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天提笔写写白石山。因为它是保定名山。保定有三山,唐县大茂山,易县狼牙山,涞源白石山。景致,以白石山居首。这三座山我都去过,爬过。最累的要数狼牙山,山体陡峭,没有上山索道,只能一步步往上爬。我是爬几步,休息一会儿,不然身体吃不消。爬过三次以后,决定今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br> 唐县大茂山处于半原始状态,植被出奇的好,适合登山运动员爬,我是爬不了。去的最多的是白石山,开发之前之后都去过。之前是驱车直达山颠,之后是坐索道上去的。<br> 为什么这个地方去得多一些呢。最主要的是这里的景致不错,山体高大,雄伟壮观,怪石嶙峋,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一次有一次的不同,一季有一季的特色,春夏秋冬,妖娆素面轮番上场。<br> 现在,白石山已经被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这块玉终于被雕琢成器了。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骨头是一级级的栈道,蜿蜒在山壁之上。我胆子小,只能扶着山体往前走,不敢往下看,太吓人,更别说什么玻璃栈道了,走了一回,腿肚子转筋。<br> 由白石山的“白”字,我想到了保定另外两个以“白”字打头的景点,一是白银坨,一是白洋淀。可以说保定有三“白”,白石山、白洋淀、白银坨都不简单。白银坨明朝时盛产白银,目前还有矿洞遗址。白洋淀的芦花盛开时,波光荡漾,白茫茫一片,水天交映,惹得人眼花缭乱。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整块的大理石我没见过,捡起细碎的石块,细细地一看,确实很白,与青石一比更是夺目。<br> 盛夏之时,荷花盛开,白洋淀真得很美,划着小船穿梭在芦苇荡之间,别有一翻风味。但酷暑难耐。所以后来,我便不去了。<br> 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是白石山,那里的温度不高。盛夏之时,山顶微风吹拂,只有21摄氏度。记得有一次,保定天热得橙色预警,那里还是清凉一片。避暑胜地秦皇岛,我慕名而去,却把我热了回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山却在灯火阑珊处。用在这里,理所应当。<br> 所以,自然这里(白石山)成了保定人的避暑胜地。我认为保定真是一个福地,东有白洋淀,西有白石山。白洋淀可以划船,白石山可以避暑。站在白石山之颠向东瞭望,那里有华北名珠。划着小船,抬头向西,穿过层层云雾,便是太行山脉之颠,白石山。<br> 我见过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在山下避暑。我问他,来自哪里。答曰:衡水。为何?纳凉。望着老人矫健的背影,我想以后也在这里颐养天年。<br> 丘陵,沙漠,雨林,沼泽,气候自成一体。这里也不例外,夏季,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空中的一片云彩,说变脸就变脸,让人猝不及防。远处艳阳高照,脚下却阴云密布。<br> 我喜欢这里的山,还有这里的天。望着雄壮的山体,给人一种气壮山河之势,内心充满了力量感。风云变幻,诡谲云涌,让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不再乏味。每一天有每一天的不同。习惯范式,在这里被打碎,让人时刻充满惊奇,探寻着下一刻的变化。<br> 白石山脉之侧,盘延着明朝的古长城,沧桑的味道刻在一道道墙体之上,却成为远处小镇之一景。开门见山,又见长城。雪天过后,山上嵌着的一道道青痕,那便是长城。长城的印迹在此驻留。<br> 我喜欢白石山的另一个理由。那便是白石山脚下的白石山居。白石山居一方净土,诗意生活。十余篇散文已有记述,这里过多不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