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北官庄47炮团,这里有青春,这里有友谊,这里有故事,这里有回忆,我们永远的家

一年之际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青春叫做军旅,有一种情谊叫做战友,有一种离别叫做退伍。青春不褪色,爱国永不改,一朝入伍,便军魂入骨。人老了总是喜欢怀旧,老营房始终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岁月就像一条蜿蜒的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芳华,虽然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经过几次精兵简政的裁军后,己经 渐渐远去的营房,一个让我仿佛回到童年的日子,孩提的一幕幕,莱阳市北官庄驻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8师47团大院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在脑海里,从这一天开始,那种一直心存着的部队情结,拍几张营房照片,或许能勾起儿时伙伴和战友们些许回忆。可以怀旧,但不要伤感,世界在变化,部队在强大,曾经为此奉献过的战友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又让人想起火热的青春。曾经的老营房, 那里的每一栋房,每一棵树,每一座小桥,每一排炮车库,每一声军号,每一条小路,都曾经留下过战友们的美好回忆,汗水滴答的训练场,铿锵有力的军歌,声嘶力竭的篮球赛;曾经的老班长,好战友,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短暂的军旅,是梦,是爱,是远方。军旅是一生最值得珍藏的风景。一次军旅,一次退役,一生荣光。让我的照片带着您们一同回味曾经的军旅岁月老营房。那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官兵走出军营桃李满天下,是我们吃过苦和流过泪的地方,曾是给我们欢笑、歌声和激情,老营房是战友们永远思念的第二故乡,47团老营房自从那年走进这个大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就像故乡,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似水年华,光阴荏苒。在共和国的长河里,流淌着一支充满了,热情与激情的大院子女。他们禀赋着父辈的责任与希望。传承着大院的优良传统,曾经的部队大院,成了每个大院子女心中最神圣向往的家园。无论身在何处,境遇怎样,都会眷恋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怀念这里的一草一木,难忘这里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重回在父辈们的绿色军营里,开启了我们寻找童年回忆的梦之行……</p> <p class="ql-block">原47团北斗卫星图片,从1957年至2003年,这支光荣的部队在这里驻扎了近半个世纪,不仅赢得众多荣耀,也为当地百姓做出了很大贡献,莱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高尔基曾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亲已经去世17年了,今年为有效防范清明节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或聚集性疫情发生,暂停清明节期间雨润兴公墓现场祭扫等活动,采用网络祭扫,撰文祭祀文明低碳方式寄托哀思。每每回味他的音容笑貌,我的内心便充满敬重和眷恋。父亲出身在南方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年仅14岁还没有枪高的父亲毅然参军,走上了抗日烽火的前线,有幸成为一代名帅陈毅元帅的麾下卫生兵,你把你的名字也改成了于爱忠,意思是爱祖国忠诚于党。</p><p class="ql-block">作为新四军军四支队战士,父亲的战斗经历几乎就是从新四军到我人民解放军所属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再到第三野战军的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话。父亲跟随着老首长陈毅军长、粟裕副军长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战斗历程十分丰富。抗战胜利接受日寇投降的队伍里有父亲瘦弱的身影;苏中“七战七捷”的硝烟里有父亲冲锋的脚步;枣庄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留下了父亲呐喊的声音;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血战里有父亲奋力搏杀的矫健;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先遣支队的帆船上有父亲整装待发的刚毅;上海解放后睡马路的大军里有父亲疲惫的身躯;大西南缴匪有你的足迹,从祖国的南方到祖国的北方,从南京军区到济南军区父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p><p class="ql-block">透过这些闪光的战役,我看到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奉献一片赤诚之心,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今天才会如此精彩。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作为军人,虽然他没有显赫的战功;作为父亲,虽然他没有给我留下可观的财产,但多少个夜晚,我梦中总是再现父亲的影子,往往这时,我才会想起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战斗的故事,才会感悟到父亲的善良与质朴,才会体会到他活着所付出的代价。</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以此文永远记念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老营房不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在一代代人手中不断修缮,又在一代代人离开中不断破败。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曾在这座老营房里留下青春、汗水、友情,老营房犹如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好似在等待千万子弟的回归。如今老营房人去楼空,只留下心中的怀念。怀念老营房,其实留恋的不是营房的物,而是对营房的情,回顾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忆起的是那激情燃烧的年代,老营房,是当兵人一处心灵故乡!</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营房内,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草一木,感慨着沧桑般的变化,回忆着那些年的生活,眼前浮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仿佛听到了当年操场训练时的吼声,亦好像听到了战车和火炮的轰鸣。</p> <p class="ql-block">官庄炮团老营房像一坛美酒,在时光里发酵,在遥远的记忆里散发出醉人的浓香。红尘嚣嚣,斗换星移,老营房也变得越来越沧桑,有的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发小、老战友们也已经个个从青年才俊变成中老年的爷爷奶奶,老营房,老地方,始终是我们心中青春的绿地,梦中的风景,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们真想重新回到老营房再叙儿时的天真浪漫、再站一次岗、再执一次班。可惜历史已不能再重复了。别了,老营房!</p> <p class="ql-block">  因为撤编,原来热闹的营院已成一座空营,大礼堂和老团部置身凄凄荒草之中,就像茫茫海面上一只无处落脚的鸟儿,心中弥漫着根须被生生斩断的无望,不知归向何处。光阴似箭,斗转星移,几十年岁月无情,时间可以改变容颜,但是往事并不如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只要听说是47炮团的一员,我们就有种血浓于水的亲近,战友之情、兄弟之义成为我们一生的回忆和牵挂。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离开军营这么多年仍然那么想唱、爱听《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那些满怀深情的军旅歌曲,每当我们听到这些歌曲时,就有种即刻梦回军营、梦见战友的冲动。情,已深深为战友所系,魂,已深深为军营所牵。这里是我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几十年过去,曾经军号嘹亮、战车隆隆的47炮团早已不在,我们的营区也已人非器非房也非,但军炮团的旗帜却永远飘扬在我们每个战友心中。 多少次梦里走进老营房,我们都有一个心愿,渴望着有一天一同携手走进昔日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炮兵第47团】:1947年2月29日在吉林扶余县五棵树成立2纵炮兵团,以4、5师各1个野炮连,嫩江军区及黑龙江军区各1个野炮连,加上2纵各师警卫排组成的警卫连,共5个连队组成。