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舊日東山乃至如今的東山,居住環境都是一流的。幾百幢風格各异的洋樓,奇花异草,果樹婆娑,庭院深深。這里有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名校,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説,都是理想的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舊日東山是如此的完美,可惜説不上是十全十美。廣府人的口头禅:人以⻝為天,如果講到 “⻝” 這一 “大過天” 的話題,舊日東山就顯得很一般,同 “完美” 這一程度上的比較更是相距甚遠。</p> <p class="ql-block">當年廟前直街的北方館飽點,如果説是價廉物美,我絕對贊 同,但對于口刁的廣府人來説,北方館的出品只是充飢而不 是享受了。東山酒家水平稍高一層,但在廣州⻝肆中只居二流水平(這里講的是與當年泮溪、北園、大同、愉園...等酒 家比較而言),而且當時東山絕大部分人家都忙於生計,很 少時間,更沒有習慣上酒樓飲茶灌水、講飲講⻝的。其余的小⻝店,如冰室,糖水舖,麵店,粥粉麵飯舖,制作都是較粗糙,例如冰室的雪糕常含冰渣,糖水舖的紅豆沙常常帶燶味,粥粉是人有我有,沒有特色,以前鐵路邊的麵店 “大鷄六” 是竹昇麵,口感好、辣醬靚,可惜後來經營轉壞,一碗麵未⻝完已快成漿糊了。66年文革爆發後,先是粗制濫造,而後副⻝品供應緊張,東山的⻝肆水平就每況愈下,也難怪,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是甚麽樣的。</p> <p class="ql-block">這時我已是少年了,愛蕾還未出現,但剛有了味蕾,此時也是⻑身體的時候,東山一帶 “冇啖好⻝” 确系吊瘾,一段時間內常去市郊附近 “趁墟” ,(如沙河、東圃、黃埔大笪地...等)買些三鳥及蛋類打牙祭,只是厨藝不精,其出品充其量是增加些蛋白質,倒有些暴殄天物的感覺,為如何解饞,倒逼著我想起了⻄關美⻝。</p> <p class="ql-block">小時家中保姆叫鳳姐,早年去新加坡打工時便 “梳起” ,她 原是外公大宅里的 “妹仔頭” ,籍貫順德,解放後就跟著母 親,由于我的祖輩都是 “專政對象” ,父母從不在我面前講及這些親人倫理關係的,直到讀書時都沒有 “阿爺、阿嫲、 阿公、阿婆” 這些概念。我認為鳳姐是家中唯一的老人家,鳳姐不單煮得一手好粵菜,也視我為已出,所以講 “隔代親” 我是有切身體會的。鳳姐常帶著我去⻄關探訪親戚,親戚住在寶華路,附近是美⻝店林立,雪糕,燉木瓜,及第粥,雲吞麵,桂林米粉...應有盡有,這種兒時美⻝環境的熏陶,從此也播下了我 “為⻝” 的種子,不過我從不覺得 “為⻝” 是難為情的,因為我堅信⻝得才是福。</p> <p class="ql-block">親戚家住在 “順記” 冰室隔离的小巷內,這是一座典型的⻄關⻘磚趟櫳大屋,入屋後穿過大堂後門可見有條小河涌,有時水上人家就在後門的河涌邊上買賣新鮮生果和蔬菜。每次到親戚家,她一定帶我去 “順記” 冰室⻝椰子雪糕,那時“順記” 冰室大廳是要走幾級階梯落去的,巷井深深的冰室大廳很蔭涼,椰子雪糕是這里的招牌貨,洁白的球狀雪糕,一口咬下去時,濃郁的椰子香味直冲腦門,香噴噴的牛奶椰子味叫人⻝到無法停口,親戚通常買兩个椰子雪糕給我解饞,小孩時特別喜歡⻝甜品,每次我都是風卷殘雲似的快速解決,然而這美味的 “順記椰子雪糕”</p> <p class="ql-block">像刀刻似的⻑久留在我⻄關美⻝的記憶中,至今仍常常回味著。