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教授当协理医生 手榴弹爆炸抢救伤员

半角斋

<h3>作者:张业新<br> 张晓华教授,中国肝胆外科吴孟超团队“三人肝外科研究小组”成员之一,他一直工作在临床与科研一线,不仅在吴孟超组长的带领下,在国际上首次实施中肝叶切除术,率先突破肝脏手术禁区,还首先在国内命名“肩胛舌骨肌综合征”、建立阻断肝动脉综合治疗法,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他一生获得诸多荣誉,却为人低调,早年担任协理医生时期的工作、生活,也鲜为人知。<br> 张晓华教授晚年撰写的一段回忆录,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他年轻时生活、工作的小故事。<br> 时间回到1957年。<br> 那时候,住院医生晋升主治医生,必须经过担任协理医生阶段,现在的人对协理医生这个称谓有点陌生。协理医生:“作为科主任的助理,既抓业务又兼管行政,权力较大,能参加科主任和主治医生的任何重要手术”,张晓华在回忆录里如是说。<br> 时为住院医生的张晓华,被派往江湾医院担任协理医生。<br> 据史料记载,江湾医院创建于1953年,建院初期,即为第二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其中大部分医务人员,由长海医院“派医务人员到江湾医院轮岗”。张晓华的回忆也证实,“与我同时去该院的还有科里派去的王民怀教授,他临时担任该院的外科主任,我们的任期都是半年”。<br> 那时候的住院医生是真的“住院”,他们住在江湾医院的集体宿舍,科主任可以按时上下班,协理医生的工作时间都是24小时无休息。张晓华认为,“虽然这项规定很不合理,但是对青年医生来说,确是求之不得的极好锻练”。<br> 长海医院派来江湾医院工作的大多是当时的年轻医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产生了军地姻缘,他们的爱情在这里开花结果。比如,长海医院外科医生叶必远(我国血管外科创始人之一)与江湾医院的高慧娟,就是这个时期喜结连理的。1957年4月4日,张晓华在江湾医院工作期间,他的二女儿小亮出生了。这是喜事,作为丈夫,理应陪伴在妻子身边,然而“因为协理医生之规定没法请假回家,只好委托老同学何淑芳代为照顾”。即便如此重要的时刻,也要遵守“住院”医生“24小时值班制”的规定,不能离开医院。<br> “当时并没有因此感到焦急或沮丧,反而以老同学一个善意的玩笑,引出了‘外科医生要得一个男孩挺不易的’结论”,张晓华回忆, 老同学何淑芳打电话告诉张晓华:生了一个男孩。“我很高兴,老大是女儿小明,老二是男孩小亮,凑成一个‘好’字还是很美满的。哪知道这是何淑芳善意的谎言,成了一个至今提起来还余味十足的笑话”。<br> 张晓华还细数了长海医院外科医生的孩子:“外科医生,无论几个孩子,都是女儿。例如蔡用之(心胸外科)三个女儿、郭恩覃(整形外科)三个女儿、吴孟超(肝胆外科)三个女儿、周镇万(普通外科)两个女儿……后来蔡用之四个女儿给最小的女儿起名“停”的谐音——婷芳,周镇万在四个女儿之后终于得一子,看来外科医生要得一个男孩挺不易的”! <br> 有人做过统计,检验科医生的孩子,男孩多,与工作环境有关系吗?这到是个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现象。<br> 长海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江湾医院工作,给予地方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指导,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同时,也为江湾一方百姓的疾病救治,展现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高超的医疗水平。<br> 有一天下午,正值下班时间,突然有一大批约30多人,涌进江湾医院急诊室,他们都是“血淋嗒滴”,看起来“吓丝丝”的。<br> 原来,这拨人在公交车站候车时,车站旁阴沟里的一颗手榴弹爆炸,“由于大多数人是蹲着的姿势,虽然个个挂彩,但是还没有十分危重的病人”。<br> 正在急诊室当班的张晓华,用广播通知全院医护人员,“暂时不要下班,立即赶到急诊室抢救病人”。<br>  他们将病人初步检查分类,幸好伤员们大多数是极细小的分散创伤,没有伤及重要脏器和大血管。接下来,在急诊室对每个病人做简单清创处理,开通静脉通路, 稍大创面的病人送进手术室准备手术,其他病人陆续送进病房,医护人员通知病人所在单位及家属。救治工作有条不紊<br>  对这次手榴弹爆炸引起的群体性伤害事件,笔者试图查找相关史料,并无所获。据张晓华教授在回忆录中分析,“很有可能是附近的熊孩子所为”。战争年代,江湾地区多有战斗发生,战后不久的1957年,河沟、田野里有存在遗留弹药的可能性,小孩玩耍导致爆炸事件,确是难免。<br>  张晓华教授生前的回忆录,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这些后来成为医学大咖们严谨执医、乐观生活的过去,同时也丰富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料,期待更多史料被发现。<br>  文中部分人物志略:<br>王民怀: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1944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医学院,全军野战外科、战伤急救与基础医疗专业组成员等。<br>何淑芳:长海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全国眼科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br>朱泉芳: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技师。<br>叶必远: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1984年筹建血管外科。<br>蔡凯华:长海医院普外科医师,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br>蔡用之: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专家,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等。<br>郭恩覃: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委员等。<br>周镇万: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2021年9月6日<br>史料、照片来源:同济中学校友会 张明老师<br>参考资料:《长海医院志》<br></h3> <h3>照片拍摄于1957年,江湾医院,<br>前排左起:张晓华、 ? 、刘鸿亮(江湾医院外科)、叶必远 <br>后排左起:朱泉芳(胸外)、蔡凯华(外科)、高慧娟(江湾医院外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