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校记忆

老芙

<p class="ql-block">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山西省财贸学校。那是我1986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考取的中专学校,学制两年。1988年毕业。</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3日,出差返程、取道前往,探访阔别33年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校园变化较大,但主要建筑物还在。教学楼、大礼堂、宿舍楼还能看到过去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住过两年的宿舍——433,宿舍号都没有变。</p> <p class="ql-block">看看,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过去文明,现在依然。</p> <p class="ql-block">我的室友共八位。还有临汾曲沃的一位,那次聚会他没来,不知他遗不遗憾,我是有点儿。</p> <p class="ql-block">抚今思昔,忆起年少的同学和自己。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像父辈们那样,在岁月中燃烧激情,在艰苦中乐观奋斗。但也胸怀爱国之心,饱含建功立业之志。</p> <p class="ql-block">那时,读书几乎是同学们共同的爱好。《诗刊》是最畅销的杂志。</p> <p class="ql-block">这些老物件快成文物了😁😁😁成元角的菜票可能让我给花光了。只剩这些留存,成了纪念品。几次搬家都还留着,足见珍惜。</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时有饭票和菜票,饭票分粗粮票和细粮票。饭票国家供应,生活委员分发。菜票也由生活委员统一购买,吃多买多、少吃少买。男生饭票是不够用的,女生用不了。不够用就得买,好在我们班男生少女生多,女生会把自己用不了的饭票送给男同学,两年男生们省了不少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毕业照,除了校领导和老师,我数了一下:男20、 女 33。</p><p class="ql-block"> 我在班上算是一个比较沉默的男生,活跃的男生是不缺粮票的。我缺!每每有女同学默默地将粮票沓成小沓递给我,我都非常感激,这些女生都是有“同情心”的,内心也是细腻的(特别强调,没给我饭票的女生也是有同情心、也是细心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在宿舍里是另一个样子——是其中一位唇枪舌剑的辩客。有留言为证(哈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是个快乐主。这是我的第二把吉他,记得吉他套的布是我从五一百货大楼买的,裁缝用的是校外家属院一位教职工的家属。</p> <p class="ql-block">那时一周一天假,隔周日下午都要坐公交到山西大学学弹吉他🎸,师从杨惠恋老师。我的吉他手艺一般般,但我的老师可是在省内高校顶级的吉他老师,他的手工制作、手工打印、油印的《古典吉他教材曲谱》在太原街头几乎每个书摊都有售,可见其畅销,杨老师还参加当年山西省举办的“两会一节”的文艺演出呢。</p> <p class="ql-block">春夏秋冬,时光荏苒,一晃就老了。</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一个可以望见退休之门的老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的。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发奋读书;青年时,用伟人经历、成就、名言警句激励自己;壮年之时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鞭策自己,甚或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情怀拓阔自己。如今……</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虽未迟暮,但已少了许多豪壮。《了凡四训》《增广贤文》成了打动内心,引发共鸣、令我拍案的好书。好了,就用一张旧照片和探游母校后作的一阙词结束往事的回忆吧。</p> <p class="ql-block">鹧鸪天•回母校</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3日,阔别33年后回母校,有感,车上草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晃阔别三十三,凡事已过作云烟。灰砖依然树参天,云卷花开两鬓斑。</p><p class="ql-block">青年梦,既怀峦。抑扬红尘伴悲欢。夕阳只缘诗书愿,再谱新章望高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见,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