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月13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喂!是新生儿科的医生吗?有位孕31周的产妇在家中分娩了一个新生儿,需要你们的帮助!”急诊科医生焦急的说到。“好的,马上来!”,挂断电话后,当夜值班的新生儿科科主任陆洪侠副主任医师带着抢救物品和急救人员紧急前往病人家中,半小时后,顺利的将这个迫不及待想要和这个世界见面的小宝贝带回了病房。</h3> <h3> 皮肤发绀、呼吸微弱、呻吟、口吐泡沫、全身冰凉,体温,血压测不出,瘦小的身子蜷缩在宽大的包被中显得更加渺小,这是我见到小宝贝的第一眼,随即在科主任的指挥下,立即开展抢救工作,暖箱复温、连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化验、静脉营养等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终于4个小时后,看着小宝贝发绀的身子渐渐变温暖,呼吸也慢慢平稳下来,不在难受的呻吟,悬着的心终于可以稍稍放下一点,因为做为新生儿科的医生,我心里明白,像这样孕周不足,而且胎龄还这么小的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都不成熟,面临许多原发病和并发症的问题,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且我也从来没有管过这么小的早产儿,不禁心里胆怯,这时,主任和家属沟通后带来了一个消息,家属要求在我科继续治疗,同时安慰鼓励道:你看,家属都这么信任我们,怎么能轻易退缩,这也是一个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机会,不要害怕,有啥难题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解决!</h3> <h3> 这些话犹如一针强心剂,瞬间让我有了信心和动力,放下所有的担忧,决心和小宝贝一起经历磨难,顺利的渡过生后的这段危险时期。</h3> <h3> 首先,小宝贝要面临的就是呼吸关,因为抢救的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呼吸费力得到改善,没有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呼吸机4天后成功撤机,自主呼吸、心率平稳。其次是感染关,大多数早产的病因就是因为感染,入院通过化验血及胸片等辅助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早期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必不可少,可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并发症对早产儿的二次损伤,同时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在日常护理操作中严格防控院感,接触患儿前后注意手卫生,操作集中,避免过多刺激患儿,降低了院感的发生率,通过有效的抗感染和预防感染等措施,病情也很快的好转。第三是喂养关,早产儿消化道功能不成熟,肠道的消化酶和益生菌含量少,肠道蠕动慢,很容易喂养不耐受,出现呕吐,腹胀、便秘,严重可出现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并发症,因此早期给予微量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配合肠外营养,适当添加益生菌,给予鸟巢、腹部抚触等护理措施,有效的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时定期监测体重、身长、头围等变化,根据生长发育的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贫血等,积极给予蓝光照射、口服铁剂纠正贫血等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改善。</h3> <h3> 历经35天的磨难后,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小宝贝终于能出院了,生命体征平稳,生长发育正常,我们也不负家属期望将这个健康的小宝贝交到爸爸妈妈手中。</h3> <h3> 做为我县唯一的新生儿急救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还会遇到类似这样或者更难的挑战,在将小宝贝交到父母的那一刻,并不意味着结束,出院后的随访仍是重中之重,这一成功救治的案例,为我们在危重症急救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提升专业技术,竭诚为百姓服务,努力守护好祖国的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