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军潭》微信群建群六周年纪念日,全体群员“云游”雪中黄山,耄耋战友们,加油。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p class="ql-block">“黄山四季皆胜景,冬雪可谓最销魂”</p><p class="ql-block">耄耋之年难登顶,但愿云游能圆梦。</p> <p class="ql-block">大雪中的黄山视频</p> 慈光阁。黄山地质公园入口,天蓝云白,古寺幽静,远山雄奇,从此处徒步登山 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玉屏楼古称文殊院,是黄山的中心景区之一,这里通常就是人们所说的前山。主要景点有蓬莱三岛、迎客松、送客松,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景观。毋庸置疑,玉屏楼景区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以玉屏楼为中心,包括莲花、天都两大主峰。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了景区景观的主体。 玉屏楼 [1] ,位于玉屏峰山顶。旧称为文殊院,1955年在此地重建玉屏楼宾馆。<br><br>玉屏楼左有狮石,右有象石,两石形同门卫;前有迎客市,后有送客区,迎来送往,姿态喜人。这里是观赏前海云海景观的最佳地方。天气晴朗时,还可看到附近有“仙人飘海”、“羊子过江”、“金龟望月”、“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奇岩巧石 ,真是迷人秀色,如画美景。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iv><br></div>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玉屏卧佛头朝莲花峰,脚朝耕云峰,左右有象、狮二石镇守,头顶有金龟侍候,卧姿安详,形态逼真。 玉屏楼右倾象鼻石 天都峰被誉为“黄山第一险峰”,高达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峰上有“鲫鱼背”、“海豹爬天都”、“天都石室”“舞松”“琉璃松”等景点。古有“不到天都峰,枉来一场空。” 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 莲花峰,位于黄山风景区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风景区第一高峰。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放,故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攀爬上莲花峰。他在日记上是写道: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黄山百步云梯位于莲花峰北麓,登莲花峰必经之地。是黄山在1934年开发旅游的初期修建的经典游览步道上,最为险峻、壮观的一段。 <p class="ql-block">攀登莲花峰视频</p> 鳌鱼峰是位于玉屏至北海途中的一座小山峰,峰以形名,海拔1780米,是黄山奇景之一。景观有鳌鱼洞、鳌鱼峰、大块文章。 远眺鳌鱼峰,鳌鱼吃螺丝 鳌鱼峰 鳌鱼洞 海心亭,位于黄山光明顶处,是前往鳌鱼峰的必经之地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41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br>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1955年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日落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黄山气象站 光明顶 炼丹峰,在黄山中部,紧连光明顶,海拔1827米。轩辕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在黄山炼丹,最后羽化仙去,是黄山名字的来由,也是黄山文化遗产的原点。 排云亭位于黄山风景区西海门,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一长形风景亭,花岗岩条石结构,石根楣刻有“排云亭”三字。亭进深4米,宽5米,高5米,面积20平方米。这里视野开阔,是观赏黄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点。因为西海时有云雾在山谷中升腾翻滚,扑至石亭前却又消散,故名“排云亭”。 黄山短尾猴 西海大峡谷集险峻、幽奇、秀美于一身,立足峡谷环顾四周,即能感受壁立千仞、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可欣赏群峰竞秀、奇松巧石之诗情画意。 冰瀑冰挂,冰肌玉骨<br><br>数九寒天时,黄山山间潺潺流水有时被冻结成冰,出现大面积冰瀑、冰挂景观,那些悬崖峭壁上形状各异的冰瀑和冰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在周围白雪的映衬下,美丽至极,令游人叹为观止。 狮子峰 ,酪似一只伏卧的雄狮,故名。它头西尾东,狮头昂向丹霞峰、铁线潭的上空;清凉台处是狮子的腰部;曙光亭处是狮子的尾巴;狮子张嘴的地方是原庙宇狮林精舍。附近有宝塔、麒麟等奇松和薄团、凤凰 等古柏,又有四季喷涌的天眼泉和古木参天的万松林。古木葱郁,秀色可餐,“雄狮”伏卧万松之巅,更是灵 秀雄奇。今人有诗写道“曾经万亿年,常卧翠微巅。渴饮南山雨,饥吞北海烟。风雷吼四面,日月绕双肩。 背负文殊座,雄威震大千”。 清凉台又名“法合石”,位于狮子峰腰。 曙光亭位于狮子峰背尾部。 原名“文光亭” 黄山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为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这里巧石争艳,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始信”之名,千载叫绝。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 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 云谷寺。黄山游到此结束。<div>云谷寺在黄山东南面,海拔890米,是黄山南大门进出山的必经之地,有磴道和缆车直上北海。若从北海下来,经白鹅岭、仙人指路,过入胜亭,即进入云谷景区。原有古寺已毁,在其原址上建造了云谷山庄,以具有徽州民居特色而闻名,接待中外游人。