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关注麻醉 ——我院举行2022年度中国麻醉周系列活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处

3月28日-4月3日为“2022年度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麻醉周期间,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通过开展线上科普、线下义诊等系列活动,以进一步增进大众对麻醉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为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建军(左)、艾艳秋(右)在启动仪式上讲话</h3> 28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举行中国麻醉周启动仪式,学部主任杨建军、书记艾艳秋分别就麻醉医学发展史、举行麻醉周活动的意义、舒适化医疗和心肺复苏推广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医生,我最近一直无法入眠,能治疗吗?”30日上午,一位顽固性失眠患者在我院举行的麻醉周义诊活动上向医生咨询治疗的方法。此次义诊活动在我院河医院区、东院区同时举办,来自麻醉门诊、麻醉治疗门诊、疼痛门诊、无痛诊疗中心、日间手术中心的专家在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并详细介绍了麻醉学尤其是麻醉治疗学的相关内容,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据了解,今年2月28日我院成立麻醉治疗门诊,为顽固性失眠、严重药物依赖、免疫性疾病、其他难治性疾病、癌性疼痛等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r> 我院还将在3月31日举行线上文献分享沙龙,4月1日专家做客大象名医直播间,通过线上科普、学术沙龙、科普海报宣讲等多种形式揭开麻醉学这一学科的神秘面纱。 <b>麻醉医生真的只是“打一针”?</b><br> 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和“千手”医生。在手术过程当中,麻醉医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麻醉医生们不仅需要扎实的麻醉技术和理论,还需要具备内外妇儿等多个临床学科的知识。不但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患者手术无痛且顺利,而且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保证患者的安全。对于麻醉医师来说,每一次的麻醉工作就好比一次需要严格把关的“航程”。术前“安检”,术中“护航”,术后“保障”,待到患者出院,这一趟“麻醉旅程”才算是安全落地。<br><br><b>舒适化医疗 现代麻醉的主阵地</b><br> 麻醉科作为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一直主动作为,勇于开拓,不断提升麻醉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安全及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现在已经实现的无痛胃肠镜及镜下治疗、无痛分娩、无痛纤支镜、舒适牙科、无痛妇科诊疗、无痛介入手术、无痛ERCP、无痛不孕不育诊疗、无痛换药、门诊镇静技术等涉及到内外妇儿各个临床学科,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体验到安全、舒适、有尊严,“舒适化医疗”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医学回归人文,让麻醉变得有温度。<br><br><b>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吗?</b><br> 许多家长非常关心全身麻醉对小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几年前曾经有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认为“3岁以前曾经经历过全身麻醉的幼儿,10岁时语言和抽象推理能力缺陷的风险增高”。这一报道曾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轩然大波,那么麻醉真的会让人变笨吗?<br> 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主任杨建军介绍,麻醉对人脑的影响是短暂的、可恢复的,对于处于衰老期和幼年期的患者虽然耐受力下降,但只要严格精确地控制给药,麻醉仍然是安全的,不会对人的智力造成明显影响。对于幼儿来说有些手术如果不全身麻醉根本无法进行,不麻醉或麻醉不足对其造成的精神创伤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问题,造成更大的人格障碍和严重的智力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全身麻醉实际上发挥着保护作用。<br><br><b>术后镇痛药物一用就上瘾?</b><br> “目前,医学上尚无由于术后镇痛导致患者上瘾的数据。另外,急性镇痛时,患者由于疼痛通常感觉不到快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会出现上瘾情况。”杨建军说,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药物和药液浓度,或将多种药物组合,以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这样就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其中部分药物的确会让人上瘾,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等因素使用这些药物,同时镇痛泵里的药物浓度相对小、使用时间短、因此成瘾的可能性极小。目前我院的麻醉治疗门诊还可以通过麻醉的方法,为一些麻醉药品成瘾的患者进行戒断治疗。(郭啸轩/文 郭啸轩 周昱彤/图)<br>

麻醉

患者

无痛

我院

治疗

医生

舒适

门诊

药物

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