1948年11月17日改称39军炮兵团。1949年6月拨归14兵团,8月29日归炮1师建制,1951年3月改归炮兵第8师建制,改装为152榴弹炮兵团。1969年8月6日,换装66式152加榴炮36门,汽车74辆。1985年9月25日,炮兵47团移交26军步兵第76师,撤消炮兵47团番号。1992年26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47团,划归炮8师建制,为130加农炮兵团。2003年炮兵第8师缩编为第2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7团番号撤销。</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光荣。那年,踏着歌声乘闷罐车来到胶东半岛军营,我们因祖国的需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山东半岛莱阳,又因部队建设需要,回到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在那段岁月里,我们经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磨炼和成长,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陆军建设事业而自豪。青春无悔,似水流年,那段难忘的岁月在我的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我感动于你们,把青春抛洒在艰苦的军营里,把爱情寄托在长长的邮路上,把思念深深的埋藏在歇斯底里。梦幻,写在那面鲜红的旗帜上;誓言,恪守在心坎儿里。我不是画家,没有办法描绘你的英姿,我也不是歌唱家,没有甜美的歌喉唱响属于你的战歌;我亦不是诗人,没有铿锵的诗句赞美你的铮铮铁骨,我有的只是一种敬畏情怀。只是一个平凡的军后代,对军人的真诚尊敬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莱阳成为了著名的梨乡,但依然是胶东半岛军事重镇,陆、海、空三军云集之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独特的军事地位。建国前莱阳驻军,清朝时期,1661年有清军3万多人。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一个师辖三个团。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有4000多兵力,日军一个中队和一个宪兵队,伪军2000余人。解放战争,莱阳战役国共两军20余万兵力在莱阳城激战22天。建国后莱阳驻军,1952年,26军军部迁驻莱阳,随后所辖76师、77师所属部队、138摩托化步兵旅、汽车91团、通信团、坦克团、高炮团、司训大队等先后迁驻莱阳。1957年,海军航空兵2师4团转到莱阳机场,1961年,济南军区后勤部十分部(原242部队)迁驻莱阳,并先后在莱阳设立145医院、402军需库、军休所、汽车连。空军4143部队及海军部队先后迁驻莱阳。1999年,26军军部移防潍坊,军直属单位约4000官兵离开莱阳,但随后的138师(现为138旅)约14000官兵迁驻莱阳。至此,莱阳驻军人数达到了建国后的最高值。莱阳城方圆10公里,成为亚洲驻军最密集的地区,莱阳也成为全国驻军最多的县市。期间的几十年里,莱阳驻军陆海空兵种齐全,东西南北中布局合理。城南有10分部,城北有26军军部,城东北官庄有炮47团、145医院,城西有海军航空兵飞行团和场站,城中驻扎着汽车91团。八九十年代,莱阳驻军有1个军部,22个成建制团级以上单位,半数乡镇都有驻军。</p><p class="ql-block">每逢周末假日,莱阳城大街小巷、商场、照相馆、影剧院,随处可见军容整齐的军人;幼儿园、中小学都有官兵子女;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了大量随军家属,莱阳一度成为全国闻名的“兵城”。他们多数人生起步于莱阳,青春留在了莱阳,莱阳也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进入本世纪,随着军队改编、缩编、移防,莱阳驻军随之减少。虽然一批批军人离开了莱阳,那一片片军营却依旧留在莱阳,却听不到军营里传出那清脆的军号声和嘹亮的军歌声,看不到整洁的军营和整齐的列队。如今常常看到一批批转业、退伍老兵,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莱阳,凭吊已逝的青春年华,追忆军营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炮兵第八师历史,父亲的红色足迹》</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的成立经历过程。1956年11月12日,总参批准解放军炮司《轮换朝鲜炮兵计划》,炮兵第八师由中国人民志愿军转隶济南军区,并与炮兵第十二师对挽装备、驻地、任务。同时炮兵第十一团于山东省潍县转隶炮兵第八师,炮兵第二O八团转归炮兵第十四师建制,师辖炮兵第十一、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二O七五个团,共有人员6179人,各种火炮151门,抗美援朝回国后,炮八师归济南军区炮兵建制。师部、炮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二O六团,分别接受炮一二师的营房与装备,炮四十七团驻莱阳北官庄营房外,其他部队均驻昌潍地区潍县黑山营房。炮十二师之炮十一团在原驻地(黑山营房)未动,拨归炮八师建制。炮八师走过了46年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师歌</p><p class="ql-block">穿过历史硝烟,军旗映红蓝天。</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炮八师在战斗中成长,</p><p class="ql-block">为民族解放南征北战。</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赫赫战功军威壮,</p><p class="ql-block">赴滇作战所向披靡敌胆寒。</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炮兵无坚不摧威力无边,</p><p class="ql-block">向前!向前!向前!</p><p class="ql-block">高举胜利的旗帜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永远向前。迎着一轮朝阳,</p><p class="ql-block">军旗更加鲜艳。</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炮八师在建设中壮大,</p><p class="ql-block">向国防现代化努力登攀。</p><p class="ql-block">爱我中华保卫和平反霸权,</p><p class="ql-block">爱我八师官兵一致心相连。</p><p class="ql-block">火热的青春献给祖国壮丽河山,</p><p class="ql-block">向前!向前!向前!</p><p class="ql-block">高举胜利的旗帜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永远向前。</p><p class="ql-block">李忠政、高树凯词、高树凯曲</p> <p class="ql-block">站在47团的大礼堂前,看着斑驳的大门门楼,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个独特的、有些遥远的年代。</p><p class="ql-block">远远向里望去,寂静的营区内,此时似乎空无一人,一片败落的样子,只剩下树的阴影与孤寂的自己。告别军营已经五十余载了,昔日的情景已经渐渐远去,那淡淡的感觉就如同一杯白水,淡得似乎没有什么滋味。这就是时间老人的独到之处,让岁月冲淡一切,甚至全部归零。但是,那些远去的日子又总是不时的在回味,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或许牵挂着什么。哦 ,突然明白了,那是青春的记忆,那是岁月的回眸,那是一缕抹不掉的回忆,那是对老营房的留恋。</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份珍贵的记忆。泛黄照片记忆着生死与共,情谊像一杯陈年佳酿,总能勾起无限感怀,思量。故人心旧人影,在心海泛波,还有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留下了自己当年青涩的影像。火热的老战友生命已留存在记忆深处,营区已经废弃,照片早就发黄,惟有青春不老!老兵们,你们是在寻找当年那失去了的梦!还是在寻找那流失了的青春年华!是在叹息,在后悔吗?还是在自慰,在自豪?作为曾经的老兵,此情此景,自有一番感慨…那里是:一代军人的记忆!那里是:万千豪情的起点!那里是:老兵们的一份特殊牵挂!大礼堂一一庄严厚重,承载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部队中,新兵入伍能在连队当上卫生员,就已经叫人羡慕不已了,能分到团卫生队,那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全团上千人,有人“得病”了,都会到这里看病化验,打针取药。当兵几年,你也许没有进过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的门槛,但这里的白大褂和“来苏”味儿,你可能不会陌生。