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竹 林 乡</p><p class="ql-block">竹林乡位于杞县最南部偏西,外邻4乡:东为板木,南界大堰沟为太康之高贤,西接官庄,北连圉镇。现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48个自然村,分为18个村民委员会、143个村民小组,共6329户,28445人,是全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性别之比101.2,密度677.3人/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竹林,即古竹林岗,地势隆起,以竹林集为主体,连结王拐、蔡拐等数片而成,北距县城30公里,是杞南历史最久的古村之一,明代以来,已有集贸市场,今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全境地貌,居中隆起,北起郭屯,其南岗陵连绵,下延至竹林岗、庄林岗、南村岗,纵列10余公里,群众习称为“一溜岗”或“十里长岗”。相对高度5至7米,最高则为庄林岗,其顶称“老党寨”,在20米以上;岗陵两侧为旧黄河泛区。土壤分布,大体北壤、南粘,中部岗土,属杞南低平淤土区。现耕地面积46354亩,占全乡总面积的73.6%,农业人均1.66亩,是本县人均耕地最多的3乡之一。气候同全县,适宜农作。境内河、渠大小63条,总流长90公里,属大堰沟水系。主要河渠为:大堰沟,起夏岗,承官庄、冢丘二沟水,横越本乡南界5.2公里,下入太康;其支流皆依本乡地形,自北而南下流。最西为官庄、冢丘二沟,入境即入大堰沟。其东依次为小白河,境内13公里;安桥沟,境内7公里;谷熟岗沟,境内5公里,各于本乡南界入大堰沟,均为排涝之用。人工灌渠为惠南干渠西支,于全河入境,至前梁庄入大堰沟,境内长7公里,可兼排灌。本乡建置历代多次变化。明属圉镇保。清代分属丁村、官庄二社。民国4年(1915)属杞县九区,民国24年属杞县二区,分属竹止宋丁、郭八辘、大谷陈等联保。日伪及解放战争时期,日伪及国民党杞县政府亦曾于此置有区、乡,但政令不能达,后皆自动放弃。人民政权在抗日战争初期即于此置一溜岗分会。1944年为芝面县四、五区辖地。建国初为杞县五区(官庄区)辖地,1955年属圍镇区辖地,1955年12月为官庄中心乡辖地,1956年为竹林乡辖地,1958年为官庄人民公社辖地(1961年称官庄区,1963年复称公社)。1975年划官庄公社东部置为竹林人民公社,始为今之疆域,1983年改建竹林乡至今。其旧辖之泥沟营于1949年初划入太康;其新增之霄岭寨、南村岗、孔岗、小岗、张蔡、李桥、许村岗旧属太康高贤区之南沙岗联保,解放战争中划入杞县。竹林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现农业人口27950人,占总人口的98.3%。农作物播种总面积80655亩,复种指数174%。其中粮食作物60149亩,占作物总面积的74.6%,总产量11048吨,单产184公斤。以小麦为最多,年播种3.4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6.5%,总产4658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2.2%;单产137公斤。其次则为玉米、大豆、薯类。经济作物年种16131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0%,以棉花为大宗,年种13020亩,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80.7%。年总产580吨,单产45公斤。油料有芝麻,年播种1180亩,面积居全县第二位。森林覆盖率16%。有果园489亩,苹果占90%,总产231吨,苹果占86%。畜牧为传统的家庭饲养,年末大家畜存栏4570头(匹),其中牛占63%。年末生猪存栏7690头,羊7320只(山羊占98%)。家禽61800只,鸡占98%以上。畜产有肉、蛋、皮革,年产肉425吨,猪肉占90%,禽蛋200吨,牛、羊、猪皮2950张,羊皮占85%。渔业基本空白,有待开发。</p><p class="ql-block">1975年设政区建置后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步伐加快,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540千瓦,亩均0.23千瓦,机电比例为83:17,柴油机为主。其中耕作机械动力6721千瓦,全为小型动力机械,附有小型机引犁、耙等农具1524部,机耕、机耙面积各占耕地总面积的88.5%。排灌总动力2117千瓦,机电比例55:45。机井621眼,附有提水工具699部(套),内喷灌24套,水浇地面积22389亩,(内渠灌6635亩,居全县第三),人均0.8亩。年供电72万度,亩均158度,是全县亩均电力最少的乡。化肥施用(实物量)4526吨,亩均97,6:公斤。农膜年用10吨。主要作物实现良种化。</p><p class="ql-block">乡镇企业有面粉加工、预制件、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现乡镇企业602个,从业911人,年总产值818方元,实现利税136万元,固定资产达200.1万元。</p><p class="ql-block">该乡集市有竹林。建国后沿存的物交会均在竹林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十九、三月十五、小满、八月十二、九月十一、十月初十、十一月二十、腊月十一有会,会期皆3日,文革后多废,今有绠会两处:竹林,月逢四、七、十日会;蔡寨,月逢二、五、八日会,两处每月共会18日。</p><p class="ql-block">竹林交通落后,无县级以上公路,仅有竹林至县城二级公路通班车,有竹林至板木、竹林至官庄大道,无班车,竹林以南仅有村间大道。邮电有分局、承办邮递、汇兑、电报、电话业务。</p><p class="ql-block">文化有乡文化站、科研站、影剧院。现学校有初中1所、19班,在校生1726人,教师77人;小学16所,90班(内附设初中班12班),在校生6646人(内初中班694人),教师110人。医疗机构有乡医院1所,医护18.人,联合诊所37个,医护47人,可治疗当地常见病兼做防疫工作。</p><p class="ql-block">文化古迹有竹林仰韶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汉温县令许绩及其族许香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它有汉古墓多处及郭屯春秋古战场遗址。革命纪念地有老党寨水东烈士陵园,内建烈士纪念亭及彭雪枫、吉鸿昌抗日烈士纪念碑,葬抗日烈士忠骨150余具。1945年冬被国民党军破坏殆尽,当地军民重修,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郭杰、郭杏林二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该乡是抗日战争以来水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解放战争中中共水东部队先后痛歼国民党河南省保安团等部于竹林;歼国军八一师于郑寨、程寨。全乡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蒙受了重大的牺牲。建国后享受革命老区一切优待。(以上数据均来自杞县志1998版,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