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拍摄内幕:江青称要为孩子拍电影(杨桂宏/制作)

拍小照

<p class="ql-block">  1972年10月,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召开了“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来自八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等制片厂的样板戏摄制组,主创人员和负责人汇聚一堂,在这次会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青突然想起刚刚看过的南斯拉夫儿童电影《铁道儿童》,兴之所至就说了一句,你们要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服务,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拍些电影吧。</b></p><p class="ql-block">  参加会议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彭勃回到八一厂后,马上召集创作人员琢磨创作事宜,大家一致认为拍故事片可以从拍儿童片入手,因为这样既可以相应号召,又容易出新。主题确定,接下来就是寻找创作题材。</p> <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闪闪的红星》进入了主创人员的视野,这部广播评书讲述的是1930年代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发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毫无疑问当然是红色的革命主题,但是情节起伏跌荡,更为特殊的是,《闪闪的红星》是以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主线,这也与八一厂确定的电影主题非常合拍。</p><p class="ql-block">  主题和故事确定了,下一步就是挑选演员,对于演员,特别是扮演主角潘冬子的演员的选择摄制组的条件是极为苛刻,因为全片所有情节都要围绕着这个八岁的孩子展开。经过严格的筛选,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祝新运成为幸运儿。据当事人回忆,祝新运第一次来到八一厂,摄制组领导请他表演一个节目,祝新运开口便朗诵了一首儿歌,题目叫《小蜡笔》。小蜡笔,手中拿,小弟弟,会画画。红的画太阳,黄的画葵花,棕的画土地,绿的画庄稼。画出未来的新农民,建设我们的大中华。他边朗诵边表演,惹得大家掌声不断。导演李俊看了以后,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当场确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  《闪闪的红星》公映后,受到了一致好评,并被评为当时的六部优秀故事片之一。<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朱德委员长看了影片后的第二天,就为他的外孙女写了“闪闪红星”四个字,现手迹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1974年10月,《闪闪的红星》在全国上映,引起巨大轰动,毛泽东主席还派身边工作人员给祝新运送去了芒果。</b></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的编、导、演在当时均属上乘,创作人员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把整部电影拍得诗意盎然。尤其出色的当属电影音乐,其中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和《映山红》就流行了几十年,传唱不衰。而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则超越时空,时至今天,胡汉三仍然是“还乡团”的标志,其中隐含的政治意味也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我爸爸说,他们的帽子上都有一颗红星,反正是闹革命的,割土豪老财的命,割胡汉三那条老狗的命,帮咱们穷人翻身出气。</b></p> <p class="ql-block">祝新运</p><p class="ql-block"> 1962年生,北京人,中国电影演员。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1974年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p> <p class="ql-block">祝新运:《闪闪的红星》小红星“潘冬子”一角的扮演者</p><p class="ql-block"> 近代有一名革命小英雄,名叫潘冬子,他的英勇事迹被拍成了电影《闪闪的红星》。电影播出后,潘冬子在广大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扮演他的小演员,年少成名。如今48年过去了,相信不少人都好奇,当年出演《闪闪的红星》的小红星“潘冬子”现在境况如何呢?</p><p class="ql-block"> 潘冬子的扮演者名叫祝新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其父母都是教师,家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祝新运从小便养成了读书写字的爱好。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祝新运从小就表现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小小年纪身上就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由于父母从小就重视祝新运的学习教育,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在祝新运12岁时,八一制片厂筹备拍摄《闪闪的红星》。当时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可就是主角“潘冬子”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让导演焦急万分。出于职业操守,导演坚决不愿意用不合适演员。就这样拍摄工作一直没有进行,选角导演只得不断扩大寻找范围。</p><p class="ql-block"> 一天,祝新运学校举办了一场才艺表演,凑巧的是导演就坐在台下观看。在众多演员中他一眼就看中了祝新运,这让剧组人员喜出望外。很快导演就联系了祝新运的父母,同他们说了电影拍摄情况。经过一番讨论后,父母同意了祝新运出演“潘冬子”这个角色。并且为了保证电影的顺利进行,祝新运父母专门为他请了十个月的假期,让祝新运全身心投入拍摄。在片场,虽然祝新运没有经过专门的表演训练,但他学习速度很快,再加上本身的表演天赋,让“潘冬子”这个角色得以完美塑造,连导演也是大加赞赏。果然《闪闪的红星》一经上映便获得了一致好评,由祝新运演绎出的“潘冬子”勇敢、机敏,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也让他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  后来,祝新运因为自身条件的受限,前途似乎也不大开朗。他的事业一时间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一场缘分也悄然降临,祝新运遇到了今后生活的伴侣——张玲亚。张玲亚出生在部队大院,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温柔善良,但也不失北京女孩那骨子里的洒脱。从小喜欢跳舞的张玲亚,长大后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也转为幕后。张玲亚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化妆师,她温柔细心,一眼就看出了祝新运心中所想。她经常耐心开解他,选择一个行业,并不是要成功,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她的话让祝新运茅塞顿开,对啊,当初选择演戏,不正是因为自己热爱电影行业吗?</p> <p class="ql-block">祝新运夫人张玲亚</p> <p class="ql-block">  两人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很快就坠入爱河。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他们携手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张玲亚就为他生下了聪明可爱的女儿。有了妻女的支持,祝新运更加奋发向前,不仅成为了八一制片厂的团长,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正师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他不但重新回归荧幕还同时兼制导演,经他导演的多部影片都在影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后来,为中国影视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位年少成名的小童星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终于找到了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配音演员张桂兰</p> <p class="ql-block">  《闪闪的红星》还有<b style="color:rgb(237, 35, 8);">潘冬子的配音演员,名字叫张桂兰</b>。张桂兰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组任配音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学习,毕业后曾在《生活的浪花》、《红日》、《伤疤的故事》等影片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1963年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解说组副组长。1973年调北影任译制片导演。除了给潘冬子配音,张桂兰还曾经给印度电影《流浪者》丽达和日本《阿信》进行配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