俗话说,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呢?在卫生队的历史中有许多不知名的干部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的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就是不要忘记曾经的芳华,让后代也知道父辈们的故事。由于47团周围有几个行政村与军营紧紧毗邻。部队对他们几个村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与部队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嘹亮的军号声,一天好几遍在军营上空回荡,也在村庄和田野的上空回荡,人们在田里干活,能准确把握时间,如上工、歇息、放工,都参照军号提示的时间,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手表之类的计时工具。后来军营里安了高音喇叭,除了播放军号,还播放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和报纸摘要节目,还播放音乐等节目。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年轻人喜欢跟着喇叭学唱歌曲,许多新歌都是边干活边听歌学会的。军营里卫生队,村子里谁有个病灾,一般都到卫生队看。军医们都十分热情,看得非常仔细,医术也很高,而且看病不用挂号花钱,药费也很低。有时老乡有时急病发作,他们常常半夜三更去卫生队找军医,他们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跑到老乡家,给老乡看病打针吃药,且分文不取。</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长河远远流长 ,青春的往事确总是留在心底挥之不去,军旅生涯 青春无悔。每当看到这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为曾是军人而感到自豪,领章帽徽依然是那样的鲜艳夺目,甜蜜的笑容却掩饰不住暖暖的战友情在心底荡漾,七九年分别记忆历历在目,让着青春的记忆永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30日~8月2日,莱阳降大暴雨,全县降雨量达到了607毫米。14处公社严重受灾,加上栖霞、海阳大量客水入境,沐浴水库和清水河洪峰流量均达2000立方米/秒;清水河中下游右堤全线溃决,还冲走了炮团的2部汽车,公路多处冲毁,许多民房进水。 龙旺庄公社东西祝家庙、田格庄、南北官庄等大队被洪水围困20多个小时。炮团官兵及时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不仅保卫了部队安全,还积极参与地方抢险安置,周边村庄的600多名被困群众,被及时转移到炮团营房,并在部队安排临时安置。</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长河远远流长 ,青春的往事确总是留在心底挥之不去,军旅生涯 青春无悔。每当看到这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为曾是军人而感到自豪,领章帽徽依然是那样的鲜艳夺目,甜蜜的笑容却掩饰不住暖暖的战友情在心底荡漾,当年大礼堂前合影记忆历历在目,让着青春的记忆永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场电影是件常事,六七十年代,看电影那可是精神大餐,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1966~1976年,莱阳县有12个电影小分队,一个小分队负责2个公社,算起来百姓每人一年约看10场左右的电影。其实很多村,特别驻军周围的村,沾部队的光,专享了特殊待遇,不仅电影看的多,而且提前看到新片,甚至能看到内部片。当年莱阳民间曾流传一句不雅的呱儿“部队是大机子,电影队的是小机子”。说的是当时莱阳电影队放电影是一部小镜头的放映机,中间要停下来换片子,有时片子太旧放到中间会烧断片子,放映员要把烧坏的片子剪掉,接着再放,这样中间就会有情节看不到了。而部队放映队用的是大放映机,可以从头到尾一气看完,大家觉得很过瘾。所以当时老百姓都说,还是部队的好,部队是大机子,县电影队的是小机子,六七十年代,莱阳的大礼堂比一般地级市都要多,不仅有县工人俱乐部,莱动、莱拖、莱绢、肉联厂、重型、农学院、师范、一中等单位都有大礼堂。驻莱部队26军、十分部、145医院、官庄炮团等团以上单位基本都有大礼堂。这些礼堂都兼做影院,有了新片,都是在部队大礼堂提前上映,周边村的百姓、孩子都可先睹为快、大饱眼福。六七十年代,莱阳驻军遍布大部分公社,部队经常在露天广场放电影,这可成了周围村的节日。吃罢晚饭,人们搬着板凳,提着马扎,高高兴兴结伴来到军营的露天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说说笑笑,十分热闹。电影一开播,顿时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地看起电影。官庄炮团的南北官庄村,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说起电影,大多会津津乐道地说起这些情节。</p> <p class="ql-block">军营里差不多每周都放一次电影,每次看电影,各连拉歌比赛是一项必修课内容。这属于不是比赛的比赛,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是火爆气派。一般指挥唱歌的是连队指导员。新兵连300多号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声音大,调不准。在我们坐位的旁边是一营“老兵方阵”,是全团唱歌功底最好的营队之一,当然少不了“炫耀”和“拉歌”。“拉歌”的口号是:“某某连!来一个!”如果这个连队不回应,那就一直不停的喊口号“某某连!来一个!”,直至这个连队的指导员站起身,方才罢休。老兵连指导员开始接招,大声说道:“人家新兵连唱的不错,咱们连也不是不会唱,你们说是不是啊?!”这个连的官兵齐声回答“是!”接下来就是这个连队开始唱歌 ┄┄很有味道,这是部队的味道。多年以后,常常想起,回味无穷。当年部队放电影这是周围村的节日。吃罢晚饭,人们搬着板凳,提着马扎,高高兴兴结伴来到军营的露天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说说笑笑,十分热闹。电影一开播,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起电影。当时国家发行的电影,部队几乎都看到了,想必城市里人也不能像我们看的电影多,这真是沾了军营的光。村里的小孩们,特别喜欢看战斗片和反特片,像《南征北战》《地道战》《秘密图纸》《羊城暗哨》尤其是外国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等。看电影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这真要感谢军营提供的精神大餐。在六,七十年代看电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我的发小和战友,还记得那座老营房吗?那里有我们太多的美好回忆...有欢声笑语,也有心酸无奈,但更多的是难忘不舍。由于几十年前的部队精简整编,使老营区的营房闲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原来的营房已经荒芜到如今这个样子,杂草丛生,原来营区平摊光华的路面,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当年给小伙伴们留下许多快乐记忆的留守处大院目前几近荒芜,房屋无人居住,门窗破旧不堪,家属院、食堂等公共设施早已拆除,院内的葡萄架也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杂草和临时菜地。</p> <p class="ql-block">物质匮乏的年代,部队大院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大礼堂、医院、澡堂、食堂、学校、幼儿园、军人服务社,应有尽有。军人服务社是人们经常光照之处。</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商品紧缺,名烟名酒都要票证的年代。军人服务社的工作人员,就格外吃香,无论干部、战士、还是朋友、同学,时不时的要求我们买紧缺商品。买的最多的是烟酒。1971年茅台酒4元一瓶、1974年涨到8元一瓶。五粮液酒1.8元一瓶、到1974年大约涨到3元一瓶,汾酒1.2元一瓶,1974涨到2.4元一瓶。大前门烟一盒大约0.25元、恒大烟一盒大约0.23元、凤凰烟一盒大约0.50元。新兵老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服务社却从来都不会倒闭。服务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多时候我们买的不只是一些普通的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1965年前军队实行军衔制,仅穿了不到一年,取消军衔,全军干部、战士统一换装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的简称65式军装,干部战士的服装区别是,干部上衣四个口袋,战士上衣两个口袋,材质一样,干部不论官大官小,职务级别高低,上至军委、总部、军区首长,下至军师团营连排长,都是一样的服装式样,据当时消息说,干部战士、上级下级服装一个式样,体现官兵一致,一律平等,缩小等级差距,这种65式军装,实行了二十年,我也穿了二十年,八十年代后期即将实行新的军衔制时,过渡式军装又仅穿了不到一年,一声令下,命令脱下军装,饱含热泪,依依不舍,离开部队,那个时候,原部队撤消,没有告别,没有再見,离开部队大院那一刻,真想嚎啕大哭,却只能强忍只流泪不发声,把不舍与无奈深深埋在心底,这个场面,虽已过去几十年了,但那个情景,好似就在咋天,历历在目,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毛主席身着65式军装,龙行虎步,面露笑容。