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当知青到了祖国北部边陲的黑龙江,毕竟是从城市来的学生娃,一切都感到生疏和茫然,尤其是对黑龙江的冬天一时半会难以适应,十分畏惧。东北的冬天,那是真的很冷,可谓滴水成冰。每年进入十一月,北风呼啸而至,气温急剧下降,随之,白雪翻飞,潇潇洒洒覆盖大地,此时,到处是冰天雪地,整个原野,万物凋敝。到了十二月份和一月份,气温更低,竟然是零下30多度到40度了。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知青,因为条件不佳和生活经验的缺乏,特别畏惧北方的冬天。肆虐的北风横扫一切,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地疼痛。 可我们还是要和老乡们一起出去干活,接受“再教育”。近的在生产队附近刨冰土块,兴修水利;远一些的要跑到几十里外的大山里伐木。虽然,我们都购置了皮帽子和棉手套,可穿的鞋却成了大问题,因为一般的布棉鞋既不抗冷,也不抗刮,山上的那些树枝和一些尖锐的石块,很快就会使它“体无完肤”。我看了一下老乡们的鞋,也是五花八门。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穿了一种黑色的棉胶鞋,老乡都管它叫作“胶皮靰鞡”。 说是棉胶鞋,其实,它并不用棉花制作的,它是用帆布做面,中间夹一层厚厚的羊毛毡子,除底部是橡胶外,鞋面一圈也涂了一层薄薄的胶,可以防水。尽管可以垫上羊毛毡垫,可寒气依然很快侵袭、穿透,我也像其他知青一样,垫了2个羊毛垫子,脚上套了2双棉袜子,但还是抗不住,脚冻得受不住,有些钻心,并渐渐地麻木,迫使自己不停地进行活动,一会儿跑上几步,一会儿不停地在雪地上跺脚,只有这样,才可以勉强使自己稍微暖和一些。 老乡们买这个棉胶鞋都是买了大两号的,他们里面垫上一层软软的靰鞡草,再裹上脚布,很少见他们穿袜子的,他们告诉我们,穿上袜子容易磨脚。然后在其外面再打上长长的绑腿布,非常严密地成为一体,在野外作业时,即使雪再深也是不怕的。这种棉胶鞋价格尽管不是太贵,但许多人还是不是太喜欢,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里,橡胶也会冻得硬邦邦的,很不舒服。 老乡们出来干活,所穿的鞋子也是各式各样的。条件好些的,则是穿了一种大头皮鞋,这是一种属于半皮制类的大头鞋,价格不菲。它是一种牛皮的翻毛皮头、皮帮,鞋帮上部为绿色帆布,内为棉花布或者羊毛内衬,由于前后都有皮子包着,既保暖又结实,加上有一个很大的头,所以大家都是叫它“大头鞋”。 这个鞋的胶底也特别厚,显得有些笨重,然而,一般人还穿不太起,当地的边防军都是穿的这种军用的翻毛大头鞋,我们也都非常羡慕。镇上的居民中,尤其是那些有职业和有工作的人,他们一般因为收入的关系,大都穿黑色短统牛皮棉靴,内衬棉花布或者羊皮毛,既好看、帅气,又非常保暖。 还有一些人是穿一种黑色的棉皮鞋,大都是带鞋眼系鞋带的,也同样在里面是棉或者羊皮毛做内衬,这一般都是干部或老师们的标配,一般人却穿的不多,而我们这些知青因为囊中羞涩,根本不敢问津,只是远远地、眼巴巴瞅着,心中羡慕不已。 我们发现和我们同去山里或者地里干活的有些老乡们的鞋竟然与我们迥异,可谓大相径庭,这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鞋,而且是真正原生态的鞋,尽管它是有些其貌不扬。它的形状和我们平时所见到过的鞋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对鞋子的认知。我们问穿鞋的老乡大葛:“这是什么鞋啊?我们从来没见过。”大葛微微一笑道:“靰鞡鞋。”只见眼前的靰鞡鞋的样子十分奇特,它是用厚厚的牛皮缝制的,鞋面抽成一圈均匀的褶儿,在褶儿的后面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舌头,鞋口周边再串上细细的牛皮带子。 靰鞡鞋里面有絮上事先砸好的靰鞡草,显得暖和,不硌脚。对于靰鞡草的大名,我们这些知青也早有闻听,“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及“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的传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只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靰鞡草。 葛大哥告诉我们,靰鞡草要用草榔头经过反复颠砸才会变得柔软,然后絮在靰鞡鞋里既温暖又舒服。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在外面劳作一天也不会冻脚的。 大葛告诉我们几个,靰鞡鞋是东北民间的一种非常实用的防寒鞋,一般都是用牛皮制作的,据说是满族先人发明创造的。也有一种不是用牛皮的,而是用狍子的脚爪拼接而制作的,听说是逊克当地的鄂伦春人发明的,叫“奇克密”,也非常结实、轻巧和耐穿。 我们这里满族人所制作的靰鞡鞋,基本都是采用自家熟过的厚牛皮缝制的。这种靰鞡鞋形如船状,前脸有褶,鞋帮上有穿绳用的皮耳,鞋后跟上有两个圆圆的铁件,具有抗磨的作用。一般人家的靰鞡里装上毡袜、絮入用木棒捶软的靰鞡草,不仅防潮保暖,而且极其轻便,运行自如。所以,靰鞡草被称作“关东三宝”之一,是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这样才能走路时感觉舒适,最后再打上绑腿,一种约二十公分宽,一两米长的带子紧紧的敷在小腿上。穿靰鞡鞋有它的许多优点:一是非常暖和,二是轻便。每絮一次靰鞡草可以穿好几天,如果不是汗脚,穿的时间就更长一些了。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和当时的条件下,靰鞡鞋是严寒条件下最抗冻的鞋子了,因此,也非常受欢迎。东北地区冰天雪地,人们在与严寒的抗争中,自然选择了靰鞡,完全可以这样说,靰鞡是东北人民的最亲密的伙伴。 在寒冷的北方,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些人穿一种毡靴出门,这种毡靴有高和矮两种,但都是用羊毛擀制而成的。这种毡靴虽然暖和,但不适合劳动,北大荒只有整天坐着的赶大车的老板爱穿它,因为穿它非常暖和,根本不冻脚。但对于经常走来走去的人来说,穿它有些不合适,笨重而不灵活。 岁月荏苒,年华似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上海知青也大多数回到了城市。祖国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贫乏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人们不再囊中羞涩,至于人们所穿的鞋子更是式样新颖、时髦、超前,无论是春夏鞋还是秋冬鞋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现在再回忆起既往年月的那曾经留存脑海的靰鞡鞋、大头皮鞋、棉胶鞋和毡靴依然感到亲切,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曾经经历过岁月。<br> 往事悠悠,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