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文化,践行学科育人——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线上会议纪实

二小·数学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落实学科育人,2022年4月1日–2日,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接到教研室下发的学习通知后,教导处立即<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部署传达学习要求,</span>组织数学教师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迟辉校长的《小数的意义》以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话“数,是数出来的”为切入点,唤醒学生数数的经验。在练习中,采用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宇宙之大,生物之微,科技之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文化的巧妙融入,促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从而落实了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迟校长《小数的意义》这节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与思考呢?王晓妮老师代表蓬莱区小学数学教研团队为我们做了精彩解读。《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凸显了数学文化,实现了意义建构。张奠宙先生在《小数的本质》一书中提到,小数的本质在于“位值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于十分之几的表述。本节课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数感”,以数轴为载体,感悟数学思想,以十进制为主线,感悟中国古老数学文化。整堂课下来,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吕领先老师的《质数和合数》创造性的利用“研究长方形的个数”模拟了古人“摆石块”的研究过程,既融入了古人浓浓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又使学生愉快地沉浸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张靖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芝罘区小学数学教研团队关于吕领先老师《质数和合数》这一课的思考,质数和合数属于数的认识范畴,具有容易被孤立,比较抽象的特点,而吕老师却突破了这些问题,创造性地模拟了古人的研究历程,有意识地注重了知识的前勾后连,多角度地感受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和品格。</p> <p class="ql-block">  张楠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从一开始组织学生摸球,到收集摸球数据,然后分析摸球结果,最后基于数据推断,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经历“试验—猜测—验证—预测”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也体现了十足的随机思想,可谓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来自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研究中心的翟娟老师针对张楠老师的《可能性》一课做了点评。张老师在整堂课中带领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培养数据意识,激发数学思维,培养理性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三节精彩课例之后,来自威海高新区教研中心的于华静主任和临沂市罗庄区的王永胜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案例分析与点评,让我们能够切实感受三节课的魅力所在,给我们山东省小学数学团队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济南市甸柳小学的老师李君昌为大家带来了《观察物体(三)》一课。李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皮影戏入手,引出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概念。再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按要求摆图形”,层层递进,层层追问,使学生在观察、想象、验证、推理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明确了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的关系。李老师还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图形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在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在如何基于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非常值得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自滨州市博奥学校的李贺蕾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复习课——《神奇的度量》。李老师课前以谈话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复习课的意义,接着以“圆”入手,探究周长、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问题“为什么长度乘长度就是面积了”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周长、面积和体积实际上都是单位的累加,顺势引出单位的重要性,以度量知识重建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度量。李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度量的本质。让学生从度量的视角看现实世界,体会度量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临沂市罗庄区的陈雪丽老师执教的是《点阵中的规律》一课。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借助点阵图带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对于同一个点阵来说,横纵观察、拐弯观察、斜着观察都会发现不一样的算式,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建立模型,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规范美、递增美、对称美。</p> <p class="ql-block">  《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杉老师从与商不变的规律最为密切的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研究经验与方法的迁移。重走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路径,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表达这一反思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性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  董亮老师执教的《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数学文化为媒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内涵本质,认识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以数学文化之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力、提问力、解决力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梅老师对《解决问题》一课作了题为《联“理”通“法” 解决问题也可以“殊途同归”》的报告</span>,分析了知识内容、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点,并给出了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  于伟超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尊重字母表示数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史,在优化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汉字表达,图形表达和字母表达,层层推进,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同时,于老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节约能源的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节约的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于老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建构字母表示数的模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归纳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赵晓兵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充分将数学史有效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用短短的一节课来回顾一段数学历史,用小金猪存钱罐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回归本原。学生之前学习的都是具体的数,把数抽象成字母,数学抽象思维与学生具象思维之间的矛盾是这节课最需要突破的地方,赵老师成功的突破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让观课者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最后,烟台海阳市教研员刘云霞主任代表胶州市教体局孙凤武主任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精彩之处,并重点分析了这两位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突破之处:那就是用深延数学知识本质与文化特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一定要注意数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去研究知识,抓住根本,同时根据知识形成发展历程来把握知识发展的关键节点 ,为学生的当堂学习逻辑与重点提供合适的参照。</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这次研修活动中,领略了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他们学习热情高涨,认真聆听,用心记录,积极交流。大家非常珍惜这次足不出户的“云”端教研大餐,用心学习一线教育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同伴们优秀的实践案例。</p> <p class="ql-block">  “云”学习,“云”精彩。疫情当前,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让我们相约“云”端,在居家期间享受了一次数学文化的饕餮盛宴。花草在风中摇曳,我们的思维在云端荡漾,激起智慧的浪花,指引我们二小数学人砥砺奋进,笃行致远。</p>

数学

学生

老师

教研

文化

培养

小学

素养

字母

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