身边这位露着白牙的女子,则是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在毛主席晚年她长期跟随负责毛主席的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1950年志愿军参战之时,尽管调集了炮1师、2师、8师等最精锐炮兵部队,但是苏联武器尚未到位,这些炮兵部队仍然装备的是缴获的万国造火炮。在军、师、团、营火炮中,也是杂乱不堪。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所有炮兵仅有9个团,装备火炮284门,型号陈旧,且多由骡马牵引。也就是说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全军装备的火炮数量还没有美军一个野战师多。在刚开始的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共才打出了2万余发炮弹。而在第五次战役之中,仅仅是美军的第2师攻击志愿军防守的983高地时,就在短短9天之内打出了近36万发炮弹。如此高强度的火力打击,自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志愿军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不得不放弃镇守的983高地。第一次战役中,炮兵虽有91门火炮参战,但仅有5个营的火炮起到了作用,发射炮弹505发;第二次战役参战火炮48门,发射炮弹549发;第三次战役参战火炮106门,发射炮弹4267发;第四次战役参战火炮127门,发射炮弹7921发;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参战炮兵15个营,发射炮弹2673发,第二阶段参战炮兵10个营,发射炮弹5192发。第五次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700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500余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一共发射炮弹21107发,这个数字还不如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一次战役的炮弹消耗量。</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首都天安门广场显得格外庄严雄伟。蓝蓝的天、红红的墙、白色的石桥、金色的天安门城楼,无数面红旗迎风飘扬。首都40万军民隆重举行国庆两周年庆祝典礼。炮兵47团1951年10月1日1营及4连参加北京国庆阅兵。</p> <p class="ql-block">  苏联﹙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二战时期的主力重型火炮,二战期间,ML-20的服役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作苏军的集团军级的火力支援,ML-20在很多军队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中后期。1951年受阅的ML-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方队。苏联制造,履带拖拉机牵引,是当时人民解放军威力最强大的地面火炮。</p> <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八师47团奉命组成了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由于当时的装备力量较为落后,日制14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火炮全部由骡马驮运,是一支纯粹的骡马炮兵部队&nbsp;。1950年7月份,开往吉林省通化进行了出国参战的政治动员和各项准备。为迷惑敌人,炮八师47团在此地换上了朝鲜人民军样式的服装,干部穿着裤腿外侧有两条红线的棉马裤,战士穿着垄沟式的棉上衣。从10月15日开始,部队经过4天晓行夜宿的急行军,18日到达鸭绿江边的辑安。19日傍晚,全师奉命赶到辑安鸭绿江大桥北头,等待过江。</p><p class="ql-block">桥上人潮如涌、战马嘶鸣、车辆缓行。“快,快跟上!”这命令声,低沉中带着严肃,督促着战士们快速而有序地行进在鸭绿江大桥上。</p><p class="ql-block">战马拉着火炮,马车装着弹药。如果从桥上过,速度既慢还耽误其他部队过桥;如遇敌机来轰炸,进退隐蔽都困难;一旦弹药车爆炸,更会带来桥毁人亡的严重后果。</p><p class="ql-block">当时,鸭绿江是枯水季节。江水只有半米多深,江面宽200多米。师首长紧急研究决定:为了安全,为了胜利,所有火炮车都从桥下水中渡江。并严格防空纪律,不准吸烟,不准点马灯,不准照手电筒,不准大声喧哗。</p><p class="ql-block">只见,一辆又一辆炮车顺着沙滩驶向水面。战士们有的牵着马,有的扬鞭,机关人员也都跳入水中在两侧帮着推炮车,伴随着“啪、啪”的响鞭声,一步一步向江中走去。拉炮车的马怕水,只在原地打圈,不往前走,五六位战士便强拉硬扛,最终马儿步步前行。</p><p class="ql-block">一位推车轮的战士的手被划伤,血流不止,鲜血染红了脚下的江水,他一声不吭、忍着痛疼奋力推车。他们个个军衣被打湿,汗水外淌,推拉着一门又一门大炮在江水中艰难地朝对岸走去。约半夜时分,炮车过完,师机关人员列队快步上桥,全师秘密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炮47团担负防御作战任务,2营入朝配属50军148师登岛作战。1951年3月27日,炮兵第8师接收已改装的炮兵第47团、第31团、第43团三个摩托化炮兵团,成为志愿军第一个摩托化炮兵师。</p><p class="ql-block">从那一天起,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1951年到1952年,对预备炮兵第8师换装苏械的152毫米和122毫米榴弹炮。</p> <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23日,炮47团抽调一个连参加了炮战。人民解放军集中400多门火炮突然轰击国民党军驻守的福建金门岛,掀起一场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p> <p class="ql-block">47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用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杀伤威力太大,对越军的野战工事是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当它轰鸣的时候越军阵地都是静悄悄的不敢还击...充分的说服和教育了越南人。在中越战争打响之后,中国并不怎么被看好。中国军队甚至被苏联评价为缺乏实战经验,没有什么战斗力,军事装备也很落后,所以越南应该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国经受了多方质疑,最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世界各方在此次战争中,也对中国的炮兵刮目相看,我军的威风由他们展现的淋漓尽致,越军被打得闻风丧胆。</p> <p class="ql-block">当时47团装备国内最先进的法国贝利埃GBC 8军用卡车——一款被称为“戴高乐”的卡车,47团从成立的马托跑,苏联的履带拖拉机,到国产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再到法国戴高乐牵引车,走过十七年历程。</p> <p class="ql-block">1964年,中法建交后我国引进了不少Berliet GBU 15装备炮兵部队,作为152毫米榴弹炮和100毫米高炮的牵引车,对解放军的机械化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重型卡车产量有限性能质量也不行,因而这些法国进口卡车自然就是部队的宝贝了。平时只有常勤车动,其余的车就是战备车,战备车得封存,只有演习和驻训还有抢险救灾和战争了,战备车才启封。战备车封存时蓄电池都不在车上,风挡都有遮盖物,车用支撑物架起,油路都用东西封存好,但是保持一定战备里程,定期检查保养。这些车一直服役到本世纪初,虽然平时很少出动。