是软弱,而是历经风霜后的坚定。这字,写的是信仰,也是风骨。</p> <p class="ql-block">一个大大的“寿”字,占满了视线。笔画浓重,力透纸背,仿佛能听见毛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这一字却写出了豪气——不是伤怀落叶,而是迎接风霜的坦然。红格为界,字却破格而出,像秋风扫过原野,不受拘束。</p> <p class="ql-block">“幽静”二字,墨色浓淡相宜,笔意悠远。写这两个字的人,想必当时心无杂念。它们不喧哗,不争抢,就那样静静地躺在纸上,像山间小院,像月下溪流。在这个总在赶路的时代,能写出“幽静”的人,是真正拥有宁静的人。</p> <p class="ql-block">“精神气神”四字横列,气势磅礴。每一笔都像是在呼吸,有起有落,有收有放。这不只是四个字,更像是一套内功心法,写的人在运笔,看的人也在调息。精神饱满,气贯长虹,神采飞扬——这四个字,是写给每一个想活得更有劲头的人的。</p> <p class="ql-block">“趣琴气雅”写在带红格的白纸上,上方还有一行小字:“早安吉祥!2020年最后一个问候,将迎来新的一年。”字迹轻盈,像是晨光初照时的一缕琴音。这一年过得不易,可这一笔一画里,仍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雅不在高堂,而在每日清晨提笔写下的那一句祝福。</p> <p class="ql-block">“德高人长寿”五字连绵而下,笔势如潮。左侧落款写着“辛丑年夏黎國明于东平河畔怡景丽苑”,读来竟有几分诗意。这字写得开阔,像是站在江边远望,风从水面吹来,带着水汽与希望。长寿不只是年岁,更是心境的宽广。</p> <p class="ql-block">“精神志远”四字洒脱自然,行书如行云流水。左侧落款清晰:“黎国明书于怡景苑二零二零年夏”。那年夏天或许炎热,可这一幅字却透着清凉。志向不必喊得震天响,写下来,便是对自己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四字,笔力沉稳,像是走过四季后回望的总结。春日的花开,终将结出秋日的果实。左侧小字写着:“黎国明二零二三年农历初二上午 书于佛山禅城河畔怡景苑。”那一刻的晨光,想必也照在纸上,照在笔尖,照进字里行间。</p> <p class="ql-block">“龙马精神”四字雄浑有力,像是要跃出纸面。壬寅年春,万物复苏,这一幅字也带着一股向上的劲头。龙腾马跃,不只是形容,更是一种状态——愿我们都能活得有精神,有力量,有奔头。</p> <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四字流畅而富有动感,下方一枚红印,像是盖下决心。这四个字人人都会说,可写出来,挂在墙上,日日看见,才真正入心。它不劝人成功,只劝人不停下脚步。</p> <p class="ql-block">“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行字写得舒展从容。淡黄纸面泛着旧时光的色泽,像是某个午后,茶香未散,心也安静。这句诗本就豁达,配上这字,更添几分通透。原来最好的日子,不是风和日丽,而是心无挂碍。</p> <p class="ql-block">“人至中年恰如秋,半生坦荡半自由”,这一幅与前一幅同出一手,落款时间一致。中年如秋,不悲不亢,有收获,也有风霜。写这字的人,想必正站在人生的中点回望来路,眼神清明,笔下坦然。</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如虹,笔走龙蛇。这不只是抄诗,更像是在书写一种命运的节奏。浩荡之势,不可阻挡,一如时间,一如人生。</p> <p class="ql-block">“静居观天下,闲坐书斋阅古今”,这幅字写得沉稳内敛。不是要你走遍山河,而是告诉你:静下来,也能看见世界。书斋虽小,可容千年;笔墨虽轻,能载万钧。</p> <p class="ql-block">“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行诗写得飘逸灵动,像是被春风轻轻托起。孟浩然的诗本就清新,黎国明的字又添了几分雅致。读它,仿佛听见了鸟鸣,闻到了花香,也回到了某个不愿醒来的清晨。</p> <p class="ql-block">一幅长卷铺展,行书连绵不断,如江河奔流。落款写着:“黎国明二零二三年农历三月廿五日 书于佛山禅城。”整幅字气脉贯通,字字呼应,像是把一段心绪完整地倾泻而出。这样的作品,不只是看的,更是读的,是听的,是感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字,有的写祝福,有的写心境,有的写诗,有的写理。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却各有姿态。黎国明的书法,不炫技,不造作,一笔一画,皆从心出。看他的字,像在听一个人说话,平实,真诚,却句句入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