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精神,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月29日星期二下午,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年段课堂教学展示课”的教学研讨活动。</b></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洪文老师主持,由三(5)班李海月老师执教《花钟》,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观课、评课活动。</p> 一、磨课环节 <h3>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整个级组的合力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李老师在级组备课团队的指导下,不断修改教案以及磨课。</h3> 二、观课环节 课文链接 <h3><br> 《花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应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h3> 课堂风采 课件插图美 <h3>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在课前的引入部分李海月老师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鲜花画面,带着学生去赏花。欣赏后,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景象。随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花钟》。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h3> 课文语言美 <h3> 《花钟》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进行描写。李老师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李老师抛出问题——课文介绍了花钟上的几种花?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自己喜欢的花开花的样子,并读好,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花做表情、动作更是妙趣横生、生动活泼。比如,在讲“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老师说,笑得再甜一点儿,找学生做出笑脸的表情,孩子们个个都露出了可爱的笑脸。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动作表情,让孩子们原有的理解的水平,更加进了一大步。同时也让学⽣感受到了⼤⾃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艳,激发学⽣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h3> 教师语言美 <h3> 李海月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整节课娓娓道来,犹如一条潺潺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在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孩子们感受美的能力。在品读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文本之美,感悟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在引导孩子们读书,回应孩子们精彩的回答时,老师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与鼓励,通过最美,最具有针对性的语言给予评价。如引导学生读“睡莲从美梦中醒来”时,老师说“刚睡醒的睡莲一定很美,你能读出她的美吗?”引导学生朗读后,老师的一句“真是一朵美丽的睡莲”,还有在引读“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时,李老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月光花,边带动作边读,学生尽情地演读,仿佛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月光花,随后,李老师的一句“哇,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月光花”……老师的一言一语,让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带着满满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h3> 学生朗读美 <h3> 在这么美的鲜花面前,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用最美的声音,最真挚的情感读出了对花的喜爱!课堂上,听着学生的朗读声,如沐春风之感。</h3> <h3> 课上,学习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恰如其分,一堂课学习下来,既有跌宕起伏,又犹如行云流水!</h3> <h3> 侧耳聆听,认真笔记,讲台下,听课的教师们将教学过程的重难点、闪光点和自己的所见所感一一记录,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谦逊好学的姿态。</h3> 优秀笔录 三、评课环节 探讨学习 <h3> 作为教师,教研至上。课堂呈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洪文主任的主持下开始智慧的碰撞。首先是授课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做了陈述和反思。随后,全体语文老师畅谈对李老师这节课的触动并提出建议。 <br></h3> 研讨摘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优点: </b></p><p class="ql-block"> 1.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很美,课堂上经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资料,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李老师⼒求让学⽣⾃由、充分地读,如⾃由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经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直观的情境,让学⽣感受到了⼤⾃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艳,激发学⽣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p><p class="ql-block"> 2.教学过程始终关注了学⽣的发展。 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的主动意识。因此,李老师在上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的发展需要。 ⽆论是初读时认读⽣字,还是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能够以学⽣的需求为根基,由浅⼊深,⼀步⼀步地引导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3.李老师整堂课的语言特别的丰富,都显得紧凑,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语,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兴趣。孩子读书读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声音特别好听”。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读得很感情。”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议: </b></p><p class="ql-block"> 1、关注语句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左右”,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是反应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同时也反应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 </p><p class="ql-block"> 2、抓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时间。通过对比交流,从中发现每组词段后面一句富于变化。如,“牵牛花开了”、“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花开了”、“蔷薇花绽开了笑脸”……这样设计会更容易突破重难点。</p> 校长寄语 <p class="ql-block"> 王有华校长非常重视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时刻关注语文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情况,他在总结发言时,依据语文教研组的特点,就“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严谨治学,努力教研,提高业务水平;2、要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其中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有“超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知识领域,这既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题材,又为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有华校长表示,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教与研结合起来,就要“真实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立足课堂,实现“扎实、有效”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 <h3>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教研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相信趁着本次教研活动的东风,我们第二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也一定会再次扬帆起航、乘风破浪!</h3> <p class="ql-block">编辑:王美丹</p><p class="ql-block">指导:林芳菲</p><p class="ql-block">审核:洪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