</p><p class="ql-block">炮兵47团用做重型榴弹炮法国戴高乐牵引车,当时我记得当时法国人岀口时把车夜间用的红外线夜视装备都卸载了,但在当时这也是我军最好的牵引车了,这解决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运输部队没有重型卡车的问题,炮兵换装了它后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这些法国卡车在解放军炮兵部队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p> <p class="ql-block">四十七团,在1981年牵引车由戴高乐型换装为西德奔驰2026型</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我军订购了一部分梅赛德斯奔驰2026重型卡车,以缓解当时我军重载卡车不足的情况,这些奔驰2026主要用于牵引重型火炮的任务,由于其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给当时军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1969年当时为了结决部队干部结决家属就业问题,当时团长吴思云主持挂帅,47团自筹资金,办起了莱阳市6170部队毛巾厂,注册“梨花”牌商标,建厂初期共6台织机。第一任厂长张希宾,第二任厂长徐宏华,第三任厂长雷振升。三营九连干部战士直接参加工厂生产,有的战士从入伍的第一天,就分配在毛巾厂,风趣味地说当了八年兵没有听见一声炮声,听了八年的织机声。当时毛巾厂效益越办越好,三班到,当时人员达到300多人,越办越大,产品供不应求,那时,能走进这道大门是多么值得让人羡慕和自豪的一件事。当时毛巾厂第一次召工,主要在柏林庄、河洛、沐浴店公社召工,第二次招工是以纪格庄公社为主。当时能被召上来的工人是一件人生大事,从此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也改变了人生。那时毛巾厂效益很好,当时效益山东省排在济南、青岛毛巾厂后第3名,由于1971年10月1日出口订单比较多,直接有省外贸挂中国制造,通过青岛港直接岀口国外,三班倒加班赶制。毛巾厂红极一时,当时,6170毛巾厂就像一个小社会,过着衣食住行都有保障的安稳生活,那时想买毛巾只有找关系买到岀口转内销的毛巾,当时部队围墙没有钱盖,用毛巾厂的创造的利润岀的钱盖的,当时炮八师师长到47团视察工作,看见盖好的围墙说师部也没有这样好的围墙。1973年毛巾厂建厂4周年,于1974年5月7日招开庆祝建厂4周年,全厂会餐喝酒庆贺,走过4年的6170毛巾厂纯利74万,当时工人工资20一30元钱,这74万放到现在己成一笔不少的巨款,由于当时中央军委下了文件,部队家属工厂战用地放劳动力过多不让办企业,由莱阳驻军47团干部、战士、家属捐款建起的毛巾厂,1976年1月1日移交莱阳地方管属,当时的工人和战士124名都转为正式户口,当时移交时有1511一44机织32台,1515一75织机8台。</p> <p class="ql-block">1974年8月30日,莱阳县城最大的灯光球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胸戴红花手拎洗脸盆子的我们登上一辆辆挂着标语的解放牌大卡车。当卡车启动的那一刻,城市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变成了人民公社社员。这莱阳第二批下乡知青,47团和4143海军航空兵部队两家知青,同时分在纪格庄公社周格庄村,从此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从莱阳县志查到1974年7月20日 , 县委、县革委和驻军联合召开万人大会 , 欢送113名“知青”到农村插队 。 他们分别被安置在河洛、沐浴店、照旺庄和禄格庄四个公社 , 收入较稳定的一些大队 。8月底,第二批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7年8月,第三批到农村插队落户。</p> <p class="ql-block">当承载着青春梦想与红色情感的大院,消失在废弃老营房时候,我的泪在纷飞,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难忘每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熟悉的军号在大院上空回荡,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阔步前进,迎来崭新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这辈子难以释怀的军人情缘。记不清多少次跟随军人的父亲走南闯北,也早已习惯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伙伴,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大院情怀,还有那些似火一般热情的叔叔阿姨和兄弟姐妹们。</p><p class="ql-block"> 那些听着军号起床,跟着出操的队伍晨跑的习惯,早已融入浓浓的军人元素,练就了一身的兵味,不管有没有穿着军装,也无论是否曾经是一个兵,其实早就是一名没有军籍的军人,因为军人的血脉已经同大院的气息融为一体,无法分离。</p><p class="ql-block"> 当岁月的年轮飞逝而过后,我已不再年轻,虽然我的大院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然而心中的大院却随着时光愈发牢固,这是我成长的家园,这是我毕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父辈都离开了,儿时的伙伴天各一方,然而彼此的心始终联系在一起,不分你我。</p><p class="ql-block"> 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抚摸着鬓角上的斑斑白发,追忆我的大院生活,那些久远的记忆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恍然间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依旧是儿时的模样,依旧是一身父辈的军绿色,斜挎着父辈的黄挎包,排着整齐的队伍,迎着明媚的阳光一路向前,心中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每一个大院人的心里,永远不倒!</p><p class="ql-block">  总也忘不了那些魂牵梦萦的大院生活,总也忘不了那生我养我的红色土地,忘不了每一个曾经的大院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人生几回回寻寻觅觅,寻找我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根,而大院情愫就是我的血脉之源、血色之根。</p><p class="ql-block"> 无论现在身在何处,然而心底的那份大院情结结早已深入骨髓,融化在血液里。那大院的一草一木,大院的点点滴滴连同生命一起,与日月同辉,比江河宽广,今生今世,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说不尽的军旅生活,道不尽的战友情谊,梦不够的军营相思。望着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喊一声老战友,几多牵挂几多情;看着一张张亲切而又模糊的脸庞,叫一声老战友,几许梦醒几许浓。</p><p class="ql-block">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朝是战友,一生手拉手!愿我们铭记曾经的黄金岁月,珍惜胜过亲情的兄弟之情,互帮互助,携手并进,共享盛世!愿我们的战友情谊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回忆一辈子有一段当年兵历史光荣:一位战友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要后悔一辈子。我却道,如果一个热血青年,如果不志愿选择戍边,保家卫国,那么,他将会遗憾一生。当然啰,人各有志,报效祖国的途径有若干种,不过不当兵,不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锻炼,就很难真正懂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学会吃苦;2、学会服从;3、学会忍耐;4、学会了敬业;5、学会了负责任;6、学会了努力;7、学会了勇敢;8、学会了节俭;9、学会了宽容;10、学会了自律;11、学会了珍惜;12、学会了拼搏;13、学会了从容;14、学会了自立;15、学会了孝道。</p> <p class="ql-block">嘎斯—69这款车,大多数人对它或许还很陌生。但一说到21世纪在我国近乎“绝迹”的北京212,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而且很多人在内心深处至今还对它保留着一丝朴素的记忆。然而,北京212的“爷爷”、各类国产越野车的“太姥爷”,就是嘎斯—69。这款车由前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生产,是斯大林发展前苏联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产物。最开始只用于国家领导人阅兵和日常出行,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八大伟人的“座驾”,皆是嘎斯—69,后来,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多,逐渐配备到县团级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直到60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嘎斯—69的进口也登时“嘎然而止”了。但与此同时,我国自行研制的轻型越野车北京212横空出世,嘎斯69,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这也是我当年第一次坐嘎斯69去潍坊去看支左父亲。