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29日老友阿六相约骑行香格里拉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达摩祖师洞。</p> <p class="ql-block">其宗村住落在金沙江边,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非常熟悉,过去捡石头经常在这里住宿。达摩祖师洞离其宗村还有12公里,虽说不远,但以前都是捡石头为目的,而且时间安排都非常紧,所以没有去过达摩祖师洞。</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河谷地带,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到达其宗村后再经过12公里左右的盘山公路,便到达达摩祖师寺,按照藏民的风俗习惯,转山都要顺顺时针转。</p> <p class="ql-block">达摩寺不同于内地的其他寺庙。该寺有着巧妙的传说故事、悠久的历史、达摩祖师碑刻等。相传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云游中国,走遍大江南北最后到此,见此地甚合佛心,便登上山去,在洞中面壁修行十年在此圆寂,悟道成佛了。至今,在洞 中还印有祖师的影像和得到后“顿石成洼”留下的圣迹。洞内灵塔中,葬有祖师使用过的器皿、衣冠、拐杖等。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p> <p class="ql-block">达摩祖师洞在历史上几经毁坏而又重修,人们始终把此当作一个佛教朝拜圣地。香客常进行转山活动,路线以洞口为起点绕山顶一周,路程约3公里。因转山活动历来已久,已形成转山的小径。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达摩祖师的成佛日,届时,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丽江的香客们汇聚而来,不惜长途跋涉甚至风餐露宿,以完成转山活动为己愿。</p> <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的原因,几乎没什么人,路标不是很完善,我和阿六转了半天才找到正确的转山线路。</p> <p class="ql-block">转山路上挂满了五彩经幡。</p> <p class="ql-block">经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幡是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沿着挂满经幡陡峭的山路前行,不一会就到达达摩祖师洞。</p> <p class="ql-block">传说钻过此洞可以洗刷今生所犯的所有罪恶。我倒不用洗刷我的罪恶,只希望往后余生平淡快乐就行!</p> <p class="ql-block">洞不知钻过了多少人,被磨得油光铮亮,包浆不错!</p> <p class="ql-block">洗刷了罪恶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沿途各种山花盛开,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极目悬崖万丈高,巍峨古寺接云宵”,洞上建有五层楼,洞前寺院赫然在目。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海拔3080米,寺院凿石架木,叠木成寺,寺内壁画、雕刻惟妙惟肖,可见独具匠心。刀仞山中一古刹,十分空灵飘逸。</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云游中国,走遍大江南北最后到此,见此地甚合佛心,便登上山去,在洞中面壁修行十年在此圆寂,悟道成佛了。至今,在洞 中还印有祖师的影像和得道后“顿石成洼”留下的圣迹。洞内灵塔中,葬有祖师使用过的器皿、衣冠、拐杖等。此洞由此便得名达摩祖师洞。</p> <p class="ql-block">由于寺内不允许拍照,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清末,开始修建达摩祖师洞外的经堂和僧舍,其样式为沿悬崖叠木而成,据说修建过程历时三十年,足见其艰险之状和虔诚之心。这种在悬崖上建成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远远看去,仿佛悬挂于崖壁上的一种装饰,可谓巧夺天工。以达摩祖师洞及洞外经堂僧舍为中心,山下的来远寺和达摩寺恰好在其左右,形成三足鼎立、互为倚角之势。</p> <p class="ql-block">古寺花开迎远客。</p> <p class="ql-block">回首来时的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完成了一圈的转山回到古寺入口,休息了一会,就匆匆踏上返途。丽江部分骑友听说我们来达摩祖师洞,就在我们返途必经之地石鼓备好晚餐为我们接风。晚饭后我们一起骑车返回丽江,愉快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