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的研究”—《海口市乡土地理研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十九

二 䖝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地理1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研学地点选择在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校园内比较空旷且地面性质多样的升旗广场和运动场,时间为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通过实地测量、比较升旗广场和运动场三种不同性质地面的温度,探究其吸收太阳辐射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这一环节,解释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并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些措施,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研学目标:<div> 1.通过测量,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温度,探究其吸收太阳辐射的差异及原因。</div> 2.能运用大气受热过程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这一环节,解释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并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些措施。 二、研学过程<div> 两个小组的同学在学校致远楼一楼大厅集中,布置研学任务,提出研学要求,说明研学注意事项。师生讨论决定测量地点。</div> 第一组同学测量对比升旗广场不同颜色地板的温度 第一组同学测量对比生物园莲花水池的水和边沿石板的温度。 第一组的同学测量对比生物园裸沙土和附近有植物生长的沙土的温度 第二组同学测量对比运动场水泥地板和附近草地的温度 第二组同学测量对比运动场沙池干沙和湿沙的温度 第二组同学测量对比运动场塑胶跑道红色部位和白色部位的温度 第一小组代表汇报研学成果 第二组代表汇报研学成果 整个校园研学过程,两个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认真测量、记录、讨论、分析、汇报研究成果。通过研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校园中不同性质地面在相同太阳辐射下温度不同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增强了人地协调观。

研学

测量

城市热岛

同学

温度

太阳辐射

运动场

第二组

地面

对比