</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那个物质还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里,有一辆自行车,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可以说这种两个轮子踩着就可以很快的行走的工具,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光荣的象征。童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它的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感人,回味无穷。而在自行车陪伴的那些岁月,确是这首歌中最美妙的音符之一,令久久不能忘怀,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和汽车一样,是有牌照的。已经领了牌照却没有挂上自行车的,不能上路行驶,违者罚金。当时骑自行车上路和现在开汽车上路一样,只有办理了牌照和执照,然后才属于合法上路,只是不需要去考驾驶证罢了。那个年代自行车安装上车牌、砸上钢印后有一个好处,如果遇到车辆丢失,找回来的机率会更大。失主可以到派出所报案,一旦警方破案,失主便可凭自行车执照、购车发票和单位或居委会证明(那时还没有身份证)前往领取,经过核对无误后发还给失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车、汽车走入千家万户,以自行车为代步工具的时代渐行渐远,自行车牌照、自行车执照、自行车管理所也慢慢地销声匿迹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我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公交早已遍布城市的交通要道,市区车、郊区车、旅游专线车,应有尽有,BRT快速公交也进入了城市的生活,地铁、轻轨也将人们更快的送往目的地。从起初的打面的,到招手即停的各种出租车,以及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的网约车、顺风车如滴滴出行等,出行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列车提速到了仿佛闪电的速度,那慢腾腾、晃悠悠的绿皮火车成了遥远的回忆,动车、高铁、磁悬浮像火箭加速度一个劲的快,更快,更快地向前飞进。无人驾驶也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谁也挡不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p> <p class="ql-block">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票证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到1992年最后一种票证——粮票“寿终正寝”,中国百姓历经了近40年之久的 “票证时代”。一张军用粮票背面,还印着国家领袖“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这样一个勤俭建国方针”的话语。军用粮票由国家粮食部统一印制,按年度发行。票面上规定的“粗粮、大米、面粉和马料”是法定,必须严格执行的。部队军粮供应也和地方一样,90%是粗粮以高梁莜面玉米为主,10%是细粮。60年代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还不发达,军人的伙食标准每天每0.45元,一日三餐粗粮,保障战士吃饱肚子,已是不易。解放军是纪律严明的队伍,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和人民打成一片,不能搞一丝一毫的特殊化。我们这一代,是用粮票换鸡蛋的最后一代,是一进入社会就赶上停止使用供应票证的第一代。出生于1960年代的人,见证过不少的票证,有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油票、糖票、副食票等等,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生活必须品凭票供应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出门在外除了带钱还必须带上足够的粮票。那时城里人凭这票那票啥都有供应着实让农村人羡慕,好多城里人都有粮票换鸡蛋的经历。到了1980年代以后,社会物资供应渐渐丰富起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成为现实,各种票证也就随之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潍北炮八师炮兵靶场,在潍北靶场有47团常住有一个连队,靶场很大有很多土地,为了解决部队南方人比较多,当时部队供应以白面为主,解决南方人吃大米的问题成了团领导首先解决大事,六四年就有了种水稻的历史,在部队农场劳动时种水稻,普普通通的一个连队。他们看营房、种田、晒盐、种水稻。早四点多起床晚八点收工,他们很辛苦,但焕来了47团干部战士和家属都能吃上香香大米。</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部队战士用的水壶和挎包,部队战士作战训练穿的鞋,连队战士起床、出操后要整理内务卫生,标准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没有电视,每天晚上8点连队会集合全连官兵,利用收音机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按兵种分,都说炮兵是老爷兵,拉练、演习不用跑步都作车,别的兵种都特别炫耀,当兵能开车就非常神气了。有人戏称:“听诊器,方向盘,最后才是老教员”</p> <p class="ql-block">每天通信员从邮局取回报纸信件,谁收到家信就高兴,尤其是收到爱人或未婚妻的信,心情会格外激动。那时候,未婚妻(也称女朋友)到部队探望兵哥哥,两人心中灌满了蜂蜜和美酒,年青的小战士们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p> <p class="ql-block">&nbsp;战友们、发小这里也许有你战斗和生活的身影。老兵们,这里也许有你日思夜想的连首长和班排长。让我们一起回顾,一起分享,一起品味吧!</p> <p class="ql-block">火炮打靶,这种场面也是最为震撼的。但也有出意外的时候,炮弹声音很大,从发射到落地经过30多公里,有时候炮弹从村庄上经过,音暴会把老乡的玻璃振破,发场我军的传统惯。震波导致附近民宅受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威胁都及时快速赔偿。</p> <p class="ql-block">蓝蓝的天空白云在飞翔,</p><p class="ql-block">富绕的胶东半岛,</p><p class="ql-block">莱阳梨的故乡,</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奉献,</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站岗,</p><p class="ql-block">火热的军旅生活,</p><p class="ql-block">伴随着我们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一去不复返了时光,</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在看一眼营房,</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指导员!再见吧老连长!</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即将复员,</p><p class="ql-block">回家乡奔赴新的战场……</p><p class="ql-block">又到营盘流水时,</p><p class="ql-block">战友吟唱离别歌,</p><p class="ql-block">唱着唱着,不知不觉中,</p><p class="ql-block">眼眶中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部队老营房,这里有青春,</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友谊,这里有故事,</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回忆。</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树已经长大,</p><p class="ql-block">虽然再无来人呵护,</p><p class="ql-block">依旧茂密苍劲挺拔。</p><p class="ql-block">那里的营房已经破损,</p><p class="ql-block">虽然历经风霜雨雪,</p><p class="ql-block">依旧保持立正的军姿。</p><p class="ql-block">那里的青春已经远去,</p><p class="ql-block">虽然再无当年的容颜,</p><p class="ql-block">依旧显示军人的风范。</p><p class="ql-block">那里的故事已经古老,</p><p class="ql-block">虽然感天动地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依旧在儿孙的心中默默流传</p> <p class="ql-block">找一个理由,和战友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声老哥,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找一个理由,去和战友见一面,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声战友,一份关切,情谊绵长。