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有梦,不以山海远 <p class="ql-block"> 无论迟春夏暮、纷杂万物,为师者应常自审内心,守住身正学高的根基。在巴川这片土壤上,每位青年教师乐在其中且渴慕地汲取营养,立大志得崇功,勤耕耘建广业,在迎春萌芽的季节中重新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在平凡中重塑极具魅力自我,漫漫长途中又多了几个追梦者。</p> 不惰寸功 见贤思齐 <p class="ql-block"> 握一支粉笔,传孔孟老庄学问;站三尺讲台,授李杜韩柳诗文。3月28日我校开展了巴川系第五届青优赛决赛语文学科的比赛(录课)。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我们心上划上了独特的一道痕迹,无论是展现课文中所呈现的描写之美、语言之美、哲理之美,还是以充沛热烈的情感带入朗读串联起全文的脉络,青年语文教师们执教风格各异,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及对课堂组织的良好驾驭能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熟悉的口诀在3月29日举行的第五届青优赛化学学科比赛中再次现身,跳动的化学元素不仅组成了生活中的各种物质,也组成了青年化学老师们脑中有思想、有热度的知识,传递给求知若渴的学生。而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各施绝学,在这平凡而充满挑战的赛场上比拼切磋。同时,也激荡着我们跃跃欲试的内心,迫不及待想加入这场盛会。</p>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p class="ql-block"> 好事多磨,多磨多琢。磨课,一个字“磨”道出了教师在上课前对课本的认真钻研和细细斟酌。通过集体磨课,每位教师不断在动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以沉稳、有序、巧妙的课堂把握,像授粉蝴蝶在课堂上精准播撒知识的甜蜜花粉。经过多轮磨课的整理和反思,每一次更为精辟、简练、生动的语言运用较都暗暗记录下新教师们的成长,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等闪烁着教师成长的记录光斑。教师们在一次次更加精细的打磨中付出时间和精力,最终实现流畅自如的课堂上,保证各个环节紧密又自然的衔接,学生课上一双双清澈求知的眼睛,都是对磨课光阴最美好的回馈。</p> <p class="ql-block">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智慧地阐述了成功之道:想做成一件事,需要点滴的积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一次磨课,就是一次锻炼,就是一次往更高台阶上的跨越。南怀瑾大师有一段关于成功的描述:“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时要分秒必争,有时则是分秒不可争。必争者是我们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争者,因为时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可见,想要达成梦想,必须发动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负重前行意味着要历经艰苦,需克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甚至绝境。经不住困难的考验意味着你还没有拥抱成功的资格!一如每一位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集体钻研,认真磨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旅途中向着更加阳光灿烂的彼岸砥砺前行!</p> 行之愈笃 知之愈明 <p class="ql-block"> 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各位新教师都为早日站稳讲台在教师顶岗实习的第三周里暗自发力,在平凡的岁月里重塑自我、打破自我。用“一堂好课”对标自己的课堂:第一,目标恰当,形成教学合力,这是一堂好课的基本前提。第二,“线索”清晰, “结构”合理,这是一堂好课的重要保证。第三,要抓住“问题”, 突出重点,有问题意识,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第四,教学过程体现环节,教学方法精炼,这是一堂好课的核心。各位教师们也在这周各显身手,用“一堂好课”标准严于律己,用一份“教育初心”书写执著坚定。</p> <p class="ql-block"> 从初站讲台略显局促的模样,到现在从容不迫在一隅小小课堂从容教学,愈发轻车熟路。各位新教师完备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上流畅自如的呈现,学生们各式各样的灵活思维展现,都已证明新教师们经受住了现阶段的诸多考验。在亲身实践中,也不断督促各位新教师用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不断的努力和成长证明自己,做新时代的“育人工匠”,在教学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越战越勇。</p> 敏学好问 学思相间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让人耳目一新,一次次地提醒新教师们要用“专业成就未来”。如令数学学科组中新教师们印象深刻的是从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的主题研讨到“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从一题多解到多解归一”再到“初中数学老师如何撰写论文”,酣畅淋漓的研讨让各位新教师获益匪浅。从宏观上极为专业性的研讨主题,被各个专业的教师前辈分解成直接易懂的教学经验,依稀记得周昌友老师对“一题多解到多解归一”的阐述,练小菊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整体思路逻辑的指导……在各经验丰富的教师前辈们专业思想的指导下,一个个抽象的主题变成了一个个可落地、可实操的具体例子,给新教师在面对教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专业的教师前辈每周的悉心教导下,新教师们的整体教学素养也得到了有质量的提升,在教研会上从聆听到畅谈,小小的改变也见证着新教师们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在有益的活动中,各位新教师得到心灵上的滋养和教学灵感的灌溉,也期待着各位教师们的新思善思在教研活动的碰撞中能不断茁壮。</p> 师师互动 择善相从 <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次反复打磨修改的课件,屡次锤炼的课堂语言,课后字斟句酌的建议反馈,都是导师们辛苦付出的痕迹。一次次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吸纳导师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反思,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从课堂的整体把控,再到教学内容的设计方式,学生管理的有效程度,归纳总结的习惯养成,导师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诲。在教学上导师们是新教师们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是新教师们友好互通的朋友,为其提供教学上的优质思路,在生活上为其排解职业成长中焦虑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细节之处更见教育真心。与导师探讨时,课程框架与内容作为重中之重,新教师与导师们真诚沟通,细致到每个环节间的过渡,每个问题间的转折,经过精心设计,皆为课堂流畅的呈现,导师们的指导是新教师教学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在实习期间,新教师们兼顾教师与学生双重身份的转换。在三尺讲台上,作好教师本职工作,讲台之下,新教师们更要不懈学习充实武装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教坛新人”蜕变成合格的成熟教师。作为成长路途上的摆渡人,导师们付出了自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在新教师们成长进步的同时,必将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恩师!</p> 悟从疑得 乐自苦生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并不是目标和终点,课后的总结反思中藏着的才是更多更宝贵的经验。每一堂课都应经过严格的备课—磨课—第二次备课—上课的过程,在反反复复的备课磨课中新教师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总结与课堂实践中产生的偏差,这是新教师能从中进行反思和归纳的财富。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新教师们悟得课堂教学组织的要法,启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文本、体悟语言的艺术,培养让学生受益一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优秀教师的魅力值得每一位新教师的称叹,当新教师们坚定不移地踏上这条道路,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仍道阻且长,而路途中绮丽的风景也是在探索闯关中不断寻觅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关注学生每一次的学情反馈练习,亦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情反馈、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及时反思,从而通过教学反思并改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新教师们通过参与试卷批阅,直观地走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知识结构中,聆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在这个切身参与的过程中,既有对他们精彩的答案、独特的思考、整洁的答卷和亮眼的高分的欣慰,也有对于重难点、易错点失分的暗自反思和惋惜。也提醒了新教师们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结构本身,更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批阅试卷是一堂最好的关于诠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课堂,也是新教师们在踏入漫漫教师路上必经的一种奇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b>学习感悟:</b>理性审思,对学生进行“能动性”教育,知人且自知。</p><p class="ql-block"><b>经典语录:</b>用爱根植于教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办:2022新教师第5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案:田津兰、孙桥、汤智翔、苏清怡、任元元、田佳、朱金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田佳、谯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排版:王二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盛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期:2022.4.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