</p> <p class="ql-block">“順記” 冰室隔兩間舖位有間桂林米粉舖,舖很窄,內只能放三張桌子,所以更多的⻝客是站在人行道上大快朵頤的,這間桂林米粉是以醤汁濃郁見⻑的,桂林辣醬更是獨具風味,麻辣且香。如果你以為喜歡⻝清淡的廣府人不愛⻝味濃桂林米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間位于⻄關中心地帶的外埠小⻝,一天到晚都是門庭若市,熙熙攘攘,這里最出名是馬肉桂林米粉,老實説,馬肉是何味道,已還給了逝去的年月了,只記得米粉湯稍咸但很好味,細小的桂林米粉中間是空的,可以當吸管用。</p> <p class="ql-block">如果話年少時多喜歡味濃的小⻝,那么隨著年齡增⻑味蕾也隨之回歸到清淡而味道鮮美的粵式口味了。在寶華路和⻑壽路交界位處,以前有間雲吞麵店叫 “金鐘閣” ,這間麵店的出品本人認為是⻄關小⻝的一哥。以前⻑夀路尾有間電影院叫 “美華” ,看完電影散場橫過寶華路就是這間名叫 “金鐘 閣” 的雲吞麵店了,這麵店內格式同東山的 “大雞六” 幾乎是一樣的,一邊是渌湯麵雲吞,泡制担挑麵,另一邊放四、五張桌椅供⻝客堂⻝之用。當還未行近麵店,煮麵的水汽夾帶著大地魚、豬⻣、蝦子、特制醬料熬制的雲吞湯味扑鼻而來,整段馬路都瀰漫著陣陣香味,相信連神仙聞到都站不穩了。麵是店內特制的担挑麵,⻝麵時齒頰間那種彈牙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而且是沒有煮不熟的感覺,碗上浮著幾條韮黃調起了雲吞湯的鮮味,這是真材實料的熬制,喝完湯是完全沒有口渴的感覺,只有再想飲的欲望,如同傳説中抽鴉片會上癮一樣。雲吞不大,但内涵丰富,鮮蝦仁為主,少量肉碎肥肉(印象中好似有豬油渣的香味),雲吞皮薄而不爛。</p> <p class="ql-block">每次都是先⻝麵,然后慢慢飲湯⻝雲吞,我留意到⻝客都⻝得很慢,當飲盡最後一滴湯時,每人都帶著心滿意足的表情离開。這幅昔日⻄關美⻝圖經常在我眼前浮現飄過,揮之不去也。</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的大飢荒,吓怕了保姆鳳姐,她六三年便申請去了香港,⻄關我也漸漸少去了。文革爆發後,⻄關的親戚來東山的頻率密了,因為要把抄家時未被拿走的東⻄藏在父母房間內以及我睡房的床底下,親戚惊魂未定的神情,同我兒時所見的神采飛揚簡直是判若兩人,在這種極度壓抑的環境下,話到嘴邊的⻄關美⻝當然就不敢提了。</p> <p class="ql-block">67年9月之後,如火如荼的文革氣氛有所收斂,因為其時廣州兩大派的武鬥暫告一段落,⻄關親戚也給了一部26吋永久自行車我使用。以前從東山乘公交車去⻄關起碼要花1.5小時以上,因為那時的公交車司機入擋行一小段路便脫擋溜車,(可能是為節約用油,或可能司機有節油獎勵)踩單車從東山去⻄關,最多45分鐘便到達。我騎上單車像是如⻁添翼,自由自在,馬上騎單車去⻄關揾⻝。</p> <p class="ql-block">從東山去⻄關,最早見到的是位于⻑夀路的 “堅記” 伊麵店,從豐寧路(現改名是人⺠路)拐入⻑夀路不遠便是 “堅記” ,這間伊麵店後面有間當時很有名氣的舊貨攤和大戯院,(老人家話叫樂善戯院)麵店斜對面是荔灣區公安分局,這間以⻝伊麵而聞名的店舖總是人頭湧湧,熱閙非凡。少年時總覺得伊麵很油膩,每次⻝完後都覺得有些頭暈,這次就越店而過,沒有停留。</p> <p class="ql-block">我還是直奔 “金鐘閣” 麵店,這里還是老樣子,品質依舊, 我要了一碟羗蔥撈麵及一碗 “細蓉” 雲吞麵,(這是店內的術語,有 “大、細蓉” ,還有 “加底” )我心滿意足地⻝完,覺得當時的氣氛有些沉重,店里的工作人員似乎都無精打采,年輕氣盛的我也沒細想,奪門而出去 “順記” 冰室。