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妈教子有方

吴蓁

<p class="ql-block">照片:家传</p><p class="ql-block">文字:吴蓁</p><p class="ql-block">翻唱:吴蓁《你在我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明节的到来,思念与感恩的交织,让我想起了母亲的很多往事,我的母亲1925年岀生在北京,自小生活优越,那时她父亲程振基正在北大经济系当系主任,后又随她父亲到安徽地方银行任第一任行长,在屯溪读书,家里楼上楼下的一切都不用操心。结婚后职业是小学教师,生了我们兄妹四个,她不善家务,但她也有她的一套方法,带大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人都称母亲为慈母,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呵护儿女长大成人,生怕儿女受一点委屈。而我们家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小就好像没得到母亲过多的关爱,虽然我妈对我们兄妹四个从不打骂,但从有记忆起,洗衣、拖地、洗碗,样样事情必须自己做。我大哥八岁就站在小板凳上灶台烧饭,记得二哥和妹妹比较勤快,两人一点大就站在木盆里洗被子、踩帐子。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妹妹在中山门小学当大队长,学校还邀请我妈到学校去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span> 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学校较远,每天就只给我6分</span>中饭的菜钱和单趟的车钱,坐了车就没有菜钱,吃了菜就没有车钱。那就逼着你想办法。刚好我同学的姐姐是卤菜店的店员,我每天仅花两分钱就能从她那儿买回一大饭盒飘着绿色葱花的鸭血汤当菜吃。如遇暴风骤雨,想有人送个伞,那就不要想了,自己想办法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兄妹几个都插过队,当年随着返城大军回了城,都已过了该结婚的年龄,真是年龄大底子薄手中空空,我妈却宣布:“儿女平等,我只能支持每人200元钱。”我们几个一听,很失望,但又无奈。好在当时物价低,总比没有强。我二哥要结婚了,这时我妈打开抽屉,从中掏出一大把花花绿绿的小纸条,交给二哥。他一下怔住了,这些纸条都是当年插队时,要抽烟没钱向我妈借钱时打的借条,他没当回事,不就是写几个字吗?一角二角,一元二元的,连他自己也已弄不清了。这下来真的了,一算下来,就剩几十元钱。等到我结婚时,我妈同样也拿出3张条子。一张是我因农村交通不便,买自行车钱不够向她借的88元钱,一张是买蚊帐的7元钱,还有一张是买棉袄的13元钱,这样我也只拿到90元。没钱办事真难啊!多亏农村的朋友们托人送来了菜油、两只猪后座、四只老母鸡、皮蛋、花生米等。就这样在家办了三桌不错的酒席。也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妈还有一句口头蝉:“一代管一代。”在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就是告诉你,不能对她有任何依赖思想,自己的小孩自己带。她本身也不擅长家务,因此我们也很少依赖她。到了星期天孙儿女们要回家看看爷爷奶奶的,她也高兴,但绝不会像别人的父母一样,买、摘、洗、烧出十几个菜来招待大家,因此我们已养成习惯,要想回家一切自备,各家一定会带几个菜回去。从来就不指望象别人一样,连吃带拿的。我们也曾羡慕过别人。也哭过,也气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各个家庭在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在这不同中就有不同的收获。由于自小养成习惯了。我们习惯尊敬父母,习惯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改变着生活,不依赖外援。习惯回家要帮助家里做事。现在我们兄妹虽然谈不上太富有,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女都很争气,自食其力。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也体会到,自己的小孩确实是应该自己带,因为一个小孩的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作为父母也能从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类型的,可塑性有多少?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这种亲情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一时的自由轻松,让小孩缺失亲情,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终身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对父母都尽了赡养义务,按月交生活费,轮流照顾她的生活,在我父亲去逝前,她衣食无忧无虑的。周围邻居都很羡慕她。我们自小虽然感到缺了一点什么,但我们学到了自立自强,稍富即安的生活态度。因此,当看到报刊上不断报导那些受到子孙的不当行为的、有家不能回的老人们在面对镜头哭诉所有的付出没有回报的同时,应想想自己在教育子女时有什么不妥之处。付出不当也不可能有回报的。放纵娇惯以小孩为中心是必然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培养了自强自立性格的孩子,孩子成人后绝不会再依赖你。晚年生活就会过的轻松一些。反之你就永远背着一个甩不掉的包袱,我想现在正在当父母的,不妨学学我这老妈,放手让儿女学会生存,学会自立,将受益无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照片是1968年到内蒙插队前和母亲、妹妹在南博大院后门的合影,那时我妈才43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