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交流山东省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的经验与方法,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落实学科育人,4月1日——2日两天,举行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坡坞镇周商小学的数学教师通过钉钉直播的形式参与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优秀课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是由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本节课迟老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这一核心工具,数着数着学生就发现数轴向右走,是在细分,这就和整数是往左走在“累加”相对应,而且细分的规则依然是“十进制”,从本质上打通了整数和小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完善了数的认识的整体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是由烟台市芝罘区的吕领先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这节课非常轻松的完成了两种数的认识,同样是数的人数,完全将孩子们带入了数的神奇世界,将知识与图形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最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节课是由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张楠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张老师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他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节课是由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的李君昌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三)》,这节课李老师设计了观察、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节课是由博兴县博奥学校的李贺蕾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度量》,李老师在本节课中引领学生追根溯源,探究数学的本质,把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形成知识的框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六节课是由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的陈雪丽老师执教的《点阵中的规律》,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研究点阵中的规律,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开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七节课是由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时杉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本节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交流表达中自己总结出来,教会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充分展示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八节课是由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小学的董亮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董老师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算式求的什么,培养学生有效思考的习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形象直观,很好的突破了部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董老师及时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做法,并进行了沟通联系,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九节课是由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的于伟超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于老师在本节课中设置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并借助于数学发展历史与自己探索的过程进行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十节课是由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办事处小井小学的赵晓兵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赵老师用两个存钱罐进行对比,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为后续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东省的七位专家对这两天的优秀课例进行了点评,并为一线教学提出了可行的意见。我们要借助数学史,使学生感受数学之趣,借助形和数,使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借助数学模型,使学生感受数学之奇。</p><p class="ql-block"><br></p> 收获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课过程中,周商小学教师边听边看边记,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环节与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师生互动与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并及时记录所感所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流坡坞镇周商小学黄盼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我觉得: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流坡坞镇周商小学韩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史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应用是体现数学文化的常用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辩证地看待和思考现实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客观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流坡坞镇周商小学胡迎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活动,不仅给数学教师创设了一个观摩学习、不断提高的平台,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给教师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