</p><p class="ql-block">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用碗喝酒,大声唱歌,一声兄弟,一生朋友,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 有战友在的地方,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大家坐在那里,说着过往,拍着胸膛,搂着肩膀,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因为战友,让我们找到了过去的万丈光芒。</p><p class="ql-block"> 有战友在的地方,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着酒杯,不说话,头一仰,全喝光,那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因为战友,让我们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张。</p><p class="ql-block"> 战友是前世的债,这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p> <p class="ql-block">  军工127厂开始设想利用60式122加更为轻便的炮架,为59式130加农炮“减肥”。产品于1970年研制成功,重量减轻到6.3吨,命名为59-1式130mm加农炮;而由于苏制D-20式152mm加榴炮本来就是和D-74通用炮架的“姊妹炮”,所以在60式的炮架上催生出66式152mm加榴炮也顺理成章。这样一来,在70年代中期,一些炮兵师曾短暂呈现出122加、130加和152加榴“身管火炮三巨头”并肩而立的盛况。1969年8月29日,炮47团换装66式152加榴炮36门,74辆汽车。</p> <p class="ql-block">没有经历过部队生活的人,是难以理解军人之间的情感的;没有在部队摸爬滚打历练过的人,自然也无从知道战友之间的那份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炮八师47团指挥连在团部大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当兵,每个月发6块钱津贴。第二年7块,第三年发8块……。津贴不算多,但也够自己用的。因为战士吃饭不花钱,穿衣服不花钱,邮寄信件不花钱(是在信封角上盖个三角章就免费了)。自己就是花钱买块肥皂或香皂和洗衣粉,偶尔买包烟抽。节约的战友还能攒钱寄回家去,那时我们国家也不富裕。</p> <p class="ql-block">&nbsp;2019年8月1日&nbsp;,炮八师四十七团(温籍)战友在浙江省文成县铜铃山宾馆举行八一战友会</p><p class="ql-block"> 来自江苏、安微、浙江洞头、平阳、苍南、文成的炮八师四十七团战友及战友夫人共70多人,战友们以最纯最真的战友情,举杯畅饮、高歌一曲、祝贺八一建军节92周年。</p> <p class="ql-block">老营房</p><p class="ql-block">老营房还是老模样</p><p class="ql-block">没有了往日的军歌嘹亮</p><p class="ql-block">只留下无尽的忧伤</p><p class="ql-block">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p><p class="ql-block">现在仍留恋那身绿军装</p><p class="ql-block">同吃一锅饭</p><p class="ql-block">在火热的军营里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摸爬滚打</p><p class="ql-block">军官梦在这里扬帆启航</p><p class="ql-block">风霜雨雪</p><p class="ql-block">战友情给我向上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老营房</p><p class="ql-block">找到了回家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无论我离开多久</p><p class="ql-block">总不会把你遗忘</p> <p class="ql-block">炮八师第四十七团(滨州。东营)战友入伍四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每一所大院都是一部历史,历史的大院作为部队的一个缩影,也终将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记住这段历史只需片刻,怀想这段历史却是永远。因为,总有一首歌不偏不倚切中你的思绪; 因为,总有一座大院不早不晚温暖你的回忆; 因为,总有一群发小儿不远不近填补你的空寂; 因为,总有一段不长不短的历史让你难忘过去。</p><p class="ql-block">对于部队而言,你是我们的人生坐标,我们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对于大院而言,你是我们的精神故乡,我们在你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不可磨灭的章节和永无休止的音符。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是部队中的沧海一粟,普通一兵,为弘扬革命传统和作风,步履铿锵,昂首挺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砥砺前行。对于未来而言,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大院依然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中的一种思念、一种寄托,成为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炮兵八师47团指挥连(20181021)泉城济南联欢</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任时光飞逝,任容颜苍老,永远改变不了战友深深思念,一路风雨一路歌,经受不同的历练。近四十年不相见,却从未曾遗忘!如今聚首,虽说人生沧桑,即莫生又熟悉的面容、依然是当年英俊潇洒、斗志昂扬 、为人民服务宗旨纯真的模样,感觉非常亲切!大家热泪盈眶相互问候拥抱,交流非常透彻知心,彼此回忆初心,仿佛回到四十年前在连队一起训练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犹如眼前,记忆犹新。应感谢刘坤玉老台长、济南战友操劳筹备,给我们在友好欢歌笑语中交流的机会。战友情是陈年老洒,纯浓香、清净明。余生之年期待再次相聚!战友们:一辈子太短,要心情灿烂,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祝福战友们生活快乐,晚年幸福健康!好好的爱惜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老了…… 这首歌献给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济宁战友欢迎各位战友来济宁</p><p class="ql-block"> 王治忠</p> <p class="ql-block">1981.11退伍照一一一莱阳</p> <p class="ql-block">济宁战友1980元旦一一莱阳</p> <p class="ql-block">庆祝建軍九十周年!炮兵八师四十七团五連老战友团聚会。2017-08-23</p><p class="ql-block">济南卧虎山</p> <p class="ql-block">炮八师第四十七团一连战友联谊会“聚力战友情、共筑战友梦”</p><p class="ql-block">2018-05-13,五月的济南,泉水叮咚,微波荡漾。美丽大明湖畔,荷花含笣待放,微笑着迎接四面八方汇聚的战友们:欢聚在济南"天发舜和大洒店"一起共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四十七团一连首届战友联谊会~"聚力战友情、共筑战友梦"。</p><p class="ql-block"> 参加炮兵第八师四十七团一连首届战友联谊会战友有:德州军分区首长、四十七团一连吴指导员、倪连长、王指导员、孙连长、刘排长、张排长、及来自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籍的40多名战友及家属们。</p><p class="ql-block"> 军歌热浪云霞布、战友深情笔墨彰。我们这次战友聚会:𣎴忘初心,牢记军人本色、凝聚战友力量、共同筑起战友的梦想!回忆过去,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师恩重如山、战友情难忘。40年来弹指一挥间,时刻相互挂念着战友情,时刻想念着兄弟爱。战友们:多年期盼相聚,今天终于圆梦成真。