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山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与一九七四年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中间相隔了整整十年之久。毫无疑问,耽搁如此久远与“文化大革命”有关,但今天我们无意追溯历史缘由,只求追昔对比一下这两届省全运会惠民足球代表队的表现与变迁,窥探一段时期惠民地区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在一九七四年以前,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惠民地区没有自己足球队,更没有专门足球学校培育球员,那时的足球运动及其各种赛事基本上被北镇中学足球队全部代表了。一个中学居然代表了全区足球的最高水平,在今天看来也许不可思议,然而,岂止是足球?当时北镇中学的篮球、田径、文艺宣传、芭蕾舞剧都不仅在全区独树一支,就是在省内也是赫赫有名。这就是北镇中学的魅力,这就是北镇中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让我们看一下这张五十八年前的照片。标题:山东省第九届运动会惠民专区足球代表队于青岛合影。时间64年7月。前排左起:孟华,王景连,O,冯宝璞(北中老师,领队),贾鈡林(北中老师,教练),梅福山,O。中排左起:李建国,孟庆禄,O,韩鈡文,O,李希光。后排左起:张小顺,王民范,胡培泉,高吉忠,高九岭,张希文,王德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名单由李建国,李希光提供。因年代久远,不能保证完全准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建国(原滨州日报资深记者,滨州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回忆:他是在足球队出征前几天才加入足球队的。他原来在北中体操队,由于球队守门员薛寿亭要升学考试,他被贾老师简单测试之后就招进了球队,成了替补守门员。入队没几天就发球衣球裤准备去青岛参加比赛了。在这之前他连起码的足球规则都不懂,更不要说什么足球理念了。他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球队太穷太土了。我们几个机关的孩子还稍好一点,那些农村的学生连双球鞋也买不起呀。”好像正规系统的训练和正式比赛也没有几次,就出征青岛了。球队穷到什么程度?在青岛,他们一个队员穿着打了十几个补丁的球鞋上场,这细节被《青岛日报》记者发现了,十分惊奇并立刻做了报道。而土的掉渣:有一个农村来的队员在宾馆里看到有人穿西裤把衬衫扎在腰里面非常潇洒,于是也学着把上衣扎在裤腰里。可他穿的是农村那种肥大裤腰的抿裆裤,只能折叠起来,他就这样勒着裤子洋洋自得地出了门,这副尊容自然是把大伙笑得肚子都疼。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来到了风光迤逦的青岛。不难想象,当鲁西北的孩子们第一次来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感觉,他们惊叹不已,他们目瞪口呆,他们眼花缭乱。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影响领队冯宝璞老师对全队的严格管理。他是队伍的领军人物,也是全队核心。他要求球队必须军事化管理,纪律要严明,行动要统一。无论是去训练场,去餐厅,还是去比赛出门都要排队,要整齐划一,走在路上还要唱歌。他说,“我们不和他们比穿戴,更不能松松垮垮,虽然我们穷了些,但士气决不能比他们少。”球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增强,士气高涨,果然是与众不同了。不得不说,冯宝璞老师在管理方面表现了他的将帅之才,他后来官至惠民地委副书记,绝非是仅凭了运气。</span></p><p class="ql-block"> 士气上去了,但球技却不是一日之功。李建国记得,他们第一场比赛是对青岛十中。当时他们还不知道,青岛十中是国内名队,曾经参加过全国中学冠军争夺赛。结果一场下来十八比零,整个球队都被打懵了,第一场比赛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走了下来。也许是无知无畏,也许是士气在支撑着他们,队员们个个毫不气馁,继续在球场上奔跑。第二场虽然还是输了,但比分没有那么悬殊了,而且他们似乎找到了感觉。到第三场与淄博队时,他们居然和对手踢平了,队伍士气大振!接下来,他们那硬朗的作风,顽强的战斗力,在慢慢升腾,在逐步发挥。他们开始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他们就这样在球场上奋力奔跑着,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比赛结果:青岛第一,威海第二,济南第三,惠民专区第四。他们还获得了运动会唯一的比赛风格奖。(详情见我美篇《北镇中学1963年冬与1964年夏》。</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汹涌而起的文革运动打乱了一切正常程序。