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门头沟南雁路周边寻觅有感

chuzi

<div><br></div><b>上周六,驴行西山凤凰岭,本欲观赏桃花,结果看尽雪后的雪花满枝头,却难觅桃花的踪影。<br>按照山队的设想,这个周六到门头沟南雁路泗家水村附近驴行。据说,这一带的桃花盛景,在这个季节应该不输西山。<br>我们满怀期待,一行十人分乘三辆小车前往。进入山区后,沿途所经路口和村庄,布满了带着红袖章的人员。这些人以十分警惕的目光,观察着过往的车辆。<br>这一阵势给了我们不祥之感。果然,当车抵达泗家水村村口时,我们看到了拦路拉起的警戒线,以及七八个年龄不等的人在那里把守。<br>这些忠于职守的人,严厉的告诉我们,疫情防控需要,除非泗家水村村民或亲戚朋友,其他人员尤其来爬山的一律不予通行,健康宝无异常和行程码绿码也不行。<br>唉,没法沟通,很无奈。</b><div><b>有鉴于此,山队紧急搜索周边可行的不经村庄的路线。对驴行的人而言,大好河山,总有一处可观,不可能见难就退,更不可能无功而返。</b><br></div><div><b><br></b></div> <div><br></div><b>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蜀道难》。李白,一个浪漫主义者,那接连发出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至今听来,仍令人不得不“噫吁嚱,危乎高哉!”<br>我理解,当时的蜀道难,主要难在自然方面的因素。比如,山高,高得难以翻越;路远,从中原望去,还隔着万水千山;峰险,险至无法攀援;兽多,狼豺虎蛇,磨牙挡道;天灾,风雨雷电,山洪暴发。这样的道,只能让人望而兴叹。<br>其实,单纯自然的因素并不难解决。如今,蜀道已不再难。因为人类已经充分掌握了征服蜀道难的工具和手段。<br>但是,当蜀道在自然因素之上,又加载了某种社会功能,那真是要比登天还难了。比如,途中设了有人值守的关卡;亦或时有强盗土匪出没;甚至有正规的官军设防拦截。<br>正所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b><div><br></div> <div><br></div><b>人生在世,经历的远不止一条蜀道。<br>蜀道难,路路难,本就是历史和现实的真相,也是人生的真相。一劳永逸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不劳而获的事情亦难以想象。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生的价值,恰恰在于知难而上、克坚前行。<br>尤其在非常时期,人们面对的对手异常强大,一不留神,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br>新冠来袭,疫染全球,就令时下的人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复杂而又恐怖的境况。</b><div><br></div> <div><br></div><b>新冠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已经让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面临考验,也面临极大风险。行路难,对有些人而言,已到了穷途末路、山穷水尽的地步。<br>着眼适应和有效应对新冠的变化,不同国家采取了各不相同的防疫策略。西方弱化管控,渐渐放开躺平,病亡率远高于我国,特别是美国,以宽松自由的管控,付出了近百万人的生命代价。<br>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新冠对人民生命造成的伤害,我国则以不变应万变,奉行“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实施了史上最严也是世上最严的防控举措,取得了重症极少、病亡个别的战果。<br>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也做不到的;即使是每年流感,甚至是任何一种普通的病症,都难以达到抗击新冠所达到的水平。</b><div><br></div> <div><br></div><b>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凡事有一利,往往会有一弊。这是自然辩证法,也是社会辩证法。<br>严格的管控有效封堵了病毒的传播,基本实现了“动态清零”,但这一结果必然是以牺牲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代价的。因为封住了病毒的出路,也会或多或少地规制了人的谋生之路,以及对外开放之路和经济发展之路。<br>非常时期,灾难面前,只能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某种意义上说,超常的疫情管控,管人是现象,控毒才是本质。与其失控乱局,不如严防死守,守住当下的活路,也为未来留一条生路。这看似是权宜之计,其实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智慧。<br>生命不复存在,自由便无意义。与生命的至高无上相比,在严格的疫情防控面前,放弃一点点个人自由,牺牲一点点眼前利益,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选择。<br>这大概就是一种义利观,一种大局观,也是一种宝贵的家国情怀。