得以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组委会:谢作产、程少华、张立军、李延德、陈腾宾、岳建平、张卫、李明</p><p class="ql-block"> 拍 摄:程少华、谢作产、白小羚、彭纪律、众战友</p> <p class="ql-block">炮八师四十七团(平阳)第36次春节战友会</p><p class="ql-block">2017-02-02</p><p class="ql-block">  79年 炮八师四十七团(平阳)战友会从1981年农历正月初六第1次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35次,每年春节一次(不包括每年一次的八一战友会),战友亲如兄弟。第36次春节战友会于2017年农历正月初六欢聚鳌江环城酒店,今年我们邀请苍南灵溪、文成战友参加,战友们以最纯最真的战友情,举杯畅饮、高歌一曲、祝福全体战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鸡年发财!</p><p class="ql-block"> 炮八师四十七团(平阳)战友会安排:</p><p class="ql-block">2017.鳌江一组: 周杨敏、詹昌虎、</p><p class="ql-block">陈治共、温振成、温怀金 、林元开。</p><p class="ql-block">2018.昆阳:伍思龙、程松青、吕胜凯、</p><p class="ql-block">彭纪律、陈朝付、程少华。</p><p class="ql-block">2019.北港:吴 理、陈积坛、黄兆君、</p><p class="ql-block">周朝全、李美快、李前汉。</p><p class="ql-block">2020.鳌江二组:谢作产、谢作战、</p><p class="ql-block">王怀良、范定佐、奚高纯、白锡周。</p><p class="ql-block">2021.万全:陈兰弟、谢作喜、杨遵银、</p><p class="ql-block">陈修球、陈集顺、梁祥成。</p><p class="ql-block"> 摄影:温振成</p> <p class="ql-block">二0二一年八月一日,炮八师四十七团温州籍战友欢聚在梅溪山水农家乐庆祝建军节!</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元旦,炮八师四十七团平阳、苍南战友及军嫂30多人欢聚苍南县灵溪顺景大酒店,举办新年战友联欢会,共同祝福战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第四十七团指挥连测地排战友联谊会</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第四十七团指挥连测地排战友联谊会在泰山情淮大酒店举办。</p> <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最美好的年华</p><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最思念的往昔</p><p class="ql-block">一代人的生命早已逝去</p><p class="ql-block">一代人的青春正在回忆</p><p class="ql-block">火红的年代辉煌过平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阳光灿烂的日子洒尽芳华遍地</p><p class="ql-block">大院的情谊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大院的情怀珍藏心底</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当年在部队有多少津贴和工资吗?</p><p class="ql-block">战士津贴标准:</p><p class="ql-block">服役一年——6元、服役二年——7 元</p><p class="ql-block">服役三年——8元、服役四年——10元</p><p class="ql-block">服役五年——15元、服役六年——20元</p><p class="ql-block">服役七年——26元、服役八年——32元</p><p class="ql-block">服役九年——38元、服役十年——44元</p><p class="ql-block">服役十一年以上50元</p><p class="ql-block">干部工资标准:</p><p class="ql-block">23级——52元、22级——60元</p><p class="ql-block">21级——70元、20级——80元</p><p class="ql-block">19级——90元、18级——102元</p><p class="ql-block">17级——114元、16级——126元</p><p class="ql-block">15级——141元、14级——158元</p><p class="ql-block">13级——177元、12级——197元</p><p class="ql-block">11级——217元、10级——237元</p><p class="ql-block">9级——257元、8级——282元</p><p class="ql-block">7级——307元、6级——325元</p><p class="ql-block">5级——342元、4级——372元</p><p class="ql-block">1、2、3级——404元。</p><p class="ql-block">回想起当年的津贴和工资,更体会到当兵是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当兵是光荣、是吃苦、是流汗、是忘我、是牺牲、是奉献。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人生在世,和世间万物相比不过是短暂瞬间,这些回忆将永远珍藏在心里,带着阳光、带着花香、带着梦想,去展望明天……</p><p class="ql-block">请看看现在部队的工资,2020陆军首次军官加薪已经落实,加薪后工资:</p><p class="ql-block">下士5750元,中士7820元;</p><p class="ql-block">上士10120元;四级军士长12420。</p><p class="ql-block">排职10360元;副连11270元;</p><p class="ql-block">正连12190元;副营13340元;</p><p class="ql-block">正营17020元;副团20700元,</p><p class="ql-block">正团26070元;副师29440元;</p><p class="ql-block">正师34270元。</p> <p class="ql-block">我们 这群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大院里,虽然各自都有祖籍,四川的,东北的,广东的,山西的,淮南的.....每天光叫孩子回家吃饭就有好多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地域文化的融合,几乎每个大院的孩子都能在三种以上的方言中任意转换,形成了大杂烩一锅煮的特色。又长期生活在大院里,和当地的老百姓很少来往,所以大院就是我们的“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都是有故乡的。大院的孩子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几乎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一出生就跟着父母部队“南征北战”,父母的故乡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的概念,唯一具体的就是乡音的传承,这种乡音在部队南腔北调的熔炉里很快就抹去了痕迹,当慢悠悠的童年置身大院理所当然时,当某一天突然必须集体离去的时候,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准备好了的。</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红的黎明,听着部队干部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军营中,喊着口号一二一的出操声,我们系着红领巾背着军挂包,蹦蹦跳跳地跑去北官庄小学上学的情景,今天还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大院是什么?大院的精神和品质是什么?我会深情地告诉你:绿色的军营和沸腾的部队大院,永远是一个难以抹去的青春记忆。那是我生命里承载着无数欢乐与痛苦时光的地方,是我们青春梦想开始燃烧的地方,也是我们时常牵挂、挥之不去的军魂所在。总也忘不了那些梦牵魂萦的部队大院生活,忘不了父辈们用毕生挚爱的人民军队和绿色情怀,更忘不了每一个曾经的大院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无论现在的我们身居何处,心底的那份大院情结早已渗入骨髓,融化在血液里。 如今,我站在空荡荡的大院中央,环顾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和长满杂草的四周,那儿时的一幕幕场景油然而生,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大院生活,我的泪在无声地流淌。环顾偌大的院子,早已空无一人,那种荒芜和悲凉的感觉溢满全身,端着的手机在颤抖,好似千斤重。无论现在身在何处,然而心底的那份大院情结结早已深入骨髓,融化在血液里。那大院的一草一木,大院的点点滴滴连同生命一起,与日月同辉,比江河宽广,今生今世,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再见吧——我们魂牵梦绕的老营房!</p><p class="ql-block">再见吧——我们难分难舍的第二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