直到七年后,一九七一年,重新组建的北中足球队才又一次代表惠民地区参加了山东省少年足球集训大会(在青岛)获得第八名。队员宋新村被省少年足球队吸收入选。一九七三年,在山东省中学生足球比赛大会上(在淄博)北中足球队再次代表惠民地区参加,并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这期间运动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主教练始终是贾鈡林老师。贾老师对北镇中学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培养都是居功至伟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七四年,山东省十届运动会,惠民地区足球代表队)</b></p> <p class="ql-block"> 时光来到了一九七四年,我们先看这张合影。题字:山东省十届运动会惠民地区足球代表队,时间七四年八月。前排(坐者)左起:王培军(北中学生)、范玉辉(北中学生)、董有生(教练,地区体委老师)、郭松亭(领队,地区体委副主任)、张立早(青岛人,电机厂)、王勇(北中学生)、台文华(北中学生);二排左起:O(青岛人)、胡延红(青岛人,公路段)、黎涛(北中学生)、高曙光(北中学生)、李善惠(北中学生)、赵建伟(北中学生)、李群生(北中学生)、代宗仁(青岛人,化工厂);三排左起:马纯新(青岛人,北纺)、杨建明(北中学生)、于太基(青岛人,化工厂)、韩章(天津市回无棣老家知青)、顾清森(青岛人,百货公司)、代永昌(青岛人,北纺)、韩涛(北中学生)。照片上的人可以说是集中了当时全地区最优秀的足球拔尖人才,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由地区体委副主任亲自带队,规格不可谓不高。装备也在全面更新,规定参赛运动员需统一运动服装及号码、名称(地、市及单位)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穿着足球鞋(皮或皮革制作),戴护腿板(学名:护干)。这可是历届运动员梦寐以求的呀,如今竟完全没有了问题。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北镇中学足球专业教练贾鈡林老师正带领着地区女子篮球队冲击山东省女子篮球前三名而无法分身。自古以来临阵换将都是兵家大忌,这对于球队意味着什么呢?一个重要的核心人物不在现场,对他的弟子们又将有何影响?要知道代表队成员仍以北镇中学足球运动员为主要班底,其中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李群生、韩涛、杨建明、赵建伟、高曙光;有在校高中学生李善惠、王勇、台文华、王培军、黎涛、范玉辉共十一人,占了整个球队半数多。同时也选拔吸纳了当时在北镇纺织、交通、商业、机械、化工等系统的青岛籍八人,都是已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有一名是天津市回乡知青共计九人。球队组建成立后,由地区体委组织安排在北镇体育场进行训练和演练。因为学生球员们与参加工作的老大哥球员们,平时大都相互认识,还在一起踢过“野球”和各种比赛,也算“一拍即合,轻车熟路”。赵建伟(原滨州市农业开发办调研员)回忆:“集训地点就在地区体育场,住宿在灯光球场看台下面的房子里,睡大通铺,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打闹折腾好不热闹,天津来的韩章是守门员,他受过专门训练,水平很高。他经常表演鱼跃扑球救球,让大家佩服的不得了。韩章,韩涛两人关系密切,人送绰号:大洋马,小洋马。”</p><p class="ql-block"> 当时已临近省里比赛,训练时间并不长,也不是很系统,而且计划里还要打几场热身赛,所以,很短时间内即离开训练基地,前往青岛市和烟台地区了。在青岛打了两场热身赛后,全体便乘坐火车去了烟台地区驻地,谁成想,因为连续下雨,“热身”未成,就直接赶往比赛地威海市(当时是烟台地区的一个市),入住新建成的“运动员之家”了。不仅是天公不作美,而且队伍里各种不和谐现象也忽隐忽现了:如,领队和教练都不是搞足球的。领队郭松亭副主任,人善良老实厚道,但魄力不足,霸气不够。主教练董老师专业是搞体操的,人聪慧能干,处事也比较周全,原来带地区女子篮球队,后改做足球教练。球队里两位最重量级人物是这种情况,难免管理这支队伍不得力,尤其在足球技术、战术、临场应变术等专业方面,有些“捉襟见肘”了。同时参赛队员之间有“互不服气”现象,特别是已经工作了的年轻球员。队员们在场上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有时“单打独斗”,有时“相互抱怨”,这些“细节”没能引起领导足够重视,没有消灭在萌芽当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71年,文革后第一次组队参加山东省少年足球集训大会。主教练贾老师)</b></p><p class="ql-block">而种种因素搅在了一起,不光是战况一直不佳,甚至出现了不太体面的“罢赛”。当然,实事求是的讲,所谓“罢赛”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它缘自于惠民与烟台两个地区代表队的一场“瓢泼大雨之战”。那天,赛前阴云密布,有风有雨,停停下下,时小时大。