</b><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理解了疫情防控的初衷,明白了这也是一条艰难的路,那么对驴行之困的问题,便不再是一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b>为了疫情防控,为了坚持到人类最终能够找到战胜病毒的灵丹妙药,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始终秉承守法出行、绿色驴行、无痕山林的理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配合防疫工作,把一切行动控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之内。</b></p><p class="ql-block"><b>泗家水村不让通行,山队现场调整计划,带领我们在其周围稍远一些的地方,按照苇子水水库大坝至四方洞的线路环穿。当我们走到大坝,山队循迹独自下探到水库,结果发现手机上的轨迹还在,脚下的路却伸到了水库里。</b></p><p class="ql-block"><b>显然,手机上的轨迹,记录的是水库库面可通行,或者水库无水之际。当此时,望着碧绿碧绿的库水,再看看水之上的悬崖峭壁,山队只好放弃环穿计划,我们一行径直奔向距此不远的环穿终点。</b></p><p class="ql-block"><b>环穿终点位于一条山间公路的边上。我们顺势登上了路边的一个小山头。这个小山头的峰顶,其实是立在背后一座大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头。</b></p><p class="ql-block"><b>山头不算高,但难度可不小。最主要的问题,不在林密,不在坡陡,而在途中尽是一踩即滑的红砂粒。经过一番周折,我们占据了这个小山头,并在这里午餐,还在这里观赏山下一波波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的摩托车队。</b></p><p class="ql-block"><b>午餐后,我们没有沿着这个山头继续攀升,而是折返到停车点,驾车沿着南雁路开启了一场随意随心随性之旅。</b></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b>先是来到田庄南山村。<br>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山村。村子不大,估计有一二十户人家。小山村依山傍水,大部分房子建在河岸的山坡上,小河顺山势而下,一直通往下游的田庄水库,河已干涸,偶尔会有一汪泉水,或是残雪和积冰。<br>小山村现已无人居住,亦无人看管,房屋大多已经坍塌,有些院落几乎变成了废墟。即使这样,不少院落的大门和房屋的门,都挂着一把早已生了锈的铁锁,这大概是主人希望自己不在的时候,曾经的家也会是有锁守候。<br>我们走进小村庄,看着这破落荒废的景象,一种莫名的伤感,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从遗存的建筑规模和布局,我们依稀能看得出也能感受得到小山村完存时的模样。看哪,青山不老、碧水长流,风光秀丽、四季如画,鸡鸣狗吠、鸟语花香。幻觉之中,一幅田园气派的画卷,立马展现在我们的面前。<br>当我们登上山村背后的几个山坡,猛然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桃树,桃枝上的花蕾一朵朵,红着小脸正待花开。可以想象,再过几日,桃花盛开,春意盎然,我们身处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活脱脱的世外桃源。</b><div><br></div> <div><br></div><b>从小山村下来,我们便到了田庄水库。<br>这个水库,看似面积不大,但周边四面环山的氛围,给人感觉这就是个大江大海。<br>尤其水库岸边的那颗敞开了怀抱的老柳树,老柳树枝杈上拴着的那条黄色小船,小船依存的清灵碧透的绿水,以及水库对岸诗意朦胧的山川,还有紧靠老柳树的那个小亭子,让我们每一个到访的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在此留下难忘而又永恒的一瞬。<br>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号称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的纪念馆外观,以及带有狼儿峪标志的红色雕塑。清明降临,本想给先烈一拜。但因疫情影响,这两个地方都未开放,预期的红色之旅未能如愿。</b><div><br></div> <b>驴行归来,心情复杂。<br>但在行路难的问题上,颇有心得。其实,驴行不同于其他事业。很多事业,都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坚定方向,选好路径,几乎不允许出现差错和失误,否则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br>然而,驴行却不是这个概念。驴行容错,甚至是鼓励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那种错。因为愈错,错出的是一个你不曾见过的风景,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有意思的是,愈错,你获得的风景愈多。<br>驴行之后,时至今日,上海等地疫情有些凌乱。当此时,止此之文。谨以此篇献给我的至爱亲朋!献给同驴同乐的驴亲!特别献给疫情之下行路难也要迎难而上的人们。<br><br> 2022年3月31日19:49<br><br>图 片:选自大山、isa等众驴亲作品<br>领 队:大山<br>驴 友:飞呀飞、球球、isa、花开、国色天香、秋风、年、斯芬克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