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光顧這間麵店了,幾年後再去已是關門大吉了。回顧高水准的 “金鐘閣” 麵店的出品,就算如今大名鼎鼎的 “麥奀記” 也不過如此!(本人認為 “金鐘閣” 的雲吞湯底要比 “麥奀記” 的湯底更勝一籌)至于如 “區成記、寶華麵店” 等如今出名麵家,只達 “金鐘閣” 的七成水平而已。(當然這只是本人看法,我也希望我是錯的)</p> <p class="ql-block">文革爆發初全國隨即掀起一陣改名的浪潮, 此時 “順記” 已改名為 “椰林” 冰室,(至今仍沿用這个名) “椰林” 突出了椰子雪糕這鎮店之寶,覺得店名改得也中規中矩,只是,將椰子雪糕帶來人間的名字有個順字的冰室創始人,從此就銷聲匿跡了,這對他(或她)太不公平了。冰室仍是以前的老員工,椰子雪糕還是那麽地出色,只是以前冰室內會播些廣東音樂給⻝客助興,那時是轉播了偉大領袖的語錄歌了。</p> <p class="ql-block">⻄關廣州酒家斜對面有間很有特色的糖水鋪,名叫 “美都”(這是一位七中師姐告訴我的,如同舊東山以前的冰室一樣,夏季經營雪糕...等冰凍降溫時令美⻝,冬季則經營另類美⻝,如這間 “美都” 則是經營熱糖水),內中售賣各式各樣的糖水,數不勝數。而最為⻝客所津津樂道的有:冰糖燉木瓜、冰糖雪耳木瓜、雙皮奶。 “美都” 這三款精英糖水我都嘗過,但最喜歡是冰糖燉木瓜,是選用黃肉的嶺南木瓜(幾年前光顧過,已選用紅肉的泰國木瓜),清甜的冰糖水浸泡著鮮黃色的木瓜肉,顔色鮮艶,外型可人,輕輕⻝一口,冰糖的甜夾帶著嶺南木瓜的特別香味,沁入心肺,實在是滋潤至极。冰糖雪耳木瓜則很講究雪耳的品質,我試過⻝到發酸的雪耳,可能是店內的雪耳存放時間過⻑或已變質。至于雙皮奶是廣東珠三⻆一帶的品牌,很多地方都有制作出色的雙皮奶,而在第十甫路上的 “南信” 則是以經營雙皮奶而名噪省港澳的甜品店鋪。</p> <p class="ql-block">⻄關與東山,一直是廣州城的兩處閃亮的名片,各有千秋。但講到⻝,⻄關仍是高居廣州榜首,至今仍未動搖。生活在⻄關和東山,似乎處在完全不同的圈子里,在文革期間,這種傾向尤為明顯。東山的老一輩人家,講到科学知識,人生哲學,數理化公式,英語問答,很多人在很多時是滔滔不絕,如同 “⻝生菜” !而⻄關的老人家,特別是家庭婦女,持家有道,為人低調,市井气味大,但幾乎家家都有烹飪高手,煮兩味如同囊中取物 , “濕濕碎” !在歷史⻑河的兩處無形爭鬥中,我看見東山是漸漸沉倫,如今更是消失了區的編制,而⻄關仍是屹立不倒,她的 “低調與不張揚” ,更被拔高評為廣州人特有的气質。我當然是不選邊站的,因為東山是故土,我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 “為⻝” ,所以一定撐⻄關的。</p> <p class="ql-block">⻄關的美⻝店還有很多,如文昌路上的 “伍湛記” ,文昌北路的 “銀記” (如今這兩間名店都搬去龍津路),但是,我已寫不下了,飢餓的口水在口腔內打轉,美⻝的幻像在腦海里飄來蕩去,就此打住!</p> <p class="ql-block">對不起了!</p><p class="ql-block">Ping Leung 2021-2-24</p><p class="ql-block">梁平如寫于加拿大多倫多</p><p class="ql-block">另:PS插圖只是示意而已,並不全是所述店的產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