足球比赛规则规定:天气只要不是大雨级别,比赛仍可进行,而一旦比赛哨响,又规定只要不是因大雨或暴雨致使足球离开地面飘在雨水之上,比赛必须继续直至结束。比赛如期准时开球,上半场两队均无建树,下半场战至三十多分钟距整场比赛还有十多分钟的时候,惠民队前卫张立早中场断球后,直视前方,看到正在跑位的右前锋李群生有空档,一记长传,精准的给到跑出位置的群生。群生娴熟接球,机敏过掉最后一名后卫(这名后卫是中后,是全队后卫中最具全面的一个,号称一夫挡道,万夫莫开。所以在一支足球队里面,也称誉这种后卫叫‘清道夫或自由人’),单刀直插,面对门将,冷静一脚低平扫射,球直奔死角(左门框),攻破了烟台队的大门。守门员鞭长莫及,望球兴叹,沮丧地倒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爬起来。1:0,惠民队暂时领先烟台队。而此时,惠民队队员们欢呼雀跃的声浪还没有落下,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且持续不断,一时无法继续进行了,当值裁判哨声暂停,迅速与裁判席上的官员和监督商议后,停止了比赛。通常,按照惯例处理这种并非人为因素的停赛,有几种方式:1,暂停比赛,等雨过后,继续完成剩余时间比赛。2,终止比赛,可改日再进行,比分按终止比赛时算。3,终止比赛,经批准可择日重赛。原比分不算,按九十分钟0:0重新开球。如此宽泛的规则给了执法者巨大的操作空间。本来东道主就是省内强者,偏又在其家门前,其结果可想而知,裁判组判决终止比赛重新开球。惠民队自然是愤愤不平群情激奋,于是便出现了轰动省运会的集体“罢赛”。亲厉者李善惠(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回忆:“当时,烟台对那场比赛势在必得,但我们也不甘示弱,因为我们是在雨中专门训练过的。73年为备战省中学足球赛,有一次大雨倾盆,贾老师把我们带到球场,风雨让人睁不开眼,贾老师站在泥水中,指挥我们进行攻防训练,使我们从中知道了球在水中落地运行的规律,知道如何跑位,所以李群生那一粒进球绝非偶然。”</p><p class="ql-block"> “罢赛”惊动了省有关领导,为此,当时的省体委主任还专程赶到威海处理此事。而所谓处理,无非是安抚,是调解,是息事宁人。最终,仍以裁判组为准重新开球。能够想象的到,队员们是带着怎样一股怨气上场的,重新比赛结果以2:0败北,胜者变成了败者,大伙的沮丧戾气无以言表。失去斗志的球队一泻千里,最后的战绩惨不忍睹。不可否认,裁判的不公,领导的偏颇,给队员们带来的打击是球队失败的关键因素。假如与烟台那场比赛胜出,不仅名次会大幅靠前,全队的士气也会空前高涨,接下来的战斗将是难以预料的。然而···没有假如!我们当然不能一味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了主观因素,这对我们这支球队同样有失公允。毕竟,十年前的那支北中足球队,那些着装简陋的孩子们在首场比赛以十八比零惨败后,他们并没有被打垮!因为他们还有最宝贵的精神,有顽强的斗志,有勇于拼搏的作风,他们因此笑在了最后!精神和意志永远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球队的灵魂!而十年后的这支队伍可能最缺少的恰恰是这个。诚然,我们不能以一两场胜负而论英雄,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至球场以外,就会发现:球场其实也是人生之缩影,在经过了胜利与失败,痛苦与欢乐的历练,你的人生会更加成熟与丰富,你的意志会更加坚定和顽强,而许多优秀队员在日后成为了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事实正是如此)这也许就是魅力四射的足球带给人们的启示。</p><p class="ql-block"><b> (一家之言,仅作参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七三年,山东省中学生足球比赛大会,惠民代表队。主教练贾老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镇中学早期的足球队员。前排左起:宋建设,关峰胜,张小顺,刘新生,体委王金岭,贾钟林老师,王德文,杨顺善,王之光。后排左起:王民范,高吉忠,王平,李建国,李希光,匡乃树,高九龄,李玉贵,薛寿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镇中学足球队队员宋建设,宋新村兄弟俩创建了“淄博星期日足球俱乐部”并获得2017年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冠军。宋新村,宋建设与联赛冠军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镇中学足球队队员李群生,1986年在武汉政治管理干部学院上学期间,加入了学院组织的足球队,并担任队长。期间几次参加过湖北武汉高等学院的足球赛事。由于队员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所以学院领导及队友们戏称他为“中国足球队队长”。后排右三为李群生。</b></p><p class="ql-block"><b> (滨州加油,抗疫必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