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队夜生活 》 —— 知青生活回忆(1)

涂小奇

<p class="ql-block">  我常笑说自己16岁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到海南岛保亭县当知青。</p><p class="ql-block"> 本来在山区开荒种橡胶的生活,对于从大城市里来的知青们来说,是很苦很累的。也许是那时还年少单纯,又没什么负担,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加上没有家人的管束,在艰苦的日子里,依然是玩性不改,一有机会就搞搞震、寻开心。</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今回忆起当年的知青生活,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那些开心、有趣又搞笑的情节。</p><p class="ql-block"> 刚到海南农场时,知青们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p><p class="ql-block"> 在四面透风的茅草房里,令从广州来的知青们大开了眼界;固定在泥地上的睡床和桌子。四条歪歪扭扭的木桩,上面钉着一块粗糙的木板,大块的是床板,小块的高一点是桌面。</p><p class="ql-block"> 那时连里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到处都黑咕隆冬的,没有手电筒,根本出不了门。</p><p class="ql-block"> 茅厕在离住的地方几百米外偏僻之处,周围的草丛中还时不时的有些小动物突然窜出来,很是吓人。女知青们在天黑之后都要几人结伴打着手电上厕所。宿舍门外转角处的空地则成了夜间小便处。每天夜里的有机肥渗到泥土里,养育出一波波茂盛的青草。</p><p class="ql-block"> 连里为知青配了煤油灯,两人一盏。每当晚上坐在床头对着摇曳不定的灯光,四周是晃着变了形的怪异黑影 ,令人心里生出一丝诡异的感觉,只觉自己的视力与智力都在直线下降。</p><p class="ql-block"> 最令知青们不习惯的是每天晚上的政治学习会。在会议室里,讲台的桌子上两盏煤油灯忽闪忽闪,在昏暗的墙壁上映着晃来晃去,晃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黑影。</p><p class="ql-block"> 连长和指导员轮流传达着知青们在几个月以前已经听说过的旧闻,再加上他们自己借题发挥的毫无水平的演讲。又累又困的知青们,经常会在黑暗中从后门悄悄地溜出去,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休息闲聊,等到差不多散会时再悄悄地溜回去。 </p><p class="ql-block"> 有一晚连长讲着讲着,突然觉得下面安静得有点不对头。举起煤油灯向后面一照,发现除了前面两三排正在打瞌睡的班长们和一些积极分子外,后面竟然空无一人。于是连长很愤怒的大声说:“人呢?都跑到哪里去了?你们这些班长赶紧给我把人找回来。”</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和春芳正躺在床上闲聊,听见那边的动静,赶紧一骨碌爬起来把煤油灯吹熄。春芳躲到角落的箱子后面,而我紧贴着墙躲在木板门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跟着一束手电光在黑暗的宿舍里面晃了几下。这是副班长黎头。因为她姓黎,长得矮小壮实,所以大家叫她黎头,是从小在农场长大的职工子弟,其实年纪也跟我们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只听见她自言自语地说:“咦?刚才好像还有光亮,怎么会没人呢?”听着她渐渐远去的声音,我们死劲捂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这样好玩的藏猫猫游戏令我们很兴奋。</p><p class="ql-block"> 很快会议室那边又传来连长气愤的吼声:“怎么搞的?才找回来这几个人?其他的人呢?难道都掉到粪坑里去了吗?以后你们班长都给我坐到门口,看管好自己班里的人!”</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开会时,坐在后门口边的班长们对每一个出去的人都要低声嘱咐:“抓紧时间,快点回来!”</p><p class="ql-block"> 知青们虽然不能再溜出去开小差,但仍然用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在会议中,经常有人会突然大声地打个长长的呵欠,又或者冷不丁地放个连环响屁,惹得众人哄堂大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链接相关文章:</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448deyf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记忆中的宣传台》 —— 知青生活回忆(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