</div> 黄山十大名松<br>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国宝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位于前山玉屏楼宾馆门前广场。 雪中迎客松被玉屏楼灯光染红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黑虎松位于黄山风景区始信峰景区。黄山黑虎松位于始信峰步道、白鹅岭索道上站进站口步道、白鹅岭步道与北海宾馆过来的4条游步道交叉口位置 去始信峰过接引桥之后,桥头左边挨着花岗岩的松树就是明代命名的十大名松之一,接引松。桥头崖壁之上就是始信峰极顶。始信峰三面临空,悬崖百丈,与相邻的卧云峰也有丈宽的深涧,古人倒树为桥,恰好桥头松树,有一枝杈一直伸到深涧这边来,游客雅士,去始信峰赏景弹琴,都需要扶松枝走过木桥,所以把其称之为“接引松”。<br><br>接引松树龄已经逾500年,现在接引松的接引枝也已经枯死,但松树整体还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探海松,位于黄山始信峰探海松观景平台,前方的山峰为石笋峰。 连理松 竖琴松 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十大怪石,以形和奇之美凌驾于五岳之上,可谓千姿百态,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块怪石景色绝然不一致,有时像人、有时似物、更有形状如鸟兽,正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的山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怪石在黄山四绝的另两绝黄山云海和黄山奇松的配合下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停的冲击游客的感观! 飞来石,位于黄山光明顶平天矼西端的一块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br>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 “猴子观海”。到过黄山的人莫不为惟妙惟肖的石猴所陶醉。石猴永远是谋杀菲林的主角。猴子观海在黄山民间也叫猴子望太平。因为石猴面朝的黄山东海方向,阡陌纵横,山下就是太平县。那猴子为什么要那么深情地凝望望太平呢?与黄山其他的怪石不一样,只要大家细细端详,会发现他总有一种忧郁的神情在。那么,这石猴,蹲立在黄山之巅,千年万年,在守望什么,他忧郁地望向苍茫的黄山东海是为了等待谁的回眸呢? 梦笔生花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在黄山东北部、北海宾馆前散花坞内,与笔架峰相近。<br>传说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br>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十八罗汉朝南海,位于北海景区 常言黄山有“五绝”<br>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br>其中冬雪只有冬季才可见到<br>绝美的雾凇、云海和日出,把黄山装扮成人间仙境 日出<br>相信绝大多数去黄山的蜂蜂,观赏日出是冬天早起的最大动力了。万籁俱寂,太阳出来时的那抹光亮将天和云染成了红色,富于温暖的色调和光线,无疑是寒冬最暖的希望。 早上,黄山壮丽日出、云海、雾凇、冬雪四大气象景观。银妆素裹的莽苍大山,隐隐绰绰的层峦叠嶂,惟妙惟肖的奇松怪石,绚丽眩目的日出朝霞,烟波浩渺的云海仙境,令人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绝美雾凇、云海和日出,真是人间仙境 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天际远处的朝霞映衬着山峦和松林,晶莹剔透的冰雪晶体反射出亮灿灿的光芒。 云海<div>冬天的云海变化无穷,起伏跌宕,尽展奇幻、秀丽、飘逸。云海与奇松、山峰等交相辉映,彼此烘托,有实有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就一幅冬日美丽画境,游人如置身人间仙境。</div> <br>冬季黄山降雪频繁,雪后常伴随着云海奇观,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透过层层阻碍,朦胧地看到嶙峋的怪石与奇伟的古松,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皑皑白雪铺满黄山的峰峦,处处银装素裹,阳光为这里抹上色彩,山风吹过,掀起一阵雪雾,好似霓裳羽衣,仙阙飘飘。 在雪松和云海的装点下,冬日的黄山变成了一位身披羽衣的天神,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严冬中越发落得摄人心魂。 雪景<br>寒冷的冬季,因为纷纷扬扬的雪花变得浪漫起来,黄山是一个多雪的世界,轻盈缠绵的雪花翩翩起舞,千山万壑都接受着冰雪的洗礼。在这个时期,它成了与世隔绝的、独属于你与这段时光的雪之王国,才明白“玉柱撑天,琼花满树,恍入冰壶,不知人世复在何处”的意境。 白雪与苍翠的黄山奇松、形态各异的怪石、险峻的山峰、灵动的云海等景观巧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风情万种。 雾凇<br>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黄山雾凇是黄山冬游的一大招牌,雾凇是空气中的雾随风凝结在树枝等物体上产生的自然现象,轻盈洁白的雾凇挂于树林间,宛如琼树银花,放眼望去整个黄山就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特别是在晴天阳光照耀下,各式各样美丽的冰凌花格外好看。 雾凇出现时,满山玉树银花,树枝上通体晶莹剔透,雾凇比白雪更奇,比雪霜更美,冰清玉洁,千姿百态。 山风吹拂,附着在树木、地面上的花草、石头等物体上,让这里变身成为冰雪中的奇异王国 在雪松和云海的装点下,冬日的黄山变成了一位身披鹤氅羽衣的天神。险峻的花岗岩山体英姿勃发,羽衣飘逸,层层云雾似衣裾翩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黄山四绝,在严冬中越发出落得摄人心魄。 温泉<div>黄山温泉又称黄山飘雪温泉,是黄山的五绝之一,与骊山的华清池、安宁的碧玉泉并称为中国“温泉三奇”。<br>进入寒冬,光是想想暖融融的温泉浴,就已经让人觉得舒适惬意了,更何况在爬山疲劳过后,在重峦叠嶂间,在水气蒸腾中,一边泡着水温42℃的温泉,一边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缓缓地深呼吸数次,真正的释放身心,除此之外还能美美的做个SPA,一扫旅游劳顿之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