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31日上午,日照市特级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参加了莒县举行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专题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研讨会。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张海花老师及时向组内成员传达本次活动通知及要求。</p> <p class="ql-block"> 上午8:00,群组内所有成员按时上线,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本次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会,共分三个环节,一是课例观摩,二是经验分享,三是评析与总结。</p>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桑园中心小学赵紫荆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在充分了解、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前置研究学习单,让学生用小棒拼摆图形并记录拼摆情况。课上,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质疑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举例验证,不但探索并总结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而且深刻理解了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最后,赵老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闯关夺星的游戏进行课堂练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等分除实际问题的补充,对接除法的意义,将有余数除法置于除法的整体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整节课将“数形结合”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库山中心小学史向英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史老师运用点子图先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尝试计算14×12,然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口算方法与点子图、竖式计算与口算方法、竖式计算与点子图的三次对比分析,数形结合,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p> <p class="ql-block"> 铺地锦等数学文化的嵌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竖式计算的道理,万法归宗,使孩子们明白无论哪种计算方法都是先分后合,算算一共有多少个计数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日照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群组成员孙彩春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孙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及推理的方式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还掌握了算法。教学中,孙老师抓住“数的加减就是对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这一知识本质,对小数、整数、分数的加减计算进行有效关联,很好的做到了结构化关联学习。同时,孙教师还利用知识迁移,打通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同分母分数减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之间的关系,使整节课既系统又层次分明。</p> 经验分享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节示范课展示之后,三个备课团队分别对三节课的课时作业设计与使用进行了解读。日照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群组成员于宗迎老师做了精彩汇报。</p> <p class="ql-block"> 课时作业的设计首先要研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而制定课时作业设计目标;接下来研读教材、解读课本练习题,对每个题目的属性进行分析、归类;最后根据每道题目的属性,制定课前作业、课时作业、课后作业。</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郑秀梅老师做了《减负提质,从优化作业出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经验分享》。她分别从定调、定标、定料、定法四个方面对课时作业、周作业、单元作业、假期作业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实质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作业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 张庆珍老师做了《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管理初探》的经验报告。张老师详细分享了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精细化管理经验,从学校管理层方面到老师再到家长,层层监督,保证提升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很值得我们学习。</p> 评析与总结 <p class="ql-block"> 张海花老师对三节展示课做了点评,对三位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给予了肯定,对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出表扬。接着张校长针对三节课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让我们对三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校长对下一步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要求与建议。</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为工作坊群组搭建了一个学习与教研的平台,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了评课、教研的提升。独行快,众行远。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每一次的数学教研活动都会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