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抗战英雄——孙倚亭

兰陵倦客

<p class="ql-block">《牛山孙氏家族抗战英雄谱》之六</p><p class="ql-block"> 杏坛传道 马背咏诗</p><p class="ql-block"> ——记峄县参议会议长孙倚亭</p><p class="ql-block"> 孙倚亭(1901—1967),六支长房龙尾坊门,原名孙景舆,峄县棠阴村(今属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人。其祖父孙承瀚为前清举人,其父孙茂懿为清末廪生。他自幼被送进私塾攻读诗文,旧学功底深厚,诗词书法俱佳。</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倚亭激于爱国热情,独自创办棠阴抗日小学,并亲自执教,向学生传输民族思想,启发学生努力读书,准备随时投入民族解放事业。</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后,孙倚亭参加了抗敌后援会,积极进行支援前线的活动。1938年春,他受共产党员孙伯英(原名孙景萃)、王子刚、孙怡然(原名孙景杰)的影响,读到了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认识到了抗战前途,坚定了抗日信心。1939年2月,孙倚亭参加了抗战行列,出任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蛟山乡乡长,并卖地买枪,毁家纾难,组建蛟山大队。其后部队改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峄县支队第二区队,他任区队长。1941年他率部在抱犊崮革命根据地与孙斌全(原名孙承才)部合组抗协自卫军独立团。1942年春,孙倚亭部改称特务大队,进军运北敌占区。</p><p class="ql-block"> 1943年,孙倚亭把部队交给中共运北工委,改属文峰游击大队,他离职到新四军四师卫生部休养。休养期间得到彭雪枫师长热情照顾,并赠送革命书籍,传授对敌斗争经验,使其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  1944年,孙倚亭身体康复归队,返回运北时适逢峄县建制,他被选为参议会议长,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进步人士参加抗战事业而奔波操劳。</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孙倚亭改做卫生工作。1948年经张成介绍在鲁中南行政公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调入山东省卫生厅,曾任山东省益都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 1962年孙倚亭因病离休,定居韩庄。暮年之时整理出自己在抗日时期的诗稿两册,其中之一就是《枣庄抗日史咏》。该书收入抗日诗词25首,多为歌颂抗日时期峄、滕、铜、邳地区的英雄人物事迹,诗词中表现出的革命感情强烈、事迹动人,可作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好教材。</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冬,笔者有幸参与了《大美运河·红色港湾》大型展览的筹备工作,借机从《运河支队抗日史略》散见的材料中搜集整理了孙倚亭三首抗日诗词,以供有兴者共赏。</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21日,日军调集驻枣庄、徐州、临城、兖州等地的日伪军数千人,进攻我微山岛根据地。时任峄县县大队副大队长的褚雅青同志,奉命率县大队一中队及运河支队二中队坚守杨村渡口。他率部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因未接到撤退命令而被包围,负伤后主动掩护战友突围,自己饮弹悲壮牺牲,时年40岁。孙倚亭咏诗赞曰:</p><p class="ql-block"> 我爱雅青勇出群,</p><p class="ql-block"> 半生革命逐风尘。</p><p class="ql-block"> 隐身自擅黄岐术,</p><p class="ql-block"> 除恶人称黑煞神。</p><p class="ql-block"> 百战英雄常藐敌,</p><p class="ql-block"> 一朝微水竟成仁。</p><p class="ql-block"> 而今湖水明如镜,</p><p class="ql-block"> 历数英雄更忆君。</p> <p class="ql-block">  1943年5月27日夜,文峰二队28人在大队副政委兼二队指导员、曹庄区委书记张允峙的带领下,进驻到距韩庄据点不足十里的沙路口村。由于暗探告密,第二天拂晓被韩庄四五百伪军包围。激战一天,子弹打光,几次突围未成,除二队军事负责人姚兴华身负重伤侥幸未被敌人发现活下之外,张允峙、孙景芬(曹庄区区长)等全部牺牲。孙倚亭曾写词《蝶恋花》,深切悼念沙路口牺牲的张允峙等同志。</p><p class="ql-block"> 日寇疯狂如豺虎,</p><p class="ql-block"> 顽伪嚣张,</p><p class="ql-block"> 遍地人民苦。</p><p class="ql-block"> 灵秀湖北钟儿女,</p><p class="ql-block"> 少年领袖称英武,</p><p class="ql-block"> 惩伪反顽保乡梓。</p><p class="ql-block"> 丑类阴谋,</p><p class="ql-block"> 一旦倾天柱,</p><p class="ql-block"> 烈士三十同日死,</p><p class="ql-block"> 乡人衔痛泪如雨。</p> <p class="ql-block">  在孙倚亭的《枣庄抗日史咏》中,有一首比较另类的《烈马行》,记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原名孙景云)坐骑一段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话说1940年10月12日朱阳沟战斗,我军以50余人伤亡的代价,换取敌伪伤亡400的胜利。孙伯龙支队长的坐骑在炮火中脱缰而被敌军俘去韩庄。该马始终不让敌人乘骑,最后被敌人枪杀,或说不食而死。孙倚亭感其行,特赋诗登载于《鲁南时报》。</p><p class="ql-block"> 日寇绝人兴,海内日沸腾。</p><p class="ql-block"> 中华好儿女,杀敌励忠贞。</p><p class="ql-block"> 烈马称德比君子,</p><p class="ql-block"> 来自冀北马群中。</p><p class="ql-block"> 抗日军人作坐骑,</p><p class="ql-block"> 冲锋陷阵敌人惊。</p><p class="ql-block"> 一朝遭敌袭,烈马陷敌营。</p><p class="ql-block"> 烈马不为敌人驭,</p><p class="ql-block"> 駃騠腾踔长嘶鸣。</p><p class="ql-block"> 一任敌寇施鞭挞,</p><p class="ql-block"> 不食蒭豆竞捐生!</p><p class="ql-block"> 君不见人着衣冠行禽兽,</p><p class="ql-block"> 认贼作父虎作伥。</p><p class="ql-block"> 残杀同胞不知耻,</p><p class="ql-block"> 烈马独为正气钟!</p><p class="ql-block"> 噫吁兮!何以人而不如马;</p><p class="ql-block"> 感此遂赋烈马行。</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网络 20220406</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兰陵倦客,孙钟强,笔名孙舆行。峄阳牛山孙氏六支长房朱家村门族人,牛山孙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峄城分会副会长。作者为“八修谱”《六支卷》编纂组成员、《文史稿》主要撰稿人之一,祖林修复工程有关碑文执笔人,宗祠文化提升工程创意策划参与者,有多篇牛山孙氏文